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5-1949西北解放战争:攻坚蟠龙镇

1945-1949西北解放战争:攻坚蟠龙镇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家湾离胡宗南部的据点蟠龙只有百十里路。在黄河东岸的贺龙时刻惦记着毛泽东的安全,也为他的健康担心。贺龙特地把自己骑的两匹好马从黄河东岸送来给毛泽东,以便他行动时,能顺利地上路。4月1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彭德怀、习仲勋等庆贺全歼敌第135旅的电报后,他对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在这个作战方针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蘑菇”战术。

1945-1949西北解放战争:攻坚蟠龙镇

毛泽东到达王家湾——战友情深——“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蘑菇”战术的提出——敌人已被拖得疲惫不堪——陈谢威胁胡宗南侧背安全——刘戡、董钊率部南下——永坪一仗又不理想——蟠龙成了孤立据点——毛泽东走出两步高棋——彭德怀调虎离山”——一场攻坚战——精心准备——强攻集玉峁——“胡蛮胡蛮不中用”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是在1947年4月13日到达王家湾的。在这里住了57天。

王家湾,坐落在远离公路的一条大山沟里。村子很小,半边靠山,黄土斜坡上有几排窑洞,只有十几户人家。沟底下是一条名叫双羊河的小河,弯弯曲曲,绕过村庄,向北流去。河对岸是一道叫石寨的山壁,岩石赤红似火,屹然而立,成为王家湾的一道屏风,在黄昏余日的照射下,显得更加雄伟。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来到王家湾后,这个平常很安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这里的老乡们住处本来就不宽敞,为了不给老乡们增添更大的麻烦,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只好挤住在贫农薛如宪腾出的两孔半窑洞里。

这是一进两开的窑洞,被烟熏得黝黑黝黑的。毛泽东住在左边的套窑里。里面除了土炕、一张无斗柳木条桌、两个小圆木坐墩外,还砌了个长方形的土粮仓,安着一溜酸菜缸,几乎挤满了。毛泽东只能在炕上放一张小炕桌办公。

周恩来和陆定一住在一进门的过道窑里,连一张桌子也没有,他们工作时,只好坐在小木墩上,膝盖上垫一个用高粱秆结成的锅盖拍拍(盖帘),把电报、文件放在拍拍上,边看边批。腿麻了,就伏在锅台上继续工作。

任弼时则住在右边的那半间小窑里,是个有炕没脚地的半截窑,条件更差,连腰也直不起来。

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经常深夜伏在小桌子上,仔细地批阅电报,不断地标记着报告材料中的问题和数字,缜密地计算着,认真地思考着。每当战场上传来重大胜利消息时,毛泽东总是一手端着煤油灯,一手拿着红蓝铅笔,俯身在铺满地图的小炕上,细心地察看着,指划着,思谋着。

因为住得很挤,进出又只有一个门,平时除开会外,大家都各自聚精会神地工作,窑里没有一点响声。周恩来每天清早起来,常要连着咳嗽几声,他总要快步走到院子外面去咳,免得影响别人。

由于这一年王家湾闹灾荒,粮食极为紧张,毛泽东他们在王家湾的生活十分艰苦。一次,毛泽东沿双羊河散步,走到深沟里的一个僻静处,发现沟畔上一个小水塘边上长有灰青菜,他喜出望外,弯下腰拔了一棵,抖落根上的泥土,问随行的警卫员说:“你们看,这是什么菜呀?”

警卫员不知道这种野菜叫什么名字,只好摇了摇头。

毛泽东说:“这个菜南方有,来北方后很少看到,我在老家吃过,长征的时候还用它当饭吃呢!”(1)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就经常吃这种野菜了。

由于毛泽东经常整宿工作,加上生活艰苦,身体日见消瘦。警卫参谋龙飞虎看在眼里,心中很不安。他就想买一只鸡回来,给毛泽东补一补身子。

为这事,龙飞虎一清早就去找村长高老汉了。高村长一听要给首长买鸡,就说:“这周围村子里可没有鸡卖,只有上靖边城去一趟,那里也许能买到。”

靖边城离王家湾足有40多公里,来去得走两天。龙飞虎不好意思麻烦高村长,就说:“你在村里事情多,年纪又大,还是我叫部队的人去买吧!”

高村长说:“我路熟,还是让我去一趟吧!”

鸡买回来了,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很不高兴地对龙飞虎说:“现在,群众的口粮还没安排好,我们必须节衣缩食,来保证老乡们不受饿啊!你叫老汉去那么远给我买了只鸡,我能吃得下吗?要时刻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时为人民着想,要处处与人民同甘共苦,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呀!”

毛泽东怎么也不肯吃这只鸡。后来还是周恩来提议,大家合伙吃了这只鸡,才使这件事收了场。(2)

王家湾离胡宗南部的据点蟠龙只有百十里路。在黄河东岸的贺龙时刻惦记着毛泽东的安全,也为他的健康担心。贺龙特地把自己骑的两匹好马从黄河东岸送来给毛泽东,以便他行动时,能顺利地上路。看着贺龙送来的马,毛泽东笑着说:“离开延安坐汽车,到青阳岔骑马,再走就要步行了。好马留给部队打仗用吧。贺老总南征北战需要千里驹,我是可以安步当车的。”(3)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毛泽东仍然日夜地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而忙碌着。4月1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彭德怀、习仲勋等庆贺全歼敌第135旅的电报后,他对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思考成熟后,他提笔起草了给彭德怀、习仲勋并告朱德刘少奇的电报:

彭习并告朱刘:

(一)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我军自歼三十一旅后,虽未大量歼敌,但在二十天中已达使敌相当疲劳与相当缺粮之目的,给今后使敌十分疲劳、断绝粮食和最后歼敌以有利条件。

(二)目前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粮困,将我军主力赶至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故敌寅世(3月21日)到清涧不即北进,目的是让一条路给我走;西进瓦(窑堡)市是赶我向绥、米。现因发现我军,故又折向瓦市以南以西,再向瓦市赶我北上

(三)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与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与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及人民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十分疲劳与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四)你们现在位于瓦市以东及以北地区,引敌向瓦市以北最为有利;然后可向廖昂薄弱部攻击,引敌向东;然后你们可折向安塞方向,引敌再向西。

(五)但你们在数日内,即应令三五九旅(全部)完成向南袭击之准备,以便在一星期以后派其向南,担任袭击延长、延安之线以南,宜川、洛川之线以北地区,断敌粮运。

(六)以上意见妥否望复。

毛泽东

四月十五日

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在这个作战方针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蘑菇”战术。这是正确总结西北人民解放军撤出延安后,与胡宗南部周旋20余天的作战经验的结果。任弼时曾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毛泽东的这种“蘑菇”战术:“我们就像正月十五闹秧歌,来回和敌人转圈子,扭辫子,时间长了,不把他拖死也得拖垮。”他又说:“毛主席在撤离延安时就说:‘敌人像五块豆腐,撂在一起,我们的胃口没有那么大,吃不下;等他摆开来,再一块一块吃,就比较容易了。’现在,我们已经用‘蘑菇’战术吃了两块,第一块在青化砭,第二块在羊马河。第三块也快到口了。我们用这种方法再吃他两块,就可以反攻了。”(4)

在毛泽东考虑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的同时,彭德怀、习仲勋也没有因胜利的喜悦而陶醉,他们也已在考虑歼灭敌第135旅以后的作战问题了。4月15日,彭德怀、习仲勋在给王震并报中央军委的一份电报中指出:“你希望在杜家畔、大小寨、热思湾、新岔河地区隐蔽休息三天(自十六日起),一三五旅被歼后,胡宗南将开始慌乱,四月下半月,我还须争取打一至两仗,求得再歼敌一至两个旅,破坏敌增援山西计划。目前方案有三个:一是佯攻清涧,调敌主力向东;一是佯攻延安,调敌主力回头;一是隐蔽主力于机动位置,待敌先动,窥机歼敌。究以何者为是,待情况清楚后再决。”

羊马河战斗后,胡宗南命令整编第1军沿山神峁、安定、瓦窑堡大道以南山地前进,命令整编第29军绕过羊马河迅速转向东进,企图围歼西北战野战兵团于瓦窑堡以南地区。4月15日这一天,他们在瓦窑堡东南地区会合了,但再次扑了个空。结果部队被拖得苦不堪言,病号和开小差的日益增多,加之战线延长,携带的给养罄尽,给养供应更加困难。

为了进一步增加敌人的恐慌,疲劳和消耗敌人,彭德怀、习仲勋要求各部加强对敌人的宣传和疲扰、监视。他们在给各部队的一份电报中说:“(一)敌机本日特别活动,九十师亦在安定城附近及西南搜索,似表现恐慌与不了解我主力所在。(二)第一纵队应派出两三个连,以排为单位,附轻机小炮,派一营长指挥,分在第一军西南北三面活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纠缠敌人,增敌恐慌与疲劳。王(震)纵对刘戡部派出隐蔽、监视哨与便衣侦察,新四旅对瓦市秘密监视其行动。各兵团主力均须隐蔽待机,并照前电进行夜间作战教育。(三)以麦宗禹、李纪云之名义发出传单(由徐立清主任统一规定),当前瓦解敌军口号,多宣传,多散发至敌军周围。夜间组织对敌宣传小组,实行火线上喊话,宣传活捉董钊、刘戡(不提其他),增加刘、董恐慌。(四)大兵团注重情报侦察网,情报收集所用传、骑,迅速传达。设立夜间观察所,使敌一出一动均在我控制下,并随时向指挥所反映。”彭德怀、习仲勋强调:“以上各项是战胜敌人不可少的工作。”

正在这时,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等部已在晋南地区转入战略性反攻,相继解放了绛县、曲沃、猗氏等城,并夺取了秦晋咽喉禹门口,严重威胁了胡宗南部的侧背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南于4月17日决定:将整编第1军、整编第29军撤回永坪、蟠龙地区休整补充,尔后再视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

胡宗南的这一行动,彭德怀早已料到,4月17日4时,他和习仲勋在给张宗逊、廖汉生并王震、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指出:“敌董(钊)刘(戡)两军已集结瓦市以南及西南地区,有东退清涧极大可能,亦有南退蟠龙可能,不管敌南退或东退,我军必须继续截击敌一至两个旅”。

第二天,刘戡、董钊带着整编第29军、整编第1军分别沿瓦窑堡、永坪大道西侧山地和桑树坪、石家川、榆树坪南下了。4月19日上午9时,西北野战兵团乘敌南撤之机,在永坪西北的新岔河地区企图对敌整编第29军第123旅发起攻击。彭德怀、习仲勋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本日(十九日)准备集五个旅首先歼灭一二三旅,钳制一六五旅、十二旅,午前九时发起战斗。判知刘戡三个旅集在一块来,按胡宗南令分两路向永坪前进中。除九旅全部进入战斗外,其余新四旅、一旅各一团进入战斗,共伤亡二百余人,准备今晚大夜战。”

经过一夜激战,西北野战兵团歼敌整编第29军2000余人。4月20日上午10时,彭德怀、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报告了这次作战的情况:“(一)十九日经一夜激战,给二十九军以严重打击,使敌第一军被迫停留与二十九军靠拢,增加胡(宗南)军回救晋南、豫北困难,挫敌士气,增敌疲劳,造成今后继续歼敌机会。(二)牵制敌人主力,疲劳与动摇其军心。各兵团准备继续困扰敌人。”但是,这一仗打得并不是太好。彭德怀、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一份电报中说:“十九日战斗,二纵、教导旅、新四旅由东北向西南打得过早,致敌未脱离宿营阵地与工事;一纵由西向东打得过迟,故未隔离刘(戡)董(钊)两军,使之愈打愈靠拢。我们对敌判断错误,以为一二三旅或十二旅在永(坪)瓦(窑堡)大道以东,结果相反,一六五旅在东,一二三旅在中,十二旅在西,且敌三旅均集结永瓦大道以西,大道以东仅少数警备部队一旅,面向西靠拢,当即形成相持形势,企图使各部队取得夜战经验,当夜给以猛攻,夺取敌阵地数处。九旅伤亡较大,各部均有少数缴获,在清查中。”

这一作战后,西北野战兵团随后转移至永坪东北地区继续休整待机。

4月20日,胡宗南部的这两个整编军终于到达蟠龙、永坪地区休整补充。这时,蒋介石空军侦察中得知,绥德米脂以东黄河各渡口有大批船只,并有多路小部队向绥德前进,便断定中共中央及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向绥德附近集结,准备东渡黄河。于是,急忙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咸(阳)榆(林)公路北进;命令邓宝珊部第22军由榆林南下配合,妄图南北夹击,一举将西北野战兵团主力歼灭在葭县(今佳县)、吴堡地区。

胡宗南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连忙进行部署,除第167旅旅部率第499团及陕西民军第3总队,在蟠龙修筑工事,守备这个重要的前进补给基地外;即以整编第1、第29军共9个旅的兵力倾巢而出,在董钊、刘戡指挥下,于4月26日从蟠龙、永坪分左右两路,携带七天干粮,向绥德急进;同时,以整编第76师守备清涧、瓦窑堡、延长、延川地区。

4月27日,胡宗南部整编第1、第29军主力进至瓦窑堡及其附近地区。彭德怀、习仲勋对这一情况分析研究后认为,敌整编第1、第29军主力北上后,蟠龙即成为孤立据点,西北野战兵团如对蟠龙发起攻击,守备延川、清涧地区的胡宗南部无法抽出机动兵力,延安、青化砭地区的胡宗南部则至多抽出一个旅进行增援。因此,彭德怀、习仲勋于4月27日17时给毛泽东发出了一份电报:

毛主席:

(一)董(钊)、刘(戡)两军感未(27日15时)进抵瓦市,有进犯绥德模样,蟠龙留一六七旅直及四九九团守备,似有粮弹未发完。(二)我野战军本日隐蔽于瓦市东南及西南,拟待敌进逼绥德时,围歼蟠龙之敌,得手后再围歼甘谷驿、桥儿沟八十四旅之二五一团,并彻底破坏永延段公路。

彭习

感酉

第二天7时,毛泽东立即回电:“感酉(27日17时)电计划甚好,让敌北进绥德或东进清涧时,然后再打蟠龙等地之敌。”

为此,毛泽东下出两步高棋。一是命令西北野战兵团以少部兵力佯装主力,诱敌继续北进绥德地区;二是命令黄河两岸的守备部队大张旗鼓地调集船只,大造声势,造成东渡黄河的态势,进一步迷惑敌人。

彭德怀也在考虑如何“调虎离山”,进一步迷惑敌人。他和习仲勋商量后,确定了作战部署:以第359旅一部和其他主力旅中各抽出一个排,配合绥德军分区部队第4、第6团和晋绥西渡之独立第5旅,佯装西北野战兵团主力,节节抗击敌整编第1、第29军主力,诱其北进;集中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的独立第4旅和新编第4旅共4个旅的兵力攻歼蟠龙守敌。

4月27日,王震和王恩茂奉命来到了西北野战兵团司令部驻地——新庄。一见面,彭德怀就对王震说:“现在陈赓横扫晋南,胡宗南想回兵救援山西,但又不放心,想把我军赶过黄河,好腾出手来招架河东我军。我们得想个法子叫他加速北进。”停顿一下,又说:“王胡子,这个任务就给你们二纵了。这是一个既斗勇、又斗智的任务。我的意思是由三五九旅具体执行。”(www.xing528.com)

王震忙说:“请彭总放心,我们粘住他,不让他动弹,不给他机会,给陈胡子创造战机,放手歼灭晋南之敌。”

彭德怀笑道:“我们不仅要粘住他,牵上他的牛鼻子,而且还要咬他一口。”说到这儿,他把目光转向挂在墙上的地图,用手指点着蟠龙镇说,“我们现在就吃他这一砣。”

王震高兴了起来,说:“听说防守蟠龙镇的李昆岗是胡宗南手下的‘四大金刚’中的一个,我倒很想见识见识是真金刚还是假金刚。”

最后,彭德怀对王震、王恩茂说:“你们可以三五九旅一部,我再通知各旅抽一点部队,配合绥德军分区第4、第6团和独立旅,共同完成这一任务。”他又交待说:“要摆出一副且战且退的架势,节节抗击,步步后退,与敌周旋。敌人现在是急于找我主力决战,我们利用他这个心理,把他们的主力引到绥德去,我们再夺蟠龙。”

夜已经很深了,雷电交加,下起了瓢泼大雨。王震和王恩茂分别后,立即跨上马背,狠抽一鞭,冒着大雨,连夜来到了第359旅驻地。一进窑洞,王震顾不上抖掉满身的雨水,就大声嚷道:“郭鹏啊!快拿地图来,有好仗给你打啦!”王震把彭德怀的命令交待一番,就对第359旅旅长郭鹏说:“你们的任务就是让敌人以为你们就是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要做出一副给养困难,不堪其忧,准备东渡黄河,退入晋绥的样子,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一直把敌人吸引到绥德去,好让我们主力部队在蟠龙痛痛快快地打个漂亮仗,敲掉敌第167旅和敌人这个大兵站。”(5)

郭鹏深感身上的担子重,但他决心坚决完成任务。

几天来,在去绥德方向的路上,第359旅等部佯装成西北野战兵团,打出了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等所有主力部队的番号,有意暴露地摆开十多里长的阵势,冒雨向绥德方向行进。一路上,还有意丢弃一些臂章、符号、物资等,制造败退的假象。同时,不断地在敌主力北进的道路上进行阻击,且战且走。敌主力见阻击的火力很猛,以为咬住了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部队,益发地紧追不舍。

第359旅等部执行任务后,彭德怀也一直在密切注视着他们的情况。因为,他们背着敌人九个旅的兵力啊!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

胡宗南的整编第1、第29军等主力部队被吸引到了绥德。这时的绥德已成为一座空城了。5月2日,董钊、刘戡率部先后占领绥德城后兴高采烈地打电报给胡宗南说:“共军溃不成军……我全部兵力南北夹击,当将共军主力压至黄河边,一举歼灭之。”胡宗南也认定这一回真的抓住了共军主力了,洋洋得意地说:“5月份我要在绥德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歼灭陕北匪军的消息。”

就在胡宗南“得意”之时,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已完成了对蟠龙镇的包围任务,开始了攻打蟠龙守敌的部署。

蟠龙,是咸榆公路上的重镇,位于延安东北四十余公里处,距青化砭北边十来里路,雷鼓川和龙川汇合在这里,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形状像鱼脊背,镇子就坐落在这个三角上。镇东边有一道由北向南延伸的山梁,最高点为集玉峁,西边有一道平行的山梁,称庙梁,上有磨盘山等山头,两道山梁拱卫着镇街,地位险要,易守难攻,所以这里是胡宗南部队的一个重要战略补给站,储存着大量军用物资。

4月29日20时,彭德怀、习仲勋对攻打蟠龙守敌作了具体部署:“围歼蟠龙之敌部署如下:(一)一纵队由核桃坪、孙家台线南北高地,由西向东攻击蟠龙镇、窑坪线之敌。(二)二纵之独四旅由向家峁子、郭家庄之线,向北攻击蟠龙线之敌;教导旅主力位于青化砭以北地区机动,一部肃清青化砭及其以南之反动组织,彻底破坏青化砭南北公路。(三)新四旅由谢家嘴、刘家坪向纸坊坪、蟠龙线之敌攻击。(四)各兵团务必根据上述地域区分,明三十日进行详细侦察与各种战斗准备,限明三十日午后四时以前报告和提出攻击部署意见,以备五月一日攻击参考。”

作战部署下达以后,彭德怀于5月30日中午前赶到了蟠龙东北侦察地形和敌情,下午2时前又赶到了薛家沟附近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

蟠龙可以说是一座坚镇。守敌利用蟠龙周围高地,修筑许多大小地堡,形成交叉火力网,有交通壕、外壕连接,阵地之间可以互相支援,各种火器都有精密的射击计划,构成以蟠龙为中心,依托各制高点组成坚固的支撑点的防御体系。不难看出,攻打蟠龙是西北战场第一次攻坚作战。因此,彭德怀在作战会议上说:“这是一场攻坚战,如果说青化砭、羊马河两仗我们吃了两块肥肉,那么,蟠龙这一仗我们要准备啃骨头,要切实做好攻坚、打硬仗的各种准备。”(6)

攻打蟠龙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鉴于这次作战是西北野战兵团对坚固设防的城镇进行的首次攻坚战,部队既缺乏攻坚器材和火炮,又缺乏攻城战经验,困难很大。4月30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彭德怀、习仲勋的一份电报,指出:“经过精密之侦察,确有把握,方可下决心攻击瓦窑堡或蟠龙;如无充分把握,以不打为宜,部队加紧休整,以逸待劳,准备运动中歼敌。”这一天,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和新编第4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蟠龙,并完成了进攻准备,决心于5月1日对蟠龙发起攻击。

5月1日,天下起了大雨,山洪暴发,遍地泥泞,西北野战兵团不得不推迟攻打蟠龙的计划。彭德怀、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原准备东(1日)拂晓攻击蟠龙,因天雨路滑停止,待雨停后,冬(2日)攻击。胡(宗南)军为避免消灭,现工事技能已达最高点;清(涧)瓦(窑堡)以南至延水,所有山头村庄,均有相当强固野战工事。蟠龙工事已完成外壕、鹿砦、铁丝网,平毁甚不易。该军所到之处,木器门板大部烧光,牲畜杀光,一切工具均损坏,壮丁抓走亦不少,与日本三光政策同。人民损失五年难以恢复。”毛泽东接到这一电报后,于5月2日回电说:“攻击蟠龙决心很对,如胜利,影响必大。即使不胜,也取得经验。”

5月2日下午,阵阵西北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彭德怀走出窑洞朝天空望了望,然后又急步走进窑洞,命令各部队黄昏开始攻击蟠龙。

5月2日黄昏,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向蟠龙发起了攻击,最初战斗进展得很顺利。第一天,蟠龙四周密密麻麻的碉堡和纵横交错的堑壕大部分就已被占领了,并且向纵深发展。新编第4旅以勇猛动作一举攻占集玉峁东北守敌警戒阵地及纸坊坪东北之地堡。第一纵队于5月3日夜间2时占领田子院寨子及蟠龙西北守敌阵地。第二纵队独立第4旅亦占领了集玉峁东南守敌警戒阵地。

5月3日拂晓,西北野战兵团对敌主阵地集玉峁发起了进攻。

集玉峁是蟠龙守敌的防守重点。这里明堡暗碉,星罗棋布,工事坚固。守敌凭仗着坚固的工事进行拼死顽抗。第二纵队独立第4旅在新编第4旅一个连的配合下,多次猛烈攻击,因未压住敌暗射火力和扫除铁丝网而未能成功。王震非常着急,当即给第13团团长打电话,说,为什么攻不上去,要发动大家,认真地讨论讨论。

与此同时,担任夺取蟠龙以北高地的第一纵队一部也在攻击中受阻,而且有较大伤亡。正在这时,敌人从南线前来援救的两个旅的两个团,在两辆坦克的掩护下,又正在向蟠龙逼进。

在这危急时刻,彭德怀决定暂时停止攻击。他说,集玉峁是蟠龙主要屏障,夺得集玉峁就夺得了蟠龙镇,独四旅一定要拿下来。但要防止急躁情绪,发动全体指战员出主意,发扬军事民主。5月3日7时,彭德怀、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拂晓攻击均夺取了第一线阵地,俘虏保安队约四百人,击落敌机一架,已令二纵、新四旅各以一部,巩固已得阵地,进行筑工逼近作业,破坏敌外壕、鹿砦,我山炮与迫炮,转移至阵前最近距离,准备猛烈射击(注意使用迫炮),主力在适当地点休息,开十分钟连、排、班干部会,班的战士会,讨论如何夺取主要阵地,具体分配各兵团出击任务,准备黄昏猛击。动员一切非战斗人员,送水、送粮、救护伤员、搬胜利物资。”13时,他们又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今拂晓攻击,敌将保安队守备第一线,我攻占第一线后,即已天明,故停止攻击,共俘保安队六百余人,我主力均已接近敌阵地,伤亡甚小,本日黄昏后决心再攻。”

毛泽东在第二天的回电中说:“江未(3日13时)电悉。俘敌六百甚慰。敌主力似在绥(德)米(脂)地区有数天停留,至少一星期才能返抵蟠龙,我军如能在一星期内攻克蟠龙,即可保持主动。胡宗南已令张新率二十四旅一部(可能是一个团)增援,望注意。”

5月3日下午4时,西北野战兵团再次向集玉峁发起攻击。由于边打边总结经验,边改进战术,终于克服了深沟、坚垒、集团堡群等重重障碍,独立第4旅从东、西两面一举突破守敌碉堡群,经激烈近战搏斗,首先歼灭了集玉峁主阵地守敌一个连。新编第4旅和独立第4旅各一部也相继攻占了集玉峁以北和西南的守敌阵地。

第二纵队经过一番部署调整和准备以后,于5月4日中午对集玉峁敌主阵地再次发起猛攻,攻击部队依托已占领阵地,向守敌东山和北山主要阵地发起攻击。战至16时,将守敌东西两面阵地全部占领。这一天凌晨1时,彭德怀、习仲勋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道:“昨江(3日)黄昏前后,我用坑道爆破,夺取蟠龙东南与西南高地,敌一六七旅尚据守蟠龙村落,及西北、东北数小高地,均有外壕、鹿砦、铁丝网、地雷,故仍须采取坑道爆破,估计尚须两昼夜,才能全部解决战斗。敌敢于白刃战,昨黄昏夺取蟠龙东南一高山阵地(一连据守),仅俘二十人,余均被刺死。昨日俘虏共约一千人(保安队占八百)。”

在夺取了蟠龙的东山、北山主阵地后,蟠龙守敌已成瓮中之鳖。这时,王震写信给敌第167旅旅长李昆岗,劝他放下武器,不要作无谓的抵抗。但李昆岗接信后仍不听劝告,依然率部抵抗。于是,西北野战兵团于4日黄昏,居高临下从四面八方向蟠龙镇内街猛攻。镇内的敌人乱作一团,像一群没头的苍蝇似的乱冲乱撞。

在战斗最激烈的5月4日,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彭德怀还没有吃中午饭。警卫员把饭放在小炕桌上,他连看也没有看一眼,仍然在地图前来回地走动着。警卫员第二次催彭德怀吃饭时,他仍然没有理睬,王政柱副参谋长只好向警卫员摆了摆手,让他离开了。彭德怀拿起电话打给王震,对他说:“万一敌人想跑,不论从哪一个方向突围,都要坚决围歼,绝不能让跑掉一个人。”接着,他又给张宗逊、廖汉生打电话,强调必须堵击、截击、追击一切想逃窜的敌人,不使一人漏网。(7)

傍晚时分,集玉峁山头上的炮声和机关枪声稀疏了起来。独4旅完全占领了集玉峁敌人的主阵地。听到这个消息,彭德怀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战至5月4日午夜12时,西北野战兵团全部肃清了从各个山头阵地上溃退到蟠龙镇的敌人,蟠龙攻坚战胜利结束,共毙伤守敌1300名,号称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的敌第167旅旅长李昆岗以下6700余名官兵,全部当了俘虏。缴获夏季军服4万套,面粉1万余袋,子弹100余万发,还有大量的药品。

彭德怀看了战果报告后,把手里的红蓝铅笔往炕桌上一丢,高兴得哼起歌来。机灵的警卫员,赶忙把再次热好的饭菜端进窑里。彭德怀一见,把手一挥,说:“好!现在该吃饭了。”

在西北野战兵团围攻蟠龙时,从青化砭北上救援的敌第251团被教导队顽强阻击在青化砭以北地区,蟠龙守敌被歼后,于3月5日晚冒雨连夜回逃了。

5月4日,当胡宗南得知蟠龙被西北野战兵团攻克后,立即命令整编第1、第29军主力放弃绥德,南返蟠龙。董钊、刘戡接到命令后,急忙率主力部队南返,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又害怕中埋伏,只敢绕道小理河西行,然后折经老君殿、南沟岔、瓦窑堡。走这条道路不仅要翻山越岭,而且最感困难的是一条羊肠小道,只能单人通行。数万人马,排成一字长蛇阵,往往先头部队已经宿营,后尾部队尚在等候出发。就这样白昼夜晚兼程前进,5月9日才赶到蟠龙地区。此时,蟠龙镇已经失守五天了,街上已空无一人。

5月8日,一位女播音员广播新华社记者写的《评蟠龙大捷》一文,文章最后的一首打油诗,活生生地刻画了胡宗南军的狼狈相:

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

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

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

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8)

听了女播音员的广播,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5月12日新华社发表了经周恩来亲自修改的题为《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的评论,文中辛辣地写道:“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着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胡宗南现在是骑上了老虎背”。“不到两个月,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运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其一生劣迹必在这次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而且这也是蒋介石法西斯统治将要死灭的象征。”(9)

(1) 《艰难的转战》,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龙飞虎:《西北高原帅旗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3) 王政柱:《彭总在西北战场上》,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 《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 《王震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6)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7)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8) 《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9) 《晋察冀日报》1947年5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