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解放战争:春季攻势小结

西北解放战争:春季攻势小结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介石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西北野战军召开党代会——第一野战军成立——敌在数量上仍占优势——胡宗南进一步退守——下达春季攻势命令——彭德怀前往西柏坡——张宗逊指挥春季攻势作战——攻打蒲城——主动转移,引诱敌人——春季攻势的总结西北的冬天是干冷干冷的。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从1949年2月1日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下辖7个军、2个骑兵师,共15.5万人。

西北解放战争:春季攻势小结

蒋介石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西北野战军召开党代会——第一野战军成立——敌在数量上仍占优势——胡宗南进一步退守——下达春季攻势命令——彭德怀前往西柏坡——张宗逊指挥春季攻势作战——攻打蒲城——主动转移,引诱敌人——春季攻势的总结

西北的冬天是干冷干冷的。西北野战军在冬季整训中送走了1948年,迎来了1949年。

1949年,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年。

新年的到来,使蒋介石感到日子更加不好过了。经过解放战争前三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已丧失殆尽,正面临着全面崩溃,连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的失败已成定局了。1948年11月6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电报中说:“我们非常不愿意地得到这样的结论:国民党现政府之早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1)蒋介石在无奈之下,在美国的支持和策划下,又玩起了“和平”的鬼把戏,企图以和谈为掩护,加强长江防御,凭借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南渡,达到“划江而治”,以便争取喘息的时间,重整军力,伺机反扑。于是,在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要求和谈的《新年文告》,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还声称:“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缅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2)1月4日,蒋介石亲自来到李宗仁的家里,再次要求李宗仁出面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他对李宗仁说:“徐蚌失败后,匪军立刻就要到江北”,“这样下去不是事!我看我退休,由你顶起这局面,和共产党讲和”。这样,“共军的进攻可能和缓一下”,“共产党至少不会逼我们这么紧”。(3)于是,1月21日,蒋介石“引退”,李宗仁在南京任代总统。

然而就在这个元旦,毛泽东也为新华社写了1949年新年献词,题目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不移的决心。这个新年献词在开头就写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4)“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5)“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6)

1月11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在澄城县以北的武庄举行。在会上,彭德怀作了《1948年几项工作的基本总结和1949年的任务》的报告,指出:敌人目前的军事方针是依托巴山,扼守长江,以保守江南及西南各省。从全局看,西北还有几个大仗要打。西北野战军在1949年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消灭胡宗南的兵力,扩大解放区;要占领一连串的城市,必须有一套城市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律性,克服胜利途中的困难,将革命进行到底。

为适应全国范围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曾于1948年11月1日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顺序的规定》;1949年1月15日又发出了《关于各野战军按番号顺序排列》的指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从1949年2月1日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下辖7个军、2个骑兵师,共15.5万人。具体编制如下: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

参谋长阎揆要;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副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

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

后勤司令员刘景范;

后勤副司令员方仲如。

原西北野战军所辖各纵队,分别编为军:

第一纵队改称第1军,军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

第二纵队改称第2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震,副军长郭鹏、顿星云,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恩茂;

第三纵队改称第3军,军长许光达,副政治委员朱明

第四纵队改称第4军,军长王世泰,政治委员张仲良,副军长孙超群,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朱辉照;

第六纵队改称第6军,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徐立清,副军长张贤约;

第七纵队改称第7军,军长彭绍辉,代政治委员孙志远;

第八纵队改称第8军,军长姚哲,副军长王长江。

原纵队下辖各旅编为师:

第1军下辖3个师:第358旅改为第1师,师长黄新廷,政治委员余秋里;

独立第1旅改为第2师,师长王尚荣,政治委员颜金生;

独立第7旅改为第3师,师长傅传作,政治委员曹光琳。

第2军下辖3个师:独立第4旅改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杨秀山;

第359旅改为第5师,师长徐国贤,政治委员李铨;

独立第6旅改为第6师,师长张仲瀚,政治委员曾涤。

第3军下辖3个师:独立第2旅改为第7师,师长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

独立第3旅改为第8师,师长杨嘉瑞,政治委员孟昭亮;

独立第5旅改为第9师,师长朱声达,政治委员王赤军。

第4军下辖3个师:警备第1旅和骑兵第6师一个步兵团合为第10师,师长高锦纯,政治委员左爱;

警备第3旅改为第11师,师长郭炳坤,政治委员高维嵩;

警备第4旅和骑兵第6师大部合为第12师,师长郭宝珊,政治委员李宗贵。

第6军下辖2个师:教导旅改为第16师,师长吴宗先,政治委员关盛志;

新编第4旅改为第17师,师长程悦,政治委员黄振棠。

第7军下辖2个师:晋绥军区独立第10旅改为第19师,师长何辉燕,政治委员朱绍田;

晋绥军区独立第12旅改为第20师,师长张新华,政治委员龙福才。

第8军下辖2个师:晋绥军区独立第11旅改为第22师,师长樊哲祥,政治委员黄立清;

晋绥军区独立第14旅改为第23师,师长罗斌,政治委员姜文华。

另外,第一野战军还直辖2个骑兵师:

骑兵第1旅改为骑兵第1师,师长康健民,政治委员李佐玉。

骑兵第2旅改为骑兵第2师,师长王智,政治委员王再兴。

与此同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也改称为西北军区,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王维舟任副司令员。

整编后的部队,士气十分高昂。

此时,在西北战场上,敌人仍有25个军、61个师约40万人。其中胡宗南部有13个军、33个师及若干直属团队,约17万人,除2个军在四川整训补充外,其余位于陕中及渭河流域;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及蒋系部队有8个军、24个师,14万人,驻守甘肃、青海、宁夏3省;陶峙岳部3个整编师及2个独立骑兵旅,7万余人,驻守新疆省。因此,第一野战军在数量上还是处于劣势。

1949年2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胡宗南根据全国战争形势和西北战场的情况,以及国民党军的战略退却部署,开始收缩兵力,企图第一步将主力由关中地区退守三原、高陵、泾阳、咸阳、西安、宝鸡及渭河南岸,以迟滞第一野战军前进,掩护搬运西北地区的物资及撤退后方机关进西南;第二步,依托巴山,主力集中汉中,以一部据守西安、咸阳、宝鸡,依渭水而阵,保持子午谷后方交通,以四川为后方,凭借秦岭、巴山天然屏障设防,与青宁二马联结,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或西进,以保持西北,屏障西南。其具体部署是:第18兵团部及第65、第90、第1、第38军分驻富平、阎良、三原、泾阳;第5兵团部及第17军(缺第12师)、骑兵第2旅(缺第4团)、第36军(缺第28师)集结于咸阳、户县、西安、临潼渭南、华县;第84师驻守潼关。另以第57军沿彬县、永寿、乾县、礼泉线担任防御,第14师第40团位于口头镇负责警戒。

早在1948年12月24日,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就对全国解放战争和西北战场的情况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电报全文是:

毛主席:

(一)目前情况看,蒋介石之军事方针,似是依托巴山,扼守长江,图保守长江及西南各省,即杜(聿明)部十九个师,傅(作义)部四十五个师被全歼,如其内部无大变化,及我大军尚未渡长江时,此方针可能不会轻易放弃。假设如此估计符合目前情况,胡(宗南)匪也就暂不会放弃西安。但我中原区有适当强大兵力,沿汉水西进,威胁汉中(特别是入川);或者太原打下后,晋绥部队及华北一兵团转至西北;或者平津张(家口)打下后,华北二、三两兵团入绥、宁、甘、青;或者西野本身在三五个月内全歼该匪三四个军(目前情况,无此把握)。在上述各项威胁下,胡(宗南)匪军则将放弃西安,退守汉中。西北野战军须抓紧上述胡匪两种情况(走与不走),布置工作。如胡匪军不调走,拟继续在渭北、西府逐次消灭胡匪主力;如调走,乘其在移动中,尽量追歼其有生力量,并尽最大可能,准备干部。

(二)按十二月整理敌军材料,胡匪嫡系及属其指挥者,现有十四个军,三十五个师,属张治中之各系共七个军,二十四个师(包括青宁二马十二师及新疆三军八师及新成立之四个师),再加邓宝珊之二十二军,以上总共有二十二个军六十一个师,如使胡及新疆蒋系有十七个军不能调集江南或西南,对全局是有利的。但根据本(一九四八年)年作战经验证明,仅消灭敌十五六个师(旅),敌之补充甚快,我们补充缓迟,故敌数量未减少,但质量已降低,我军扩大甚慢,消灭刘戡部时(三月)全军即有六万八千人,现才九万余人,估计明春攻势时,亦不过十万人。似此,如胡匪军他调时,欲钳住其主力于西北,恐难完全做到。

(三)蒋在进攻时期,贪图无厌,分散兵力,各个被歼而削弱,防御时则守而不固,领导动摇,致长(春)沈(阳)徐(州)迅为我有,且守敌全歼。阎(锡山)匪三万兵固守临汾,我八万人攻之,费时七十五日,付相当代价才取得。攻太原亦大体如此。傅(作义)匪虽兵力分散四点,见退路断绝,无可动摇,我东北军大胜之后,继攻平津,士气极为旺盛,易生轻敌,如无内应(第二个吴文化),须有充分时间进行准备,过于性急,难以周旋,结果可能受挫(张垣、津、沽可能比北平易攻)。

上述不成熟之见,妥否盼示。

彭德怀

亥敬

毛泽东在西柏坡也时刻关注着西北战场的情况。1948年12月,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淮海、平津战役正在顺利展开之际,当12月24日11时,林彪罗荣桓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防西安敌逃跑。因此,我们建议西北野战军立即迅速全力插到西安以南,断敌退路,徐向前部全力向西安前进与彭德怀会合时,当日22时,毛泽东就指出:“胡宗南尚有二十八个师,十五万八千人,又有青海回军(战斗力较强)在陇东配合,胡军退川退鄂亦尚未定。西北我军实力弱于胡军,更弱于胡马联军,因此目前不能切断其退路,即增加徐向前部亦无此可能。”“蒋介石整个部署亦尚未定,如以胡军调京沪,则四川门户洞开,如以胡军守川,则他将以西安为第一线,不会轻易放弃西安,故目前不要忙于去包围胡军”。(7)1949年1月17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并告贺龙、习仲勋的电报中说:“二、三月间拟开二中全会,希望彭、贺、习三同志均能到会”,“如情况许可,西北我军能在你们动身前打一仗,再休整为好。如不可能则不强求。华北部队参加西北作战问题,待你们来中央时面商”。

接到毛泽东的这一电报后,1月24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西北野战军前委会议进行讨论。1月27日,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致电毛泽东报告了会议讨论的情况:(www.xing528.com)

毛主席:

(一)子删(1月15日)电示于二十四日前委会讨论,决于解冻(二月中旬)时即开始春季攻势,拟首先攻夺同官,吸引敌增援,求得第一仗在山地歼灭两三个军。惟近日敌六十五军、一军已撤集富平附近,原驻同官之二五四师有开川说,如敌一军、六十五军调离关中,我拟先攻蒲城,得手后出富平取耀县。(二)全军现九万一千人,情绪很高,战术、技术亦大有进步,较打刘戡时的战力可能增加五分之二,甚至一倍。惟今冬鞋袜发得迟,约三分之一大小不能穿,脚被冻伤者约四五千人。

彭张赵

二十七日午

1月29日,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等给野战军各部队发出电报,指出:“敌一军、六十五军、九十军、三十师、十二师均由蒲城南撤富平,有继续撤走可能。我军冬季整训决提早结束,春季攻势决提早开始,各军须于二月八日前完成一切进攻准备,十日出动。根据目前敌情,首先攻占蒲城,得手后进攻富平、耀县,孤立同官,然后夺取之。”

2月1日,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下达了春季攻势的命令:野战军主力拟首先迅速歼灭蒲城守敌,得手后相机各个歼灭耀县、富平、铜川守敌。其中,第4军(欠第12师),2月11日由三里镇取道宜君、苦泉、柳林,于14日或15日首先围歼小丘地区敌保安团队,得手后进占觅子镇,协同野战军主力夺取富平、耀县,掩护途中送粮,或围歼口头镇、淳化守敌,威胁乾县、礼泉、咸阳。第1军附骑兵第2旅,由大孔寨、郑家石槽、六井镇地区出发,首先进占十里铺,截断蒲城至富平公路,然后从蒲城西南角及西门攻城。第6军由罕井镇、方里、白水城地区出发,从蒲城西北角和东北角攻城。第3军由龙山、韦村、雷村、通道地区出发,从蒲城东门、南门攻城。上述各军于2月13日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2月14日拂晓完成围城部署和攻城准备。第2军于2月13日拂晓进至孙镇,2月14日中午前进至蒲城西南之贾曲镇附近地区,完成打援部署。第12师于陈炉镇以东的澄家河地区监视守敌行动,防其逃窜。

陕北进入2月,普降大雪。这给第一野战军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月8日,雪下得更大了。彭德怀决定待天晴后再行动,他急电向毛泽东报告了情况:“原决定本月十一日出动,七日又降雪,现还未止。决推迟数日,待天晴后出动。因每人只有一双鞋袜穿在脚上,没有备份,如穿坏了,在雪里就不能走。”

彭德怀打的决心是下定了,他告诉毛泽东:“如暂无力量增加,西北本年春夏(六月前)我军只作夺取同(官)、耀(县)、蒲(城)、富(平)、大(荔)、朝(邑)、平(民)、淳(化)等八县,收复正宁、山河,打算解决粮食困难(现在粮食只能维持到二月底),增强本身。秋季入西府求得解决胡(宗南)匪及青马主力,再看情况,如在三至四月间,彭绍辉部两师及三、七两旅(估计两万人)归还一野,徐(向前)周(士第)部(三至四万人)能入陕,东取潼渭,进逼西安,一野四、五月间即可攻击西府,夺取宝鸡。似此,胡匪必弃西安退汉中,乘敌离西安在追截中,歼灭其主力,夺取汉中。如不可能时,一野取陇南,出阳平关。”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电报时,他思考的重心仍在即将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深知全国的战争形势必将有大的变动,在此关头,统一全党,尤其是各大战略区的领导人的思想更为重要。于是,他下决心要彭德怀、习仲勋、王震等西北战区的主要领导人,同其他战略区的领导人一样,必须亲自来西柏坡参加这次不同寻常的重要会议。2月12日,毛泽东发出了给彭德怀并告贺龙、习仲勋的电报:

德怀同志,并告贺习:

依据你处当面敌情是否有利于即打一仗,如无甚大有利,可以暂时不打,以便你及王震出席二中全会,留张宗逊和赵(寿山)、甘(泗淇)在一起指挥部队继续休整。太原、大同解决后,华北三个兵团二十三万人可全部用于西北,至少徐(向前)周(士第)、杨(得志)罗(瑞卿)两兵团十七万人可以用于西北,彻底解决胡、马,占领潼关、西安、汉中,天水兰州有待于徐、杨等部到达。太原、大同大约可于三月内解决,休整一个月至二个月,大约在六月徐、杨等部即可协同你部攻西安。二中全会定于三月一日开会,希望你及贺、习、王诸同志均能到会,二月二十八日以前必须到达中央,如打一仗则你及王震不能到会,故以不打为宜。如何,望复。

毛泽东

丑文

根据毛泽东的来电,彭德怀迅速调整了打的决心,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并明确了他和王震走后的战役指挥关系。同日19时许,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并贺龙、习仲勋:

毛主席并贺习:

文(12日)电悉。三月无粮,须取数县才能解决吃饭问题。估计攻取蒲城、同官两城比较易得,且可逼敌放弃大荔、朝(邑)、平(民),如我不进攻富平、耀县、三原时,不会引起大战。故我与王震离队,由张(宗逊)、赵(寿山)、甘(泗淇)、阎(揆要)指挥,以张为主,不会有问题。

彭德怀

十二日戎

2月13日凌晨2时,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同意他的意见,指出:“(一)同意文戎(12日19时)电意见,攻取蒲城、同官,由张(宗逊)、甘(泗淇)、赵(寿山)、阎(揆要)指挥,以张为主。(二)二中全会确定于三月一日开会,你们估计路程,决定动身时间,务于二十七日以前到达中央。”

第一野战军的春季攻势作战方针就这样基本确定了下来。

2月17日,彭德怀同王震一道离开陕西澄城,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彭德怀离开以后,西北战场的作战暂时就由张宗逊、赵寿山、甘泗淇、阎揆要负责指挥。这时,胡宗南主力集结在耀县、富平、三原、泾阳地区,以第20、第12、第30师,陕西保安第4旅、第2师等分散守备在铜川、蒲城、大荔地区。张宗逊决定,以第4军向耀县、铜川发起攻击,吸引敌人主力西顾,然后集中主力第1、第2、第3、第6军围歼蒲城、兴市地区敌第36军第30师及陕西保安第4旅。

2月16日拂晓,光秃秃的荒野上,第一野战军指战员们冒着严寒向指定地点急进。

王世泰率领第4军的3个师分别从黄陵、宜君出发,两天急行军,于18日中午进至铜川地区之马鞍桥、党家原、龙家原一带。

抵近侦察,孙超群副军长很快得知敌第20师位于王益沟、五里铺、陈炉地区,铜川驻有一个团的情况。

2月18日,张宗逊、甘泗淇、阎揆要在给彭德怀、贺龙和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一)四军报称,同官三十三师有一个营另四个连,以营长穆省三、团长刘奉学为首决心起义,四军决于二十日配合起义部队,乘该敌混乱时全部解决该敌。(二)蒲(城)大(荔)一带仍传敌三十六军、一军、六十五军东进,但各地昨日仍未到敌,荆尧方向情况不明,我主力决等一天后行动。”

2月19日夜,第4军连夜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军长王世泰、参谋长张文舟明确了全军的作战部署:以第10、第11师的5个团向田家原、王里铺、王益沟之敌第20师发动攻击;第12师一部监视陈炉之敌,主力向军台岭攻击。

第二天上午,战役打响了。

第11师在师长郭炳坤的指挥下,一举扫清了铜川西原敌外围据点,并乘胜攻占白家原。第10师在师长高锦纯的指挥下,攻占了高家原,歼敌一部。

驻守在军如岭、陈炉的敌人一触即溃。铜川守敌也相继向三原逃跑。王世泰立即指挥第12师乘势而进,顺利解放了铜川,并攻占了该城南五里铺据点和煤矿区,尔后又乘胜追击,一部进占耀县城。

第4军的行动,使原驻守在蒲城墙村、十里铺、兴市、美原镇、到贤之敌第10、第12师闻风丧胆,慌忙于2月18、19两日相继西逃,只留下陕西保安第4旅据守蒲城。2月20日晚,第1军附骑兵第2旅隐蔽进至高阳地区,第6军进至白水城,第3军进至马湖一带,第2军进至孙镇及其以东地区。

2月21日,第1军准备围歼兴市、美原镇地区之敌第30师,截断蒲城至富平公路,然后以主力向蒲城进攻。由于敌先行撤退,黄昏时分,第1军进至兴市地区集结。

当晚,第3、第6军向蒲城发起了攻击,第6军扫清城北城西外围据点后,集结于蒲城西坡头、山府地区,对守城之敌造成大军压境之势;第3军第7、第9师由东、南门爆破成功,战斗至2月22日2时,将守敌陕西保安第26团、蒲城自卫团等全部消灭,俘虏第11专署专员、保安第4旅旅长赵国珍以下1000余人。

第1野战军攻占铜川、耀县、蒲城后,胡宗南再也不敢轻易地向前了。为保存实力,他立即下令主力退守西安至宝鸡一线,待机实施反击。

胡宗南一声令下,敌第1军一口气退至泾阳以南地区,第69军撤至泾河以西,第65军及第18兵团司令部退至泾阳,第90军主力退至永乐镇,除以一部留三原及其附近外,仅留地方武装据守一些城镇。

敌人后撤了,张宗逊指挥第一野战军及时地调整了作战方法,即对准备撤退之敌大胆追击,迂回敌后,截断敌人的退路,有效地歼灭敌人;对敌人地方武装据守的城镇,采取袭击的方法,速战速决。

2月22日,张宗逊、甘泗淇、阎揆要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一)“自我行动开始至解放同(官)、耀(县)、蒲(城)三县后,敌一军退泾阳以南,六十五军及十八兵团司令部退泾阳,九十军主力退永乐镇,以一部在三原及其附近,三十师及二十师残部集结富平及其附近,六十九军撤退位置不明。(二)依敌总退却形势,我拟于一、二、三、六军于明梗(23)日向富平推进,首先歼富平地区之敌,得手后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以四军向淳化追击,首先歼灭该地区分散之十四师,得手后威胁西兰路,以骑兵旅活动于下圭、孝义、关山、交口、渭河北岸地区,消灭团匪,摧毁保甲,掩护地方工作。”2月23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回电中指出:“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请依当面情况酌定之。告诫干部不要轻敌,防敌反击。”

于是,第一野战军主力向富平、淳化、口头镇之敌展开进攻。2月24日下午,第3、第6军主力向富平推进,守敌第30师望风逃跑,撤往泾阳;第1、第2军进抵阎良地区,准备阻击三原可能来援之敌和切断富平敌之退路;第4军第10师第30团攻占石桥,师主力向淳化攻击,守敌第14师第40团弃城逃跑,第10师随即跟踪猛追,将逃敌全歼,解放了淳化。此时,敌第90军由永乐镇南移高陵,企图在瓦窑头地区与第一野战军继续作战。第一野战军遂改变部署,除以第3、第6军各一部继续歼灭富平守敌外,第1、第2军和第3、第6军各一部集结待机。

2月25日晚,许光达指挥第3军第9师攻占富平县城后,继续向南关车站及连城堡攻击,26日全歼富平敌自卫团400多人。第6军第17师第51团也在富平以西歼敌一部。

第一野战军的这一连串的作战,使胡宗南慌了手脚,他急忙调向南撤退的第76军第20师连同第14师第40团残部,在淳化西南地区组织防御,企图阻止第一野战军继续南进。

这时,第4军向第一野战军首长建议向口头镇及其两侧高地之敌攻击,建议很快得到张宗逊的同意,2月28日夜,第4军兵分三路向敌展开攻击,第10、第11师向铁瓦殿、口头镇攻击,第12师除以一部控制嵯峨山向东警戒外,主力向云阳镇方向警戒和截断口头镇敌之归路。

2月28日晚19时,张宗逊、赵寿山、甘泗淇向中央军委并彭德怀报告了作战情况:“(一)我军二十五日解放富平后,敌军位置:一军、六十五军泾阳附近,六十九军及三十师、十四师三原,九十军高陵,三十三师口头镇,泾(阳)、(三)原、高(陵)地区共集敌十二个师,该敌放泾惠渠水于清河内,利用清河障碍及便利交通,与平原地形条件,进行机动防御。(二)据以上情况,在三原地区作战把握不大,决以四军相机歼灭口头之敌,以六军二日东进解放大(荔)、朝(邑)、平(民),求得歼灭该地区之二十八师(该敌以两个营驻大荔城内,余均驻渡口、渭之间,随时准备逃渭河南岸)及地方团队以一、二、三军集结富平(三军)、庄里镇(一军)、关山、康桥(二军)地区以备战姿势休整待机,暂定半月,以政策、纪律教育为主,并协助地方进行蒲(城)、富(平)、同(官)、耀(县)、临、渭新区工作。”

3月1日5时,第4军第12师主力攻占九倾原,第11师攻占口头镇,守敌南逃,该师主力即向马宝、西凤山地区之敌侧后迂回,展开于马窑、朱家庄地区,全歼仓促转入防御之敌第76军第20师师部及第60团;第10师于西凤山及崔黄家地区同敌第58、第59团激战,将其全歼。口头镇一战共毙伤敌260余人,俘敌第20师师长褚静亚及参谋长、各团团长以下1500多人。

第一野战军相继解放铜川、耀县、蒲城、富平、淳化后,胡宗南以第69军、第90军、第1军共8个师集结在三原、高陵、泾阳和咸阳以北地区;另以第36军防守渭南至华阳线,第84师除以第252团守大荔外,主力驻潼关。鉴于胡宗南部队猬集一团,不易分割,第一野战军决定主力以备战姿态,就地休整待机;以第6军和骑兵第2旅协助东府军分区部队攻歼大荔、朝邑、平民地区守敌。3月3日,第6军第16师经武家、官子池,第17师经羌白向马坊、石槽攻击,歼第84师第252团1个营。3月4日,第17师渡过洛河攻克大荔,歼大荔敌自卫团和第8专署及突击大队。当天,东府军分区部队攻占朝邑、平民县城,敌地方武装300多人投降。至此,石川河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全部解放。

胡宗南部遭第一野战军打击后,节节败退。青海马步芳害怕胡宗南部若继续撤退,会使自己陷于孤立状态;而胡宗南亦想利用马步芳的力量钳制第一野战军,于是,双方商定实行“胡马联防协议”。马步芳即以第82军4个骑兵团由常宁向淳化地区进攻。胡宗南得到马步芳的增援后,好像捞到了救命稻草,暂时打消了继续撤退的念头,于3月5日以第1、第38、第65、第69、第90师共11个师向第一野战军占领的蒲城、淳化、耀县、铜川等城实施反攻。针对胡马联合反扑的情况,第一野战军决心采取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方针,除以第4军1个团配合关中地方武装位于方里地区游击迷惑敌人外,主力则主动撤出淳化、耀县、富平、铜川、蒲城等地,转移至黄陵、宜君、白水、澄城和大荔以北地区待机。

第一野战军主力的转移使胡宗南高兴了起来,他命令第69、第38军攻占口头镇后,又命令第1军进至永乐镇,第36军一部北渡渭河,第38军攻占富平,第65、第90军分别进至马额、华里场、文家、袁家……

胡宗南部来势汹汹,马步芳也不甘落后,他令第82军抽调第100师马成骏骑兵团、第190师高登瀛骑兵团、第248师马全骑兵团以及第357师铁维诚骑兵团四个骑兵团,在第248师师长兼骑兵纵队指挥官马得胜指挥下进占淳化,一部进至爷台山地区。

马得胜奉命后即偕同参谋长马成林、参谋主任刘敬臣及两名译电员,携带报话机一台先乘车赴泾川会见第82军军长马继援。在第190师师长马振武的办公室里,马继援在挂着关中地区军用地图前,向马得胜等详细地介绍了双方的态势、出击的路线,并口述了命令。当马得胜等退出来时,马继援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停车处,这使马得胜感到无上荣幸。

3月11日,马得胜率四个骑兵团经铁王、凤凰山向东疾进。当太阳快落山时,部队到达泾河边,清澈见底的泾河水,汹涌东奔,两岸山崖陡峭,攀登无径,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沿河群众早已闻风逃遁,村落空无一人,没法找到一名向导。这时,有渡河任务的马全骑兵团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河岸上团团打转。选派了几名骑兵试图过河,但泾水河床均系岩板夹有漩涡,稍一失足就有陷入的危险,而且对岸陡峻不易攀登,实在无计可施,只得作罢。最后派出一个骑兵班折返永寿,在半道村落里找到两名熟悉渡口情形的向导,才过了河。

沿着淳化去柳林的山道,马得胜率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前奔驰,下午3时到达了柳林附近。这时,马得胜的先头部队已与第一野战军部署在这里的第4军第10师交上了火。第10师坚决抗击,打退了敌骑兵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接近战斗的所有通道都被炮火封锁,炮弹不时地交叉爆炸,气浪席卷着人马,扬起的尘土弥漫天空。被炸死的人马尸体横七竖八。马全骑兵团按命令在左翼展开了攻势,其右翼马成骏骑兵团还来不及即时展开攻击,急得马得胜就像一个凶神恶煞,咬牙切齿地斥骂马成骏。激战至黄昏,击毙敌第248师师长马得胜,毙伤和俘虏1000余人。马得胜的随从人员拖着他的尸体,且战且退,拼命往耀县方向逃窜,狼狈地逃回了陇东。

3月12日,胡宗南部进占耀县后,又相继进占铜川、蒲城、大荔、朝邑、平民。3月19日,第一野战军第4军转至七里镇、黄陵、偏桥,第1军转至林皋、新跃,第3军转至王庄镇、窑头,第6军转至澄城、交道,第2军转至韦庄、寺前,第一野战军直属队转至平定、刘家洼地区进行休整。3月20日至22日,第2军一部及东府军分区部队又收复了平民、朝邑、大荔三城。

历时一个月的春季攻势,第一野战军取得了胜利,主力又转入了休整。第一野战军在总结这一次春季攻势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一)由于胡(宗南)匪过去采取守点增援战法均受我歼灭性打击,此次战役则变为后退集中,进行反扑,当我进军时,一发现我军即向后逃,仅留地方武装孤守城垣所据点。(二)我军进攻采取大胆深入,插入敌人纵深,割裂敌人,迂回截击其退路者,则收歼敌之效。未适应此具体情况而采取过去攻敌据点阵地之进攻态度者,则攻击扑空。(三)攻击敌人弱小地方武装守备之城镇,只要事先有充分准备,采取袭击,均收成效。如准备不周,又按攻击敌有强大兵力守备之据点,则均误事失时。(四)攻城突击队与炸破组必须统一指挥,密切联系,否则会遭不必要的损失及误事。”

(1) 《中美关系史资料汇编》第1辑。

(2)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1册。

(3) 《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5)(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9页,第466页。

(7)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