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依据青宁二马行动新动向,彭德怀决定立即实施“钳胡打马”的作战方针。7月18日,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各兵团:“歼灭胡(宗南)匪四个军的胜利之后,我各兵团即将转向歼击马匪的进攻作战,特别一、二、十九三个兵团,已成为当前最主要之任务。”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

互相埋怨的闹剧——胡宗南退守秦岭——先把胡宗南放一边——实施“钳胡打马”方针——决战平凉——毛泽东对西北战场的思考——青宁二马“平凉会战计划”的流产——平凉成了一座空城——青宁二马企图退守老巢——追击青宁二马——激战固关——大战三关口——血染太白山——马鸿逵死守瓦亭——青宁二马遭打击

扶眉一战,使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光了。胡宗南和青宁二马开始互相抱怨起来。马步芳抱怨胡宗南部闻风逃窜,事先没有通知他们,几乎使他的部队被歼灭。第119军军长王治岐也埋怨胡宗南在战前一点情况都不给他们通报,结果使他的三个师糊里糊涂开了上去,糊里糊涂地被歼灭了。而胡宗南则埋怨青宁二马撤退时不通知他,结果使第一野战军的部队由二马部的防区内插了过来,把他的几个精锐军弄光了;他还埋怨王治岐对第一野战军那么大的兵力把他们包围了,还不知道,影响了全盘计划。第18兵团司令李振则抱怨裴昌会不及时接电话,贻误了战机;并责备第90军军长,没有得到他的命令,就擅自西撤。第38军军长李振西抱怨李振在该军战斗紧急的时候,不适时增援,反说第38军两个团叛变。至于其他军与军、师与师,甚至团与团之间的争吵,就更加不可开交了。

胡宗南怀着一肚子的气,命令西安绥靖公署立即召集各部队长到第5兵团司令部驻地——双石铺召开检讨会议,以追查战事失败的原因。这次会议除第119军的军、师长没有参加外,其余各军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胡宗南特地从南郑赶到双石铺主持会议,并叫李振西同李振及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沈策三人进行研究。这三个人在研究中又吵了起来。李振还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到裴昌会没有及时接电话的问题上,沈策也表示同意。李振西则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共军的行动毫无所知,而共军对我们的一切,却了如指掌。直到第三十八军军部被共军包围,激战了半天,第十八兵团司令部还不相信,说是自相惊扰。特别是像我们摆的‘羊拉屎’的阵势,本难应付临时发生的突然事变,在这种情况下,连我们在战场上直接指挥作战的人,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才适当,就是裴昌会及时接了电话,又怎能作出适当的处理呢?”但是,沈策不同意李振西的看法,于是两人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裴昌会还以为是李振西同胡宗南顶嘴,怕他吃亏,马上派李振西的侍从副官偷偷地劝说李振西少说话为好。

听着部下的争吵,胡宗南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直到临离开双石铺时,他只对裴昌会说了一句:“好好地养病……”,就回南郑去了。他不敢也不能再去追查这次失败的原因了。

后来,国民党军的战史在检讨这次战役时认为:“关中会战,主决战方面由陇东沿泾水两侧指向于西安方面,打击匪军侧背,立案颇佳。”“主决战方面包含宁夏、陇东及第五(含陇南兵团)等兵团,但无统一指挥,不仅未能使打击力量统合发挥,且诸马只知拥兵自重,互相猜疑,各自为战,于不愿损耗各自兵力下,遇局部小挫而擅退,影响全局,功亏一篑。”“绥署对匪第十八、第十九兵团增援彭匪一事,以及该两匪军兵团之行动,均毫不知情。故西安绥署既不知宁夏及陇东兵团因小挫而退,又不明匪援军之状况,正如兵法所云: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1)

胡宗南的主力在被歼灭后,虽然他尚有10万余人的兵力,但已无力与西北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对抗了,昔日“西北王”的威风荡然无存,只好率其残部退守凤县、佛坪、东江口及陇南地区,控制着四川及陕南、陇南地区,企图依托秦岭山区阻止第一野战军南取汉中

彭德怀考虑到,此时应该把胡宗南部先放一放了,以免过早地把他的部队压到四川去,增加以后作战的困难。7月13日,他决定暂时停止对胡宗南部的追击,命令第2兵团停止于岐山、横水、彪角镇地区,第18兵团停止于蔡家坡、罗局镇地区,第1兵团集结于眉县以西,第19兵团仍于乾县、礼泉线。第1野战军各兵团就地休整待机。如青宁二马南进,则将其歼灭于麟游永寿地区。当天,彭德怀、张宗逊向中央军委报告了部队的部署情况和歼灭青宁二马的想法:“文(12日)晨至黄昏战斗,将三十八军、六十五军、一一九军、九十军等,基本消灭,所向无踪。元(13日)晨向宝鸡、凤翔追击前进,元未谍息,青宁二马向扶风方向进击,正令二兵团停止于岐山、横水、彪角镇地区;十八兵团停止于蔡家坡、罗局地区;一兵团停止眉县以西,但该兵团可能进至宝鸡南;十九兵团仍在乾(县)、礼(县)。明寒(14日)各兵团拟就地休息一天,看清情况再动。如青宁两马继续南进,拟铣(16日)围歼麟(游)、永(寿)地区。”

毛泽东一直对打青宁二马取慎重的态度。7月14日,他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的回电中指出:“马匪既有反扑援胡(宗南)消息,你们主力停止追击准备打马是对的。但打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战役,各军宜有几天恢复疲劳,然后发起攻击,并准备一直打到平凉,全歼一切被抓住的马匪。”“一兵团如已追至宝鸡,即用该兵团歼灭宝鸡、凤翔之敌,然后由凤翔抄至马匪后面,如属可能亦是有利的,请相机酌定。”(2)

但是,当青宁二马获悉胡宗南部四个军已被歼灭后,惟恐遭到同样命运,随即就向陇东平凉地区撤退。

这样,青海的马步芳部第129军退至陇县固关镇、张家川一线,第82军退守威戍镇和静宁地区,第91军位于天水;宁夏马鸿逵部除以第81军分守固原至黑城镇和西峰镇至庆阳线外,第11军和第128军则退守泾川东西地区和平凉附近地区。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依据青宁二马行动新动向,彭德怀决定立即实施“钳胡打马”的作战方针。7月18日,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各兵团:“歼灭胡(宗南)匪四个军的胜利之后,我各兵团即将转向歼击马匪的进攻作战,特别一、二、十九三个兵团,已成为当前最主要之任务。”并强调:“对此次深入马匪之统治地区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严防敌骑兵之袭击,应引起我们全体指战员、后勤人员的严重注意。”要求除战斗部队时刻要加强战备外,一切机关、后勤人员都应尽可能武装起来,在一切场合都能随时投入战斗;行军要严密组织,尽量缩短行军长径;必须在驻地警戒,进入阵地后,部队才能宿营,每个宿营区,都要指定随时有充分准备之值班部队,以对抗骑兵袭击;部队进入战斗时,应随时注意加强侧后警戒,并控制必要的预备队。

青宁二马退至陇东平凉地区后,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继续退下去,会失掉甘肃、宁夏的咽喉——平凉,老巢也就难保;如果就地抵抗,自知难以抵挡第一野战军指挥的30万大军,不仅无取胜把握,且有被阻绝在陇东导致被歼灭的危险。

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对此作了分析,认为“青宁两马匪酋对胡(宗南)匪此次惨败认识不足,对胡匪残存实力估计过高,对我军实力估计过低,故有依靠胡匪钳制我军,而集中六个军(宁马第八十一军位固原至西峰镇线,第十一、第一二八军位泾川东西地区;青马第八十二、第一二九、第九十一军位平凉、安口窑地区,一部伸至陇县)于平凉、泾川、陇县依附泾、千两河间山区与我决战”(3)的可能。

为了给青宁二马打气,蒋介石于此时又派他的亲信贺衷寒、顾希平从广州飞到了兰州,借献旗、慰劳为名,以图笼络人心。贺、顾二人一到兰州,就在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召集的师、团长会议上强调:“苏联和美国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时候,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当前要务,在于团结,在于坚守。拖延时间,就是出路;赢得时间,就是胜利。”他们还在兰州组织黄埔同学会非常委员会,四处游说,八方串连。

贺衷寒、顾希平在兰州的活动,一时把马步芳、马鸿逵搞得晕头转向。特别是马步芳、马继援父子,更是昏头昏脑,忘乎所以,气焰十分嚣张,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不知天高地厚的马继援竟口口声声叫嚣要与彭德怀在平凉地区较量一下。

西北的平凉,位于甘肃省的东部“蜂腰”处和六盘山麓,居泾河上游,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深壑峭壁,关山险要,人烟稀少,气候多变,是东瞰关中,西通新疆,控扼西陲的要冲。因其具有“外阻河塑,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的独特地理位置,“关中安定,系于此也”。因此,平凉历史上又称安定。

毛泽东和彭德怀也看上了平凉,决定把打击青宁二马的战役地点就选在平凉地区。因为,平凉作为扼制甘肃、宁夏两省的咽喉要地,我军如能占领,即可形成直捣兰州、银川之势。但是,攻打平凉对第一野战军来说,也有不利的地方,这就是远离后方,供应较为困难;而二马后有兰州、银川为依托,补给相当方便。加之,青宁二马尚未受到严重打击,必将凭借平凉一带的天险拼死抵抗。

西北战场的角逐,就要转到第一野战军与青宁二马之间展开了。

7月19日,第一野战军在宝鸡虢镇以北的文广村一座破旧寺庙的大殿里,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扶眉战役经验,确定下一战役目标。彭德怀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认为,青宁二马正在准备平凉决战,这是第一野战军聚歼青宁二马主力的一个极好机会。彭德怀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扶眉战役是我们同胡、马集团决战的第一个回合,而第二个回合就是平凉战役。扶眉战役后,胡宗南虽然还有十多万兵力,但分散于东起秦岭之东江口、佛坪,西至徽县、成县、武都地区,南至安康、汉中等地,已成惊弓之鸟,短期内没有进攻关中的能力。青宁二马退守陇东地区后,如继续退却将失去甘肃、宁夏之咽喉平凉,这就会造成我大军直捣兰州、银川之势,因此,估计青宁二马在未受我军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下,将会在平凉六盘山一带依天险抵抗。

彭德怀还强调指出,西北雨季将近,陇县南北山高路险,人烟稀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战役行动应尽量提早,推迟则困难更多。

会议决定,乘胡、马彼此远离之机,进行平凉战役(陇东追击战)。采取“钳胡打马”的作战方针,于平凉、泾川地区歼灭二马主力,为尔后进军兰州,解放大西北开辟道路。接着,作了具体的作战部署:除第18兵团(欠62军)取积极防御姿态,位于西安(2个师)宝鸡(4个师)线钳制胡宗南部外,集中第1、第2、第19兵团和第62军共10个军的优势兵力,分为三路向平凉攻击前进:

——以第19兵团及陇东分区部队为右路,沿西(安)兰(州)公路及其两侧首先歼灭泾川之敌,然后协同中路、左路部队歼灭平凉、安口窑、华亭之敌;

——以第2兵团并指挥第62军为中路,沿千阳、陇县大道前进;

——以第1兵团为左路,与中路平行北上,先取陇县,直插平凉以西,断敌退路,并准备打击由兰州、固原方向可能增援之敌。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立即将此决定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毛泽东接到电报以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7月19日,他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的回电。在这次电报中,他指出:“以三个兵团追击两马是否足够。我们觉得似应从十八兵团抽四至五个师西进,作为预备队。如这样做,便须该兵团集中主力攻占凤县、留坝,威胁褒城(但可不占褒城),迫使南山敌军后撤,然后该兵团可以抽出四至五个师西进助战。是否应当如此,请酌办。”

毛泽东在与各战略区领导人商讨作战计划时,对各战略区领导人提出的作战计划有不同意见时,总是以商讨的口气提出,决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7月20日,彭德怀又给毛泽东发出了一份长电,除把扶眉战役的胜利消息告诉毛泽东外,又对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提出了看法,电报全文如下:

毛主席:

(一)午文(7月12日)战斗,俘获三万一千人,敌伤亡及渭河淹毙者,约一万数千。因黄昏才解决战斗,敌从高苗中及浮渡渭河,逃脱者约数千(李振、李振西亦逃脱),此役胡匪损失约五万人以上,我伤亡四千五百人左右,两天两晚(包括作战),前进三百余里,一、二两兵团热死者近百人,热病者约千数百人,现疲劳已恢复,士气本月仍极旺盛。敌准备彻底破坏工业,将蔡家坡、虢镇、十里铺等处之约五万余纱锭、纺织厂、机器厂、酒精厂、面粉厂、发电厂、铁桥均已安置炸药,但在迅速解决战斗,猛烈追击中,完整保全了上述,工业完好无损。(二)十八、十九兵团进入西北与一、二兵团会合,互信互助,团结友爱,与地方关系,群众纪律,一般还好。……(三)西北地广人稀,交通运输感觉特别困难,此次战役,每兵团均动员当地牛车千辆,牲畜被热死者、被敌机打死者数目相当大。虽然从缴获牲畜中赔偿了一部分,群众损失仍不少,有廉价出卖与个别破坏大车现象,为顺利完成巳宥(6月26日)电示,解放甘、宁、青(包括甘、凉、肃三州)三省全部,准备今冬入四川,明春夏入新疆,请向某方定购汽车一千至二千辆,供西北军用,未审可否。(四)宁(夏)卢忠良、青(海)马继援各率三军准备守平凉、陇县、泾川地区,配置相当分散,有各个歼击可能,我以十个军,二十六日开始攻击。西北雨季已逼近,陇县南北均大山,人烟稀少,推迟则困难更多。(五)西安、宝鸡线以南之秦岭山脉,险峻已极,林密路少,暴雨、溪河流急,由子午入石泉,须通数道铁索桥,如炸毁,前进困难。由宝鸡入南郑,虽有汽车路,山高势险,易守难攻,取天水,经略阳阳平关,而汉中归路断,由天水经武都、文县入江油,驮骡可行,将来入川须经凤(翔)、略(阳)、文(县)三路。

彭德怀

午哿

红色电波以它特有的速度,很快把彭德怀的这一长电传到了北平。

7月的北平,天气虽然还是那么热,但是,香山的双清别墅还好,偶尔还会吹来一丝凉风。

7月23日,毛泽东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周恩来手里拿着电报兴冲冲地走了进来,说:“主席,扶眉战役我军大获全胜!”

毛泽东听了,抬起了头,高兴地说:“好哇!”

说着,毛泽东站了起来,从周恩来手中接过了彭德怀的来电,仔细地看了起来。看过以后,他又和周恩来商量了一番,最后,提笔给彭德怀起草了复电:

德怀同志:

午哿(7月20日)电悉。打胡胜利极大,甚慰。不顾热天乘胜举行打马战役是很对的,打完这一仗应休整一短期,然后再进,惟休整时间亦不宜太长,以恢复疲劳,整顿队势,补充缺额为原则。如能于八月上半月完成打马战役,休整半月至一月,九月西进,十月占领兰州、西宁及甘凉肃三州,则有可能于冬季占领迪化,不必等到明春。辰兄极盼早占新疆,彼可给以种种协助,包括几十架飞机的助战。少奇、高岗、稼祥现在彼处,只要你们进军计划确定,彼方即可考虑协助问题。关于定购大批汽车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购来后,经东北、华北转至西北,然后我军利用这批汽车进军新疆,如此则时间可能拖得长些,要明春或甚至夏季才能入疆。一种是利用现在少数汽车及从兰州、西宁可能缴获之车辆即行入疆,到达后再从伊犁方向输入汽车及其他工业装备,如此则时间可以缩短,究以何者为宜,请加斟酌电告。照我想,只要平凉战役能歼两马主力,则西北战局即可基本上解决。往后占领甘、宁、青、新四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问题,没有严重的作战问题。辰兄又能用空军协助,则占领新疆是不难的,此事请于平凉战役结束后与王震等同志商酌,电告你们的意见。

毛泽东

午梗(4)

毛泽东的这一电报,对西北战场的作战提出了全面的思考。

彭德怀看完毛泽东的来电后,觉得毛泽东的意见很有道理。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争取一口气把青宁二马彻底打败。看了毛泽东的来电,更加深了他的这种考虑。

第一野战军关于平凉战役(陇东追击战)的命令下达后,各部队立即开始西进陇东作战的准备工作。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政治动员,纪律教育,像风一样很快在各部队展开了。

在部队进行紧张的战役准备的日子里,彭德怀显得格外的忙碌。他除了亲自筹划车辆,组织后方交通运输,以保障部队的供应等外,还从这个部队到那个部队,细细地检查作战准备情况。一连好几个夜晚上,他都没有好好地休息了,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天晚上,他视察了一个团,先后向20多位指战员询问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最后,他对陪同的第1军政治委员廖汉生说:“扶眉战役以来,部队没有休整过一两天。这些天来看似休整了,其实反倒更忙,战士们已经很疲劳了,一定要注意部队的情绪,在作好充分准备的同时,务必让战士们睡上几个囫囵觉,解解乏,抖起精神来。这点很重要。”

当廖汉生看着彭德怀发红的双眼,提醒他也要注意休息时,彭德怀用手揉了揉双眼,说:“党中央和毛主席把西北战场这副担子交给我,分量可不轻啊!要知道西北战场决战的问题,几十万军队的命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搞不好,就会是千古罪人。我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不敢休息啊!”

廖汉生还能说什么呢?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彭德怀指挥第19、第1、第2兵团的30万大军开始西进,向青宁二马的部队迅猛地压了过去。

最先出动是第19兵团。7月21日,在杨得志、李志民的率领下,第19兵团从乾县、礼泉一线出发,沿西(安)兰(州)公路及其两侧追击敌人。他们将在华北战场上缴获的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战车队,放在部队的最前面,为西进大军开路。一路上,猛追猛打,势如破竹。

7月23日和24日,第1兵团和第2兵团也按照预定的计划先后出动,开始向平凉方向攻击前进。

一时间,西兰公路上,黄尘飞扬。坦克的履带声,战士的脚步声,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大地上,汇集成了一股强大的铁流。战士们雄壮的歌声一阵阵地响了起来:

快快地向前进!快快地向前进!

跑步追击,包围上去,勇敢冲杀,

把那凶恶的马匪一个不留消灭净!

解放大西北,反动势力全扫清

……

一路追击,进展十分顺利。7月25日晚,第19兵团进至甘肃灵台。

但是,当部队快要进到平凉时,发现青宁二马的部队已全部后撤了,只留下了一座空城。

彭德怀接到部队的情况报告后,陷入了深思。这是为什么?青宁二马的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呢?

原来,面对第一野战军三路大军的锐利追击,青宁二马为保甘肃、宁夏的咽喉之地——平凉,阻止第一野战军沿西兰公路向甘肃、宁夏挺进,马步芳早就下了组织平凉会战的决心,并由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刘任等拟定了“关陇会战指导腹案计划”(即平凉会战计划)。

7月24日,马步芳派刘任带着“关陇会战指导腹案计划”来到了静宁,主持召开师以上军官紧急军事会议,商讨所谓“保卫甘肃,保卫西北”的军事部署,协调青宁二马所部,部署平凉会战。

这次紧急军事会议是在静宁的马继援的公馆里召开的。会议规定,马鸿逵之子马敦靖指挥的宁夏兵团、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指挥的陇东兵团和裴昌会指挥的陇南兵团的所有军、师及参谋长以上人员都必须参加。

但是,马鸿逵却根本不听这一套,早已跑回到他银川的老巢去了,只派了前线总指挥第128军军长卢忠良前去参加静宁会议。

在西北青宁二马部队中,卢忠良是一个惟一当上军长的汉族人。他完全是靠自己对马鸿逵的忠诚和勇敢善战,从士兵爬到军长的高位上的。在宁夏兵团的几个军长中,真正有点指挥才能的,卢忠良也还算是一个。因此,马鸿逵一向很看重卢忠良。

陇南兵团参加这次静宁会议的,除第119军军长王治岐外,刘任还指名要副军长兼第244师师长蒋云台必须到会。但是,蒋云台则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参加。

而马继援的陇东兵团的所有军、师、团长都一个不漏地坐进了会议室。

刘任主持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刘任就拿着一份电文,首先宣布“中央电令:决定发给第八十二军在陕西耀县一线作战阵亡之师长马得胜抚恤金白洋三万元!”

“三万元白洋!”在座的众将校军官,听到国民党中央如此前所未有的特大恤赏,一个个都惊得瞠目结舌。

接着,会议开始讨论“关陇会战指导腹案计划”。这个所谓“腹案计划”包括了这样三个具体作战方案:

第一案:集中优势兵力,以陇南兵团在天水、秦安一线占领阵地。马继援指挥的陇东兵团扼守六盘山一线,马敦静指挥的宁夏兵团凭借固原一带有利地形,阻止共军西进。各部为了保持主动,避免决战,应采取逐次抵抗手段,诱共军深入,把握战机,相机转守为攻,夹击取胜。

第二案:为了保持主力,避免胶着,必要时向临夏、定西、同心一带转进。以华家岭为轴,在该线占领阵地,以逸待劳,轮番夹击,歼击共军。

第三案:如果共军西进,对我不利时,即诱敌深入,继续向兰州转进,占领皋兰山一带既设阵地,控制强大预备队,配合友军,围歼共军,确保兰州。

经过一番讨论,在静宁会议上,根据马步芳的意见,在“关陇会战指导腹案计划”的基础上,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最后制定了平凉会战的具体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以宁马的第128军与第11军共6个师又1个骑兵团、2个炮兵营,置于平凉以东、以南进行防御,由四十里铺、安口窑、华亭地区,以平凉为中心,从东北到西南,形成一个弧形防御地带,正面抗击与消耗共军主力;

——以青马的第82军、第129军与第91军由安口窑西移平凉以西六盘山地区策应,以便待机迂回,从左侧进行反击,进而击败共军之进攻;

——胡宗南部从秦岭向共军后方出击。

很明显,马步芳的这个计划是把马鸿逵的主力摆在了平凉的正面第一线,而把他自己的部队则西移到了六盘山一线。

静宁会议吵吵闹闹开了两天终于结束了。

当马鸿逵得知平凉会战的计划后,立即察觉到自己的主力部队已被马步芳置于第一线,打头阵了。他在想,按照这个作战计划,即使会战获胜,自己的主力也将损耗尽,而马步芳则坐享其成;一旦会战失利,位于六盘山待撤的马步芳部必定乘机逃走,被歼的仍然是自己的部队。特别是当他看到第一野战军已置重兵于右翼,更是感到难逃被歼的厄运。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恨马步芳,一股无名的怒火从他的心头升起。他狠狠地骂道:“马步芳这小子又在算计我了!老子才不会上你这个当哩!”于是,他急忙给卢忠良发出了一份密电:“保存实力,退守宁夏”。

卢忠良接到马鸿逵的密电后,就连夜把他所指挥的第128军等部队悄悄地向平凉以北撤退,一路向宁夏方向而去了。

马鸿逵把他摆在平凉一线的主力部队这么一撤,马步芳可傻了。这样,他自己的部队就直接暴露于第一野战军的攻击之下了,他真是又气又急,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个老家伙!这次又是你坏了我的大事。你这个老家伙,太背信弃义了,严重破坏了平凉会战计划!现在大敌当前,你这老家伙这么一溜,这仗还怎么打?”

骂归骂,马步芳对马鸿逵也没有什么办法,他不得不命令马继援率领的陇东兵团后撤。

马继援接到后撤的命令后,大发其火,狂妄地说道:“打!没有他宁夏兵团,我照样可以打败彭德怀。”

马步芳当然不会听儿子的。他阴沉着脸,对马继援说:“打?这个仗还怎么打?要打还不是赔本的买卖……还是撤吧!”

马继援没有办法,只好照他老子的主意办。7月27日,马继援除留一部兵力,集结于固关、关山岭、马鹿镇一线,利用险关隘口的有利地形,阻止第一野战军的进攻外,主力则撤至静宁地区。

不可一世的马步芳阴谋策划的“平凉会战计划”未及实施,就这样归于流产了。

对于青宁二马放弃“平凉会战计划”的真实意图,彭德怀开始也摸不着头脑。后来,根据情况分析,彭德怀判断,青宁二马之所以放弃平凉会战计划,青海马步芳加速逃向兰州,宁夏马鸿逵拼命窜回宁夏,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各保其老巢。(www.xing528.com)

根据这样的判断,彭德怀立即修改原来的作战方案,将追击聚歼青宁二马主力改为分割二马,各个击破。

7月27日,彭德怀、张宗逊、阎揆要在给第19兵团的电报中指出:“根据现在态势,宁马似背靠固原,青海马继援背靠兰州,于平凉与我决战企图似改为节节抗击,迟滞我军前进。”因此,第一野战军决心继续执行追击任务,并各个歼灭青宁二马。同时命令:

——第19兵团向泾川、平凉攻击前进,占平凉后向固原、海原方向发展,追歼宁马;

——第1兵团于7月28日“由陇县经固关镇、马鹿镇向张家川攻击前进”,消灭青马骑兵第14旅、骑兵第8旅,并准备歼击由静宁、通渭方向可能来援之敌,得手后,“出秦安、天水,准备进占陇西”;

——第2兵团一部肃清上官镇之敌后,尾第1兵团沿张家川向龙山镇、莲花镇攻击前进,协同第1兵团歼灭上述之敌,准备出通渭、马营镇。

命令下达之后,三个兵团犹如三支利箭,迅速射向正在后撤的青宁二马的部队。

担任追击青马任务的第1兵团,沿宝鸡至天水公路前进,7月26日解放陇县,直指扼守陇山要隘的固关。

一场恶战,就要在固关打响了。

固关,位于陇县西北60里的陕甘交界处,地势呈凹形,四面高山耸立,山势险峻,沟壑纵横,灌木丛生,地形十分复杂。惟一的一条公路夹在一条东西走向狭长的深谷里,由陇州穿过固关镇西至马鹿镇,易守难攻。

这是第一野战军西进甘肃的第一个咽喉要道。

马步芳把他的有“精锐铁骑”之称的骑兵第14旅放在这里驻守。在该旅旅长马成贤的率领下,骑兵第14旅依山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凭险固守,阻挡第一野战军主力向西挺进。马成贤自信,在他的后方有骑兵第8旅支援;南北两面大山丛林没有通道,可以恃为天险;是完全可以扼守住固关一带险山隘口的。于是,他作了防御部署:在固关东南小山岭上部署两个团为第一防线,分为两个防御区。第1团为右翼区,第2团为左翼区,指挥官分别由两个团的团长担任,以右翼区阵地为主。以旅直属重兵器营、战防炮连和地方保安团为第二防线,部署在固关镇右方小山岭高地,分别修筑工事,指挥官由保安团团长马良臣担任。旅直特务连、辎重连、通信连等为作战预备队,由副旅长马福旺为指挥官,在固关镇后方掩蔽,听候临时调遣。旅司令部设在固关镇右后边高地,无线电台、报话机和有线通信设备,均随旅司令部进行工作。

彭德怀得到马步芳企图在固关一线阻止我军前进步伐的情报后,立即驱车来到第1兵团司令部驻地。一见到王震司令员,就开门见山地说:“王震同志,马步芳在固关一线设重兵防守,企图阻止我军的西进,这一次就要看你们的了。”

王震见彭德怀来到,高兴得站起身来,庄严地敬了个礼,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彭德怀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又继续对王震说:“别担心没有硬仗打,比固关更残酷、更激烈的硬仗,还在后面呢!西北‘二马’,特别是那个马步芳,他的部队可不像胡宗南的部队,是比较难打的。西北战场,马步芳才是我们的主要对手。这家伙既反动,又顽固,对付起来还是有点棘手的,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些高级指挥员反复地向广大指战员讲清楚。”

王震把攻打固关的任务,交给了第1军和第7军第20师。他对第1军军长贺炳炎和第7军军长彭绍辉说:“当年我们红二方面军走出草地,就遇到了马家军的堵截‘围剿’,很多战友都长眠在陇东这块土地上了。西府战役,青马又欠下了一笔血债。这次西进,就是要完成烈士们未竟的事业,为战友讨回血债。我们这个铁拳伸出去后,就要把他们彻底打碎。”(5)贺炳炎和彭绍辉都是经过长征的红二方面军战士,王震的这一番话,激发起了他们的同样感情,各自立即赶回部队布置战斗任务去了。

夜幕降临了。大战在即,夏夜显得更为寂静,静得有点儿出奇。远方的幽谷里,不时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儿的叫声。这叫声,更增添了夏夜的幽深和寂静。

7月28日晨5时,眨了一夜眼的繁星也许显得累了,一批接着一批地从天空中消失,黎明的曙光照彻了险要的固关。

忽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划破了寂静的晨空。紧接着,炮声轰鸣。第1军向扼守固关的青马骑兵第14旅发起了炮击。顿时,山谷里布满了烟和火。由于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情报准确,第一炮就打中了敌骑兵第14旅指挥部。敌主要指挥官侥幸不在指挥部,逃得一命,但大部分通信设备被毁。

在密集炮火掩护下,第1军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师第2团和第3团,如同两把铁钳向固关守敌迂回包围了过去。经过激烈战斗,于上午10时突破了守敌左翼部分阵地,右翼阵地也出现白刃战。此时,敌骑兵第14旅旅长马成贤曾三次发出紧急信号,向骑兵第8旅旅长马英求援。可是,马英却不急不慢地说:“我已出动,你们再坚持最后五分钟。”其实,马英只是将他的部队集结在战场外围,按兵不动,想等待骑兵第14旅人员损失大半,才出兵应援,好借以向马继援表功。

随着战斗情况的恶化,马成贤束手无策,只好急忙赶往前线。但当他来到右翼阵地后面一个高地上,刚要举起望远镜观察时,突然感到左臂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只见这条臂膀已被枪弹打断,流血甚多,伤势严重。

敌骑兵第14旅参谋长马尚武惟恐被各团官兵看见,影响士气,立即派出30名骑兵,护送马成贤去后方医院,并提醒他要面见马继援,控告马英。马成贤临行前对马尚武交待说:“不要泄漏我去的消息。如果右翼阵地稳住时,继续坚持,等我到马鹿镇要求军长救援;如果右翼阵地一旦失守,即可迅速撤退,伤亡人员和一切笨重的装备,全部抛弃,仅以单枪独马冲出固关镇。能火烧固关镇,就用火烧毁,不要给共产党留下。”(6)

马成贤狼狈逃窜后,守敌前线防御更加吃紧了。防守左翼阵地的敌第2团团长马福魁头破血流地前来寻找马成贤。他见到马尚武说:“左翼线上除两处据点坚持外,其余全部失守,可否放弃固关镇,将兵力撤至镇后小屏山上?”马尚武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应答,但仍想顽抗到底,便叮嘱马福魁仍要坚守固关镇,组织突击队反扑,以待后援,并威胁他说,如失守固关,要对全线防御负责。马福魁只得返回原阵地。不久,右翼山岭敌主力防守的据点,经过双方激烈的争夺,也被突破。守敌想凭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脱身逃走,但我第7军第20师早已迂回过去,切断了敌人的后路。敌在固关以西三桥子以南地区东冲西撞,无法摆脱我军的包围。马尚武在后来回忆当时的战斗场面时说:“右翼山岭的主力防守据点,经过双方惨重的牺牲,亦被解放军突破,霎时红旗招展,我军混乱,官兵互不相顾,四处逃命。但炮弹如急雨,倾泻于马群。峡内石块乱飞,硝烟弥漫,全部处于火海包围之中。不到半小时,峡内人马死尸堆积,血水染红了固关河。当时天气炎热,臭气冲天,几乎令人不能呼吸。残余人马,突围两次,都被击溃。我的乘马中弹倒毙,随即南逃山丛林,又被解放军截住去路,随行的营、连长数人,亦被解放军还击打死。并向我们喊话:‘不要怕,放下武器,投降!’但是我又转身窜入北山林中,向平凉方向逃去。”(7)

7月28日下午4时,战斗结束了,第1军和第7军第20师歼灭青马骑兵第14旅及第248师骑兵团大部,击伤击毙敌副旅长马继奎(负伤)以下500余人,缴获战马2000匹。其残部则窜至马鹿镇地区。

固关一带,硝烟在慢慢地散去,枪炮声也渐渐地稀疏下来了。川道里,山坡上,工事边,河沟旁,到处都是敌人残缺不全的尸体。

彭德怀站在固关阵地上,望着远方山头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过了一会儿,他对身边的王震和几位军、师干部说:“固关战斗,只是我军与马家军的一个初次交锋,虽然获胜,但离最后胜利还远着呢!这次与马家军初试锋芒,敌人并非等闲之辈。看来,今后的西北战场上,我们的真正对手,还得数马步芳父子。诸葛一生惟谨慎,我送这句话与大家共勉,望同志们谨慎再谨慎,千万不可麻痹轻敌啊!”王震和几位军、师级干部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固关一战,青海马步芳部受到重创。青宁二马顿时成了惊弓之鸟,拼命向西逃窜。马鸿逵连忙命令他的部队向宁夏老窝撤退。陇南兵团的王治岐残部则逃向礼县、西固山区;第91军黄祖埙部及第120军周嘉彬部也向洮河方向逃窜。

在第1兵团激战固关时,第19兵团解放泾川后,得知宁夏马鸿逵第128军已退守三关口、瓦亭地区,妄图凭借六盘山及三关口险要关隘,固守瓦亭,阻止我军西进。为了消灭敌人,第64军军长曾思玉命令第191师离开西兰公路,取捷径直插重镇固原,迂回三关口、瓦亭侧后,协同沿西兰公路前进的郑维山第63军,歼灭宁夏马鸿逵部卢忠良的第128军。

三关口,位于六盘山东侧,是西去兰州、北至银川的咽喉。它既是兰州和银川的一道险隘门户,也是青马与宁马惟一的联络线。如果三关口失守,从地理上青宁二马之间的联络即被斩断,兰州和银川也将面临被我军分割包抄的险境。

卢忠良第128军当时的部署是:骑兵第37团扼守在三关口南山;第256师第767团扼守在北面太白山。

敌人不仅破坏了穿三关口而过的一条公路,而且还遍地埋设了地雷。

马步芳得知第一野战军已兵逼三关口,为保残局,便亲自从兰州以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名义给马敦静发来了一份电报:“瓦亭为目前宁、青联络之最后生命线,扼守瓦亭对内对外可转变局势,否则青、宁从此破裂矣!”

宁夏马鸿逵的确也准备在瓦亭、三关口地区死守。7月31日,卢忠良在给马步芳的电报中说:“我军暂移固(原)瓦(亭)地区,决与匪拼战到底,不仅纯取守势,且相机反攻……”。马敦静还亲自来到固原,与卢忠良,马鸿宾的儿子、第81军军长马惇靖和第11军参谋长张寄亚等人,策划在这一地区的作战部署。

当马敦静接到马步芳的电报后,立即请示其父马鸿逵。这时,国民党中央政府已任命马鸿逵为甘肃省政府主席。这对于官迷心窍的马鸿逵来说,高兴万分。他说:“即刻以我的名义,向前线总指挥卢忠良发电,命令第128军利用三关口、瓦亭有利地形,据险布兵,抗击共匪杨得志兵团,务必重创追击之敌!”不仅如此,他还特地对马敦静说:“化猜疑为信任,马长官(马步芳)为人能开诚布公,望遇事请示长官。”

卢忠良在接到马鸿逵电报后,也给部队传了一道命令:“瓦亭为宁夏门户,奉副长官(指马鸿逵)命令死守该地,一兵一卒亦战死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宁夏马鸿逵部在三关口,如困在笼中的野兽,企图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杨得志将攻打三关口的任务,交给了第65军。

第65军军长邱蔚因病不能亲自指挥上阵,只能由军政治委员王道邦和副军长萧应棠具体指挥作战了。

王道邦和萧应棠接受任务后,经过研究,决定将主攻三关口的任务由第193师担任。第193师师长郑三生、政治委员史进前决心首先以第579团强攻太白山,待攻占太白山后,再乘机向敌纵深发展,全歼三关口之敌。

7月31日黄昏,西下的残阳把西北黄土高原照得更加发黄。

天慢慢地暗了下来,渐渐地四周变得黑暗,夜幕开始笼罩大地。

在寂静的夜幕中,第193师第579团的指战员们,兵分两路,神不知鬼不觉地迂回到了太白山下。

月亮升起来了。银白色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太白山。宁静的夜晚,正在孕育着一场激战。

战斗开始了,一发发炮弹落在了敌人据守的太白山上,顿时,整个太白山被笼罩在一片尘土浓烟之中。在炮火的掩护下,第579团的突击排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太白山的守敌发起猛烈冲击。濒于灭亡的敌人,钻在坚固的工事里,居高临下,垂死顽抗。他们用最密集的火力向攻击部队扫射,把通往太白山主峰的路封锁得严严实实。不少的战士倒下了,后续部队又踏着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突破的道路继续前进。他们越过了山坡上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向陡峭的太白山主峰冲去。但是,在距主峰还有100多米处,又被敌人的火力挡住了去路。

第579团团长周庆云看部队的进攻一次次受挫,急得直咬牙跺脚,他一口气跑到山炮营,大声喊道:“瞄准敌人的火力点,快给我猛轰!”

一发发炮弹向着敌人的火力点猛飞了过去,太白山主峰下的守敌阵地成了一片火海。

随着隆隆的炮声,敌人的火力点一个个被摧毁了。第579团第5连的勇士们跟随着呼啸而去的炮弹冲向太白山主峰,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搏斗。战士谢晋和在和敌人的拼杀中,用刺刀一连捅死了三个敌人,他的肚子也被敌人刺破了,肠子流了出来,他只好伏下身子一动不动。当十多个敌人挥舞着刺刀和马刀冲向他时,他忽然站了起来,大吼一声,拉响了最后的一颗手榴弹……

经过激烈的拼杀,第579团第5连终于全歼了整个太白山的守敌,一举攻占太白山。

太白山失守,使敌人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觉察到,三关口的扼守和纵深侧翼的安全,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激战仍在继续。惊慌失措的敌人,集中了一个营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拉成散兵线,开始疯狂地向第5连的阵地反扑了过来。

周庆云见此情景,立即组织火力,对扑上来的敌人猛烈射击。敌人倒下了一批又冲上来了一批,就在第5连十分危急之时,第4连主动地投入了支援第5连的战斗,猛虎般地冲向敌人,打得敌人纷纷滚下了山。

但是,没有过多久,发疯的敌人又扑了上来。

就这样,第579团第5连的指战员们连续打退了敌人五次反扑,胜利地完成了坚守太白山主峰的战斗任务。

与此同时,第579团主力与第193师另外两个团一道,迂回到了三关口守敌的侧后,直逼三关口,协同第194师向敌发起猛烈冲击。冲在最前面的是第597团第3连,他们冒着敌人雨点般的子弹,很快攻占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并勇猛地向纵深猛插,直扑瓦亭以南主峰。

瓦亭是三口关的惟一咽喉要道,两侧皆为悬崖绝壁,中间只有一条狭道可通,极为险要。

这个主峰是三关口的一个重要制高点,位于敌阵地纵深腹地。瓦亭守敌原来并未在这里布置兵力,随着太白山和三关口前沿阵地的失守,交战的双方若一方抢先占领主峰居高临下,将对另一方不利。因此,争夺这个主峰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第3连的战士爬到半山腰时,敌人也以两个连的兵力,从山背后的另一面拼命地往主峰上爬。

时间就是胜利。第3连连长发现敌人也在争夺瓦亭南主峰,就大声喊道:“同志们,敌人也在爬山。我们要快,要抢在敌人的前面,占领主峰就是胜利。”

快爬!快爬!战士们不停地鼓励着自己,不停地向上攀登,陡峭的山壁上,长满了带刺的草木,划破了战士们的手和脸;尖利的岩石,刺破了战士们的膝盖,一路上洒下了斑斑血迹。

经过努力,第3连的战士们终于抢在敌人前面登上了主峰,并架起机枪往山下猛烈扫射了过去。敌人抢占主峰的企图失败了。

这时,第65军主力从侧面发起攻击。鏖战四小时,突破了三关口、瓦亭一线敌人的防御,俘敌500多,击毙者不计其数,青马部卢忠良的第128军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第65军攻占三关口、瓦亭,控制六盘山后,宁青二马最后联络的生命线,被彻底地斩断了。

三关口、瓦亭突破后,第19兵团先后解放了陇山以东地区,从而使兰州、银川失去了屏障,完全暴露在第一野战军的正面攻击之下。

正当第19兵团与宁夏马鸿逵部激战之时,第2兵团奉命追击青海马步芳部,于7月28、29日解放安口窑、华亭、化平(今泾源)。7月31日向张家川、清水挺进,8月3日进至莲花镇地区。

8月4日第3军解放庄浪。

8月6日第6军解放通渭。

第1兵团在攻占固关后,由清水向天水继续前进。驻天水的敌第120军在得知青海马步芳部骑兵第14旅被歼灭后,已十分恐慌,并开始动摇。该军军长周嘉彬是张治中的女婿,王震早先已请张治中给周嘉彬写了一封信,劝他弃暗投明。这时,王震找来了在陕北战场俘虏的敌副军长宋子先,因为他与周嘉彬是军校的同窗好友,想要他带着张治中的亲笔信前去天水劝说周嘉彬起义。不料,宋子先刚走到清水,周嘉彬已带着第120军逃往陇西地区了。

8月3日,第1兵团第1军解放了天水。

8月4日解放秦安。

8月5日,第2军解放甘谷。

8月10日解放武山。

接着,敌第119军第247师骑兵团及武山、天水等地方武装先后起义。

在追击青宁二马的征途中,第一野战军各部队备历艰险。第1兵团向陕甘边境西行,沿途层山连绵,净是峰谷起伏、望不见头的大黑山,令人看来心寒。群山层层叠叠,耸峭的石壁直插云天,山道崎岖,很难行走。时值雨季,西北高原气候瞬息万变,经常遇到狂风暴雨。部队常在荒山梢林中的湿地上坐着过夜。当时随军西征的作家杜鹏程,曾在日记里记述说:7月30日,他和部队一起在固关镇以南地区行军,“今晨从丛林茂密的黑山中钻出来,行三十里到了百镇。固守马鹿镇之敌骑八师已逃跑,我拟向清水、天水进军,在山沟中我们还休息了一阵,部队全是在森林中水淋淋的草地上抱住头睡了半夜,有些人冻醒来,烧起火取暖。在此深山密林中气候寒若初冬,这里麦子初黄还未收割。晨继续出发,沿途有些人掉在沟中跌死了,有的牲口驮子跌在沟中,看起来使人难过。”随军继续前进,途中“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大风怒吼,冷气袭人,天黑不见掌。当电光闪烁时,马都惊得跳起来;借着电光可以看见部队在大风中摇晃着前进。霎时大雨倾盆,河水奔腾叫嚣,电光频频闪烁,雷声在头上爆炸,天地间成了可怕而恐怖的世界!部队在大雨中一个拉着一个前进,牲口跌倒了,在泥潭水泽中挣扎,人被水推走了,不时可以听到跌倒的叫声,雨水从脖子里下来,顺裤腰往下流。部队又跑步,前边有枪声。既冷且冻,浑身透湿,雷声、雨声、水声,在这茫茫的大川里,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见。……八里路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是多么艰难的行军。走了二十多里后找不到村庄,我们站在雨地淋了两小时。说也奇怪,很多战士坐在泥泞大雨中睡得呼呼的,疲劳到什么程度,由此可知。……”(8)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第一野战军各部队所到之处,都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彭德怀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我军所至均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尤其清水及其以北之张家川、龙山镇、莲花镇居民,回汉居民(大部为回民)很好,如烧开水、张贴标语口号并控诉马匪暴行等。”

在西进途中,彭德怀也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极端贫困的状况。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景象,使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有一次,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他看到一家老小五口,包括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都是赤身裸体,全家只有一条供出门穿的裤子。这种人家一旦有外人来,只好钻进破被里或蜷缩一团。看到这一切,彭德怀说:“我知道饿饭是什么味道,我从小就饿怕了。这一次,我看到了比我童年经历过的更为可怕的贫穷。青宁二马的黑暗统治,给西北人民带来的是多么深重的灾难!”(9)

为解放饱受痛苦煎熬、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大西北各族人民,彭德怀决心率领第一野战军,加快进军步伐,使西北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经过20多天的西进追击作战,第一野战军除先后解放县城20余座,横扫沿途敌零散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并在固关等地歼灭青宁二马主力一部。第一野战军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说:“7月24日开始新的战役(陇东)行动,大军分路指向陇东和陇南重镇平凉、天水。迄8月11日止,本战役胜利结束。共解放县城22座,歼敌万余人。直捣两马匪军巢穴兰州、西宁、宁夏的下一战役即将开始。”报告统计的战绩是:毙伤敌2539名,俘敌骑兵第14旅副旅长马继奎、伪国防部少将部员杨殿克以下5898名,起义2110名,投诚1356名,共计11903名,毙伤战马700余匹,缴获骡马2514匹。(10)

第一野战军西进陇东追击战,有力地挫败了青宁二马的锐气,彻底分割了青宁二马的联系,造成了直逼兰州、西宁、银川的有利态势,为下一步各个歼灭青宁二马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1) 《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7册。

(2)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页。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4)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4—645页。

(5) 《王震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6)(7) 《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场》(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8) 《杜鹏程文集》第4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