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解放战争:解放西安、夺回关中

西北解放战争:解放西安、夺回关中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德怀赴太原前线——胡宗南再次退守——张宗逊的两个作战方案——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的提出——第9军受一野指挥——进军关中——杨德亮留守西安——敌固守汉中的战略——提出解放西安的任务——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6军——逼近咸阳——抢渡渭河——罗元发捏了一把汗——西安解放——解放关中地区在第一野战军胜利结束春季攻势之际,在华北战场上,总攻太原的战役即将开始。

西北解放战争:解放西安、夺回关中

彭德怀赴太原前线——胡宗南再次退守——张宗逊的两个作战方案——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的提出——第9军受一野指挥——进军关中——杨德亮留守西安——敌固守汉中的战略——提出解放西安的任务——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6军——逼近咸阳——抢渡渭河——罗元发捏了一把汗——西安解放——解放关中地区

第一野战军胜利结束春季攻势之际,在华北战场上,总攻太原的战役即将开始。中央军委考虑到徐向前身体不好,正在山西榆次峪壁村休养,因此,决定彭德怀参加完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在返回西北的途中,从西柏坡直赴太原前线,协助徐向前指挥总攻太原的作战。

3月中旬的太行山麓虽然还是春寒料峭,但大地已经苏醒田野里的庄稼、向阳坡上的野草,都开始在抖动着它们稚嫩而又充满生机的身躯。这一切都在向人们悄悄地传送着春之将至的信息。

一天清晨,当朝阳把金色的光辉洒向太行山南麓的时候,在西柏坡村外的一条小路上,有几个中年人正在散步,他们就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

毛泽东走在前头,掉头说道:“现在,我们还有两个包袱没有甩掉了。”

朱德问:“包袱?什么包袱?主席指的是……”

“我指的一个是绥远,一个是太原,我们不能再把它背下去了。前一个,还可以往后放一下;后一个嘛,必须尽快把它甩掉,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毛泽东笑着说。

周恩来听着,把目光转向了彭德怀,说:“德怀同志,我看你要帮主席解除这个后顾之忧了,让大家好轻装前进嘛!”

听了周恩来的话,彭德怀抬头向远处望了望,接着看了毛泽东一眼,又看了看朱德和周恩来,仿佛是想说些什么,但很快又低下了头,继续向前走去,还是没有开口讲话。

周恩来又说:“太原战役虽然已进入攻城阶段,胜利在即,但是,向前同志却在这关键的时候病倒了。”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彭德怀,接着说,“向前同志的身体,现在实在是太糟糕了。”

毛泽东扔掉了手中的烟蒂,也看了彭德怀一眼,说:“德怀同志,中央想让你从这里直接去太原前线,接替徐向前实施太原战役的后期作战,你对此有何意见?”

彭德怀还是没有说话,继续朝前走了几步,然后停住了脚步,一字一句地对毛泽东说:

“不过,我得提个条件。”

“条件?”毛泽东知道彭德怀在接受任务时是从来不讲条件的,为什么这一次讲起条件来了,便问,“说说看,什么条件?”

彭德怀说:“向前同志前一段仗打得很苦。他虽病了,但仍是战役总指挥。我去,只是协助他。”

毛泽东一听,高兴地说:“好哇!我看这个条件可以答应。不过,特殊情况还是由你当机立断。”

“请主席放心吧!太原这个包袱一定要尽快甩掉才行。”彭德怀说到这儿,停了一下,又对毛泽东说,“太原打下以后,华北的两个兵团我可以带走了吧?”

毛泽东说:“好!就这样定下来。太原战役一结束,周士第的第十八兵团、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就跟你过黄河,充实一野部队,投入西北作战。”

“那就太好了!”彭德怀高兴了起来。

彭德怀早就盼望华北这两个兵团进入西北作战了。因为,在西北战场上,从兵力对比来说,西北野战军在数量上一直处于劣势。当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就更感到兵力不足了。因此,彭德怀曾多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能否抽调华北部队进入西北战场作战。而毛泽东当时考虑的是,先解决华北战场上的山西之敌,再解决西北之敌。于是,1949年1月17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华北部队参加西北作战问题,待你们来中央时面商。

接到毛泽东的这一电报,彭德怀对第一野战军的作战进行了两种考虑。2月8日,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提出:“如暂无力量增加,西北本年春夏(六月前)我军只作夺取同(官)、耀(县)、蒲(城)、富(平)、大(荔)、朝(邑)、平(民)、淳(化)等八县,收复正宁、山河,打算解决粮食困难(现在粮食只能维持到二月底),增强本身。秋季入西府求得解决胡匪及青马主力,再看情况。如在三四月间,彭绍辉部两师及三、七两旅(估计两万人)归还一野,徐(向前)周(士第)部(三至四万人)能入陕,东取潼(关)渭(南),进逼长安,则一野四、五月间即可攻击西府,夺取宝鸡。似此,胡匪必弃长安退汉中,乘敌离长安,在追击截击中歼灭其主力,夺取汉中。”3月11日,张宗逊在给正在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的电报中也提出:“至于下一战役,请考虑向军委提议,如攻太原不需要三个兵团时,可先以一个兵团入陕,争取歼胡(宗南)匪主力于关中为有利。如待太原攻下后,再入陕,恐敌主力南移,增加我歼敌困难。如四月份一部入陕不可能时,我下一战役只有待敌稍分散歼其一部,但扩大筹粮区仍困难。”

2月12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复电中说:“太原、大同解决后,华北三个兵团二十三万人,可全用于西北,至少徐(向前)周(士第)、杨(得志)罗(瑞卿)两兵团十七万人可以用于西北”。“太原、大同大约可于三月内解决,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大约在六月,徐、杨等部即可协助同你部攻西安。”不难看出,毛泽东对增兵西北一事早已有所考虑,他告诉彭德怀:要彻底解决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占领潼关、西安、汉中、天水兰州,有待于华北两个兵团的到达。可见,毛泽东的意图很明确,先以第一野战军拖住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待华北问题解决后,再调华北两个兵团加强第一野战军,解决西北问题。

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又当面告诉彭德怀:解放太原后,可将华北两个兵团调往西北作战。

1949年3月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彭德怀就和王震打点上路了。他们带着一班警卫人员分乘两辆美式吉普车,告别了西柏坡。

一上了车,王震就睡着了。当车过了娘子关,彭德怀推醒了王震,说:“喂,该分手了!”

王震揉了揉眼睛,朝车窗外望了望,说:“不急嘛,彭总,还可以同一程哩。”

彭德怀说:“还是分手吧,现在情况紧急,我要抄小路走了。”

王震没有办法,只好和彭德怀分手,各自向太原前线和陕北战场奔去。

3月28日,彭德怀到达了太原前线,立即赶往榆次峪壁村看望病中的徐向前。他们俩自从1936年6月相识后,已有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今日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彭德怀对徐向前说:“去年你打完临汾战役,我就向中央请求让你去西北了,当时没有能得到批准。现在中央已经决定,等拿下太原,就把十八、十九兵团调给一野,解放大西北。以后,咱们一起去消灭胡宗南和马匪军!”

徐向前被彭德怀的话感动了。他说:“很希望能在彭总的领导下工作,也很想去西北,只是身体不行,恐怕去不了哇!”

彭德怀说:“你应该很好保重,身体好些再去也行呀。我这次到你们这里,也是来学习的。在西柏坡,毛主席特别给我讲了你指挥的晋中战役,他非常赞赏呢!”

徐向前忙说:“彭总太客气了,毛主席那是过奖了。我们没有完成打太原的任务,正需要彭总多指示呢!”(1)

后来,彭德怀参加了太原前线总前委在大峪口召开的扩大会议,并向到会的师以上干部150余人讲了话。他说:“我这次来太原前线办两件事,一是总攻太原。太原敌人城防坚固,我参加此役,主要是学习攻坚战的经验;二是来带兵的。打下太原以后,十八兵团和十九兵团将调西北战场参加对胡、马军的决战,争取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部解放大西北。”(2)

再说王震赶回陕北已是4月了。4月的陕北,大地解冻,已进入春天了。

1949年4月19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在陕西澄城县的平城召开了第六次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王震向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

会议期间,好消息不断传来:

4月21日,鉴于蒋介石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彻底破裂,毛泽东、朱德分别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要求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3)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第二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国民党军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解放。

4月24日,太原解放。

听到这一个个好消息,参加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的同志们心里高兴极了,再也坐不住了,感到全国的战争形势发展得这样快,真是瞬息万变,只有加快战斗步伐,才能赶上飞速发展的形势。

会议结束的时候,习仲勋讲了话,他说,南京解放,震撼着整个国民党反动阵营,有人认为被我们打得焦头烂额的胡宗南可能会老实一点了,这是天真的想法。从我们长期与他打交道的经验证明,胡宗南这个人是很反动的,是不见阎王不死心的。现在他把手中的几个军撤回到三原、泾阳、高陵、临潼,背靠秦岭,组成保卫西安的新防线,妄图固守西安、孤注一掷,同时又在秦岭南北准备了退路。狡兔尚有三窟,何况这是一位四星将军呢!

说到这里,习仲勋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中央军委已经决定华北第18、第19兵团入陕,不久,彭总就将带着这两个兵团回到西北,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筹备粮食。各军先派出一支侦察部队进行侦察,完全弄清敌情,准备吃大苦,打大仗,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北。(4)

第一野战军春季攻势作战以后,3月28日,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在给张宗逊、甘泗淇、阎揆要等的电报中,曾对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和作战准备提出了看法,指出:“(一)占领了蒲(城)、富(平)、同(官)、耀(县)、淳(化)五县甚好。如敌自动放弃大(荔)、朝(邑)、平(民)三县时,为以十二师前去占领为宜,否则让敌暂时占领。(二)太原得手后,将有二十万人入陕,并西野现有人数每月需粮十二万石,考虑四月中仍须按预定计划进行一个战役。根据目前情况,以消灭三十八军、五十七军,进占乾(县)、礼(泉)、永(寿)、兴(平)、麟(游)等县,逼敌放弃渭北、陇东各县,我则可于夏季征粮三十至四十万石,作为与胡匪决战粮食”。4月3日,彭德怀在给第一野战军前委的电报中又说:“太原得手,大军渡越长江后,胡、马匪军可能后缩,请考虑乘敌移动时消灭敌数师,取得渭北粮食,供给入陕大军之用。”4月23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又召集各军领导人开会研究下一步的作战问题,他们在给彭德怀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关于行动问题,本日召集各军研究,一致认为在太原攻下,大军渡江的情况下,胡(宗南)匪势必动摇,但也可能不立即南撤。在敌不南撤的情况下,我于五月初中旬以现兵力举行一战役将吃力,且战后将要休整,如此将影响陕甘战役的执行,以目前部队的情况,故在军事、政治教育方面需作充分的准备,因此拟于卯宥(4月26日)继续训练一个月,若在训练期间,敌南逃时,则稳步坚决地追歼敌人,否则可在六月初华北兵团入陕前行动。”

4月24日,太原被攻克后,胡宗南更加惶恐不安,他采取了一种大踏步撤退的战略。他在对第38军军长李振西分析西北局势及今后行动时,说:“目前西北局势,同过去有些不同,过去我们占着绝对优势,如果进攻太原的共军过河来与西北的共军会合,那我们就不一定占绝对的优势了。今后我们的战略,是要大踏步地撤退,大踏步地前进,来歼灭共军的主力。也许我们一下进到陕北,或者一下退到四川”。因此,“鉴于华北、华中、华东大部陷匪,关中及秦岭东侧已完全暴露”,“为集中兵力巩固西北”,胡宗南遂决定“放弃淳化铜川、耀县、富平蒲城,留一小部于口头、三原任警戒外,主力退守泾、渭两河南岸,左与陇东兵团联系,阻匪南进。另各以一部任秦岭北麓第二阵地之构筑及东麓各隘口之守备。并控制四个军于宝鸡、永寿礼泉及咸阳,保持机动。”(5)4月25日,胡宗南开始把部队从铜川、蒲城、龙阳镇地区后撤。至4月底,先后撤退到了三原、泾阳、咸阳、高陵、临潼一带,于西安以北跨泾、渭两河,形成拱卫西安的弧形防御地带,企图与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互相配合,以陕中、陇东为防御重点,阻止第一野战军西进,确保西北,屏障西南,并一旦发现华北兵团西渡黄河,增兵西北,就立即退居陕南、川北,作最后的挣扎。

对于这一大踏步撤退的战略,胡宗南自己很自信。他在西安和军统大特务沈醉闲谈时认为:“只要友军不扯后腿,是有办法打败共军的。”他还夸口说: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只有他和共产党短兵相接地斗了十来年,从而得出一套对付共产党的办法。只有他最了解共产党,在这一点上,谁也比不过他。

根据胡宗南的这一行动,张宗逊、赵寿山提出了两个作战方案。4月28日,他们给第一野战军各军首长并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发出了一份电报:

各军首长并报军委、彭总:

蒲城、大荔地区之敌,已于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相继西撤,其第一步似集结西安、三原、临潼地区,大的撤退尚无所悉。根据目前情况,我军行动有两方案:第一方案,即向敌迫近,随时查明敌情,歼敌一部;若敌大退,则进行追击战。敌集西安地区不动时,我可继续整训,并开展地方工作,给华北兵团准备战场。现在是粮食稍有困难,妨碍整训。第二方案,是以少数部队收复无敌地区,积极查明敌情,主力在现地整训,等待河东新兵与炮补充。现在是主力离敌过远,易失歼敌时机,地方工作开展不易。以上两方案请考虑,于二十九日电告。

张赵

二十八日十五时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给彭德怀发出了一份电报,提出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电报说:

德怀同志:

假如西野方面暂时不打大仗,你可否于回陕前来中央一谈关于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的问题。看样子,此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张治中等人现在决定留平,并向我方靠拢。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这件事,我们或须考虑通过张治中的帮助去做。如何,盼复。

毛泽东

卯俭

为及时查清胡宗南部的动向,捕捉歼敌战机,第一野战军决定各军向南推进。5月3日,第4军进入铜川、耀县地区;第1军进至美原镇、流曲镇地区;第6军进至贾曲镇、龙阳镇地区;第3军进至荆姚、到贤镇地区;第2军进至交斜镇、羌白镇地区。各部队进入指定地区后,都以一部兵力及侦察部队组成先遣支队,进行战斗侦察。

5月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中原局并告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电报:

中原局并告彭张赵、西北局:

(一)我第一野战军(三十五万人)六月间开始举行夺取潼关、西安、宝鸡、汉中、天水及陇南地区之战役,希望我陕南刘金轩部沿汉水向汉中方面行动,最好能直取汉中区域,切断胡宗南向川北的退路。(二)在上述战役期间及战役结束后一个时期内,刘金轩部受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指挥,请刘金轩部与彭、张、赵联络,并接受彭、张、赵命令。(三)在上述战役完毕之后,西安等处之敌已被歼灭或驱逐,陕南、陕北之联系已经打通,陕南区党政军领导关系应予改变为受西北局、西北政府及西北军区领导,此种改变之时间大约在七月或八月,在歼灭胡宗南的战役中,陕南区应起配合作用。(四)刘金轩部的现状、位置及向汉中进取有何困难条件及顺利条件,请你们迅予查明,电告我们及彭、张、赵。(五)此电请转发刘金轩及陕南区党委。

中央军委

五月八日

毛泽东在电报中说到的刘金轩部就是指第二野战军的第19军,军长刘金轩,第一政治委员张邦英,第二政治委员汪锋,副军长陈先瑞,副政治委员李耀,参谋长薛克忠,下辖第55师、第57师,共15000余人。第55师师长符先辉,政治委员张明;第57师师长张复振,政治委员张文彬。这两支部队过去一直是在陈赓、谢富治指挥下作战,1947年8月奉命强渡黄河,进击豫西、陕南、鄂西北,打得相当出色,短时间内便开辟了拥有10个县200多万人口的陕南根据地。1948年6月,他们组织了陕南军区。现在,毛泽东命令他们接受第一野战军的指挥,这就更加增强了第一野战军的力量。

5月11日,张宗逊、赵寿山得到情报,胡宗南又开始向南撤退,第1、第65、第36、第90、第27军将于5月15日南撤,西安、宝鸡各留一指挥所,分别由罗列、沈策负责,留第38军驻守高陵以南地区,第17军第12师驻守三原,其余驻守西安,第57军驻守乾县、礼泉,第69军驻守咸阳,掩护部队南撤。根据这种情况,张宗逊、赵寿山召集了各军首长开会进行讨论,提出了作战计划并报中央军委:“为了在关中地区歼敌一部,重点地打乱敌撤退计划,尽量抢救其搬余物资,不致破坏,并更有利于我下一战役开进,本日召集各军首长讨论后,拟于辰删(5月15日)出动,第一步以歼灭三原地区之敌为目标;第二步看情况,逐次夺取咸阳、西安、宝鸡,歼灭以上地区之敌,同时也足够地估计到青马(步芳)可能出动,配合胡匪撤退”。这一作战计划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

5月12日晚,三原之敌开始秘密南撤。13日晚,第一野战军第2军侦察部队攻占高陵,歼守敌300多人;第1军侦察部队进占三原。

这一时期,胡宗南简直就像个一输再输的赌徒,把手中掌握的部队调来调去,不知道该把这最后的一点赌注押在哪里才好。但他是个赌红了眼的赌棍,拱手把自己经营几十年的西安丢给共产党,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于是,他要作最后的顽抗。至5月14日,胡宗南部大规模撤退的情况是这样:第90军撤至泾阳地区,沿泾河两岸布防;第36、第65军分别撤至咸阳,乾县;第38、第57军分别撤至礼泉、永寿;第1军撤至宝鸡;第17军撤至西安、三原;第69军撤至灞桥、蓝田;西安绥靖公署已迁至汉中。

胡宗南部为什么这么快地大规模南撤?原来就在这几天里,第一野战军第6军副军长张贤约正奉命率领在北平和平解放后改编补充第一野战军的七个团,一路向西,直奔陕西而来。胡宗南得知这一情况后,误以为是我华北的两个兵团开始进入陕西,于是,他大吃一惊,慌忙决定将主力撤到秦岭以南地区,把留守西安的任务交给了第17军军长兼西安警备司令杨德亮统一指挥,准备将主力在宝鸡一线布防,阻止第一野战军南下,并伺机反扑。

说起杨德亮这个人,在荔北作战以后,胡宗南让他到残缺不全的第17军当了军长,他自我感觉很不错。一段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招兵买马,刚刚把那个几乎只剩下一个骨头架子的第17军,整补出一个大概模样来,就突然接到了胡宗南的一道新令,要他火速接替钟松西安警备司令的职务,第17军随之从户县大王镇进驻到西安西郊,担负起保卫西安的重任。

钟松可是胡宗南的亲信。多少年来,杨德亮曾为成不了胡宗南的亲信而生气过、苦恼过,他多次埋怨自己是“小娘养的”,得不到胡宗南的重用。而现在,胡宗南突然让他去接替钟松,把守卫西安的重任放在他的肩上,他立刻觉得胡宗南不再把他当外人看了,他要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于是,他把西安警备司令部来了个大换血,从第17军直属辎重兵团里精心挑选了5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充进了西安警备司令部。同时,给第17军作了部署:军部和直属部队驻西关飞机场东侧营房一带;第48师担任飞机场和西安城防;第12师驻草滩一带,负责渭河的防守,并调动大量民工在西安城内外紧张开挖城防工事,出动部队在大街小巷加紧警戒盘查。

胡宗南把留守西安的任务交给杨德亮后,就在六谷庄西安绥靖公署招待所召开了紧急疏散会议。自5月以来,胡宗南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坏。在会上,胡宗南面对战争形势的迅速逆转、关中更加危急的情景,更是焦急不安,面如土色。当一些地方士绅尚在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侈谈西安帝王业,应该浴血守土时,胡宗南极不耐烦地打断了他们的话,他说:“你们不要再啰嗦了,现在情况变化,我主张撤出西安才是上策。西北共军已到三原,华北共军已到潼关,我们暂时转移阵地,这不是逃跑。我们要把共军吸引过来,再来个反包围。”不难看出,胡宗南已经考虑到固守西安将是十分困难和没有希望的了,因此,他决定进一步收缩兵力,把防御重点后移。5月17日晨,胡宗南部又开始全线撤退。这样,胡宗南就将原先背靠关中、屏障西安的机动防御战略,改为放弃西安和关中、保存实力的待机反击战略,即依托秦岭,重点退守宝鸡,固守汉中。

张宗逊、赵寿山判断,胡宗南部主力可能沿渭河北岸撤至宝鸡,尔后沿川陕公路撤汉中入川,一部经柞水、镇安、东江口、佛坪越秦岭退守汉中。为掩护其撤退,敌人可能于宝鸡以南沿秦岭布防。

胡宗南果然如此。

5月17日晚,在陕西富平县谢村,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驻地。

张宗逊、赵寿山、阎揆要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作战部署。他们估计到在胡宗南部主力南撤之时,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可能要配合胡宗南部行动的这一复杂情况,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经过一番研究,他们决定不等华北部队入陕,抓住胡宗南部撤退的有利时机,追歼其主力,同时解放西安。

接着,阎揆要作了具体的作战部署,以第4军向乾县及其以西地区追击前进,准备打击马步芳、马鸿逵可能之增援;第1军向临平镇、岐山之间,第2军向咸阳、武功,第6军向西安,分路攻击前进;第3军为预备队。

赵寿山说:“如果胡宗南部仍据守西安、咸阳,那我们即就地集结,进行进攻准备。”(www.xing528.com)

夜越来越深了。张宗逊决定马上召开师以上干部紧急作战会议,下达作战部署。

5月的春夜是那么的静。各军、师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即向谢村赶去。

会议一结束,第一野战军各部队马上按计划行动了起来,很快越过泾河经乾县、关头向前追击。第1军向临平、岐山,第2军向咸阳、武功方向追击,第6军经咸阳向西安挺进。第2军第5师于永乐镇以南之泾阳塔全歼敌第90军第53师第157团,第4、6师在永乐镇歼敌第158团两个营大部。由于泾河以东地区的敌人全部西撤,第2军顺利进占泾阳,渡过泾河。5月18日,张宗逊致电张仲勋并报中央军委:

仲勋并报中央军委:

(一)一、二军昨晚渡泾河,现正向咸阳追击中,待咸阳得手后,二军即沿陇海路向宝鸡追击。一、三、四军向乾(县)、礼(泉)、凤翔追击,并保证二军翼侧,准备打马。六军即进西安,并担任警备任务。(二)敌正南撤中,西安即将解放,请你及西安军管会主要干部一、二日内赶来前方,主持进西安工作,其他接收干部亦须从速赶来。

张宗逊

辰巧十时

就在这一天,第2军进占咸阳、兴平,并在咸阳东北之新庄、阎家庄地区,于行进间歼敌第90军第53师第159团及骑兵第2旅第4团一部,俘敌1200余人。5月19日,第2军沿咸阳至扶风公路继续西进,解放兴平、武功,5月20日又乘胜进占扶风、岐山和蔡家坡。

与此同时,第4军又攻克了礼泉、武功、乾县,占领监军镇,沿途消灭敌大批地方武装,促使武功县自卫团起义。第1军抢渡泾河后,经咸阳、武功、扶风以北攻击前进,5月20日到达岐山、横水镇地区;第3军进至武功以北之临平及其以西地区。东府军分区地方部队也由大荔南渡渭河,配合第一野战军作战。

解放西安的条件具备了。

张宗逊、赵寿山把解放西安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第6军。

还在第一野战军师以上干部紧急作战会议上,张宗逊就对第6军军长罗元发说:“把解放西安的任务交给你们,有困难吗?”罗元发当即回答说:“坚决完成任务。”

第6军接受解放西安的任务后,立即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罗元发和参谋长陈海涵还亲自来到各团检查情况,当他们来到第16师第46团的驻地时,老远就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

挺进!挺进!

向大西北挺进!

千百万受苦受难的同胞在等待我们。

……

团参谋长任书田向罗元发、陈海涵汇报了团的训练情况,并带他们来到了第2营的训练场上,只见指战员们正在进行攻城战术训练。

训练结束后,营长向罗元发报告,并请罗元发讲话。罗元发先赞扬了大家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又说:“毛主席、朱总司令向我们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彭总要求我们作好战斗准备,向西安、向大西北进军,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这一光荣任务,解放受苦受难的西北各族人民。”

接着,罗元发又说:“我们就要向胡宗南的老窝西安进军了,请大家想一想打下西安后,我们应该干些什么?”

这一问,大家议论了起来。罗元发引导大家说:“西安是个大城市,解放它要流血牺牲,不容易,解放后我们要保卫它、建设它更不容易。所以大家不仅要练好兵,准备消灭敌人,而且要学习好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城市政策十五条,准备既当战斗员,又当工作队。”

各部队还开展了英勇杀敌立功竞赛活动。第42团第2营第6连有个战士叫马成贵,本来没有什么文化,却写了一首诗:

不怕苦,不怕难,

不怕挨饿没有饭,

不怕行军路程远,

不怕战斗流血汗,

不怕渡河有艰险,

英勇杀敌做模范,

遵守纪律政策不违犯,

打到西安活捉胡宗南。

这首诗抒发了第6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攻取西安的决心。

5月18日下午,第6军在配合第2军进攻咸阳后,从三原县大程镇出发渡过泾河,5月19日急速向西安挺进。第16师攻击咸阳以东林场,第17师攻击咸阳以西五陵。当晚,第17师第49团和第50团急行军50余公里到达咸阳近郊。

咸阳守敌十分惊慌,急忙撤到渭河以南。敌人在撤离咸阳时,还派出一支爆破队,准备去炸毁咸阳纺织厂。纺织厂的工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护厂队,将工厂大门封锁了起来,把敌人的爆炸队关在厂门外。一位姓张的师傅对大家说:“机器是我们工人的命根子,决不能让他们炸毁了。如果他们敢冲进来,我们就和他们拼了。”敌人的爆破队队长气急败坏地喊道:“谁不闪开,老子就给他脑壳上钻个窟窿。”说着就下令往工厂里冲。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第6军的先头部队一个连赶到,敌人仓皇逃跑了,纺织厂终于保住了。

敌人撤到渭河南岸后,拖走了北岸所有的船只,并炸毁了咸阳大桥,妄图凭借渭河天险,阻止第6军渡河。

必须渡过渭河,第6军下定了决心。

渭河是西安西北部天然屏障,抢渡渭河是解放西安的关键一环。由于敌人炸毁了咸阳大桥,破坏了船只,又在河对岸修筑了工事,配备了炮兵,加上时值雨季,河水深达1米以上,这给渡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摸清河水情况,部队一到渭河北岸,各师、团就派出小股侦察人员进行侦察、试渡,并选好了适于徒渡的地段;各连也把水性好的战士组织起来,担任突击任务。

为了确保抢渡渭河一举成功,入夜以后,罗元发、徐立清再次召集各师的主要干部,亲自来到渭河岸边,察看了准备偷渡地段河水深度、河道地形,摸清了对岸守敌的部署、火力配备等情况,并在现地听取了各师的抢渡计划,决定5月19日夜间以第17师第49团在咸阳以南,第16师第47团在咸阳以北强渡渭河,然后迂回到守桥敌人两侧,配合第50团全歼据守桥头的敌人,掩护全军渡河。尔后,全军兵分两路:第17师主力沿三桥镇向西安市区攻击前进;第16师从鱼化寨方向攻击前进,相机夺取敌人机场,然后向西安市区进发。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地处渭水之南,秦岭之北,其间有渭、泾等水流过,有“荡荡兮八川分流”之说,肥沃的土地,形成了著名的八百里秦川,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自西周、秦、汉至隋唐五代,先后有11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之后,西安则成了国民党反共的重要基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胡宗南带着几十万人马一直镇守在这里,专门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围剿。因此,解放西安,不仅有广泛的政治影响,能打击国民党军的士气,而且对第一野战军尔后大兵团作战所需物资及运输保障,都有重大的作用。

此时的西安城,已经失去昔日的平静和繁荣,乱糟糟的一片。杨德亮为准备逃跑,又将部队重新作了部署:第48师集结于三桥一带待命,把西安城防任务交给西安自卫总队。但他对西安自卫总队并不信任,又调第48师第144团集结在飞机场,作为机动部队,以防不测。当咸阳传来第一野战军进攻的隆隆炮声时,杨德亮命令军部非战斗人员和直属辎重兵团先撤至凤县一带,同时命令所有战斗部队一律整装待命,作好逃窜的准备。

5月19日夜,四周被笼罩在黑暗之中,渭河的水哗哗地流淌着,河对岸西安城的灯光在黑夜里正忽闪忽暗着,掩护第6军抢渡渭河的炮兵已悄悄地进入阵地,偷渡渭河正式开始。

罗元发和军的其他几位领导正在指挥所里,焦急地等待着两个先头团的偷渡消息。

忽然,渭河对岸敌人的阵地上升起了几颗照明弹,把河水照得通明,紧接着,敌人火炮猛烈地向渭河北岸射来,炮弹在河水中炸开,腾起了一股股水柱。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罗元发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

罗元发正要查问部队情况,第17师师长程悦长打来电话,说:第49团刚刚渡到河中心,就被敌人发现了,处境十分危险。

罗元发当机立断,偷渡不成立即强渡。于是,他命令各师集中一切火力,掩护渡河部队,一定要保证强渡渭河成功。

“轰、轰”,炮兵开火了,一排排炮弹腾空而起,飞向对岸,在敌人的阵地上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响声,敌人阵地上冒起了滚滚浓烟。罗元发看到这种情况,在电话里大声地喊道:“狠狠打,一定不要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罗元发打完了电话,走出指挥所,只见我军阵地上火光迸发,各种轻重火器遮天盖地地压向了敌人,敌人的碉堡开了花,阵地上起了火,敌人的炮火成了哑巴。冲到河中心的突击队员高呼着口号,加快了徒涉步伐;有的战士受了伤,仍在一声不吭地向对岸冲去。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渡过渭河就是胜利!”

战士们互相鼓舞着,搀扶着,高喊着,边还击边向渭河南岸冲过去。

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第6军终于胜利地渡过了渭河。第17师先头部队攻占了敌人阵地。第16师第47团也在大桥北侧强渡成功,占领了沙梁林附近地区。

5月20日3时,第17师第50团向桥头之敌发起攻击,突破了河防守敌暂编第2旅第6团渭河南岸之防线,歼灭敌第48师1个营及暂编第2旅第6团。

黎明时分,第6军全部胜利地完成了强渡渭河的任务。

渡过渭河,古城西安便暴露在眼前了。西安守敌根本没有还击之力,他们纷纷逃的逃,起义的起义。5月20日上午11时,先头部队第17师第49团攻至西安西门时,国民党西安团管区和民众自卫总队宣布起义并撤出城防,部队顺利进入西安市区。与此同时,第16师第46团也从南门攻入城内;第17师第48团在第46团配合下占领了飞机场,机场上的几架旧飞机、地勤人员和警戒人员全部被俘。

第17师第50团在强渡渭河后,迅速攻下三桥镇,发现铁路上正停着一列火车,一位姓王的火车司机听说人民解放军向西安进军,便自告奋勇地为第50团开车。第50团团长刘兴汉立即命令第1、第3营上车,将枪炮架在车厢顶上,乘火车向西安开去。

火车风驰电掣般地开到了西安火车站,车站上几百名敌人早已慌成一团,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很快占领了车站。接着又夺下北门,沿着大街冲到市中心钟楼,正好和从西门攻入的第49团会合。

早在第一野战军发起对西安城攻击之前,中共西安地下党组织就开始了积极的工作。当第49团进入市区时,遇到了地下党组织派来的赵和民,由他带路,进展非常顺利。为了能迅速与各部队取得联系,尽快占领敌人要害部门,第49团团长聂凤炎、政治委员于春山给赵和民亲笔写了一个证明,并配备一辆汽车,让他到各部队联系工作。

当第48团攻占了飞机场时,西安地下党代表王超北等也赶到了机场,迎接部队。

当部队进入西安城郊时,已查明西安守敌第17军残部在杨德亮的带领下,于5月18日向城南秦岭山区逃窜了,第6军即以一部追击,另一部占领北草滩。到5月20日下午2时,第6军已经完全控制了西安。先后歼敌暂编第2旅大部及第17军第48师、第12师各一部,共计2000余人。至此,古城西安宣告解放。

第6军进入西安以后,为了便于联系,军部设在原杨虎城将军的公馆芷园。刚刚安置好,中共西安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唐磊、杨荫东、王超北和西安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闵继骞分别赶来了。

送走了客人,天色已近黄昏。罗元发这才感到有些困倦,肚子也有些饿了。原来一天一夜都没有休息了。他要通信员去搞点吃的东西。这时,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长范明又来了。一坐下,他就风趣地说:“前天还住在破寒窑里,今天就住上公馆啦,真是今非昔比呀!”

徐立清笑着说:“在这大城市里,为了联系方便,还非住有名的地方不可。”

5月22日,阳光灿烂,春风和煦,第6军举行了入城仪式。第46、第47、第49、第50团和军直属部队的指战员们都穿上了干净的军装,在南门外集合,组成三路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南门循序而入,然后转向东门。

几十万西安人民群众纷纷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

5月24日,贺龙、贾拓夫等来到了西安,宣布西安市军管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第二天,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

西安地方人民政府成立了,第6军立即主动地将缴获敌人的一切物资、汽车等全部移交了过去。贺龙十分满意地说:“6军不仅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而且是一支非常遵守纪律的部队。”贾拓夫也不胜感慨地说:“你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你们主动把战场上缴获的物资上交,帮助政府克服了很大困难,全市人民向你们致敬!”

在第6军解放西安的同时,第1军于5月21日进至岐山、横水地区,第4军进占麟游,发现敌第57军和第30师经麟游向凤翔逃窜,当即发起追击。为配合第4军歼灭该敌,刚刚赶到岐山的第1军第2师,2个半小时急行军20公里,抢占了凤翔东北之姚家沟西山至老君岭及其以东高地。当天黄昏前,切断敌人退路,经通宵激战,挫败敌人多次反扑,协同第1师和第4军,于5月22日10时前,将敌团团包围在一条山沟里。敌第57军和第30师像一条待死的长蛇,拖散在麟游、凤翔公路的两侧,既无法展开,又无力进攻,被全部歼灭于姚家沟地区,俘敌8000余人,击毙敌第30师师长王敬鑫。

第2军也积极配合第1、第4军的作战行动,其第4师攻占虢镇,歼宝鸡保安团一部,并夺占胡宗南的兵工厂,南渡渭河,并于虢镇以北歼敌千山守备区司令部自卫团,俘敌800余人;第5师于5月21日12时攻占凤翔城,歼敌千山守备司令部警备团、保警队等部,俘守备司令李梦笔以下1800余人;当晚第6师一部南渡渭河并攻克眉县。接着,第4军又歼逃敌第215师第643团一部。5月24日,第2军第4、第6师南渡渭河,向窜至五丈原、高店镇的敌第36军发起攻击,俘敌800余人;第6师又绕过周至,向盘踞周至南山辛口子、马召镇之敌攻击,歼秦岭守备司令部及第48师第144团各一部,俘敌1500余人。另外,敌第48师警卫营和1个保安中队共1300人及渭南县守敌警备司令吴伟、何威部5000余人,先后投诚。

东府军分区部队为配合第一野战军主力作战,5月20日由大荔南进渡过渭河,至24日先后解放潼关、华阴、华县、渭南、临潼等县城。至此,宝鸡以东渭河两岸之关中广大地区全部解放了。

(1)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第667页。

(2)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3)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页。

(4) 《解放大西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 《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7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