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关联性详解

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关联性详解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维”“法”的关系结合76个标准解法的定义、5种分类及应用流程,通过对标准解法应用范围的长期研究与探索,可以用元易创新方法的“维”“法”理念对76个标准解法重新定义和描述。

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关联性详解

1)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的“维”“法”释义

物-场分析法是由阿奇舒勒(Genrich S.Ahshuller)于1979年在其专著《创造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中提出的一种使用符号表达系统变换采用的建模技术,它以解决创新问题中的各种矛盾为中心,通过建立模型描述系统存在的问题,旨在描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阿奇舒勒针对物-场模型,在分析大量的发明专利后发现:如果创新发明解决问题的物-场模型相同,其最终解决方案的物-场模型也应相同,因为它们对不同工程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是通用的,所以称之为标准解。

如前所述,物-场模型是描述系统问题的模型,标准解法系统是解决物-场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将物-场模型作为问题模型,中间工具是标准解法系统,对应的解决方案模型即为标准解法系统中的标准解。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可以解决系统内的矛盾,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创新发明设计。

针对物-场模型标准解法,阿奇舒勒共发现了76种标准解并构建了5类标准解法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或拆解物-场模型

此类标准解法包含2个子系统,共包括13个标准解法。建立或拆解物-场模型是一个修改系统,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有更为理想的结果或消除系统中的不理想结果。在此过程中,应尽量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这一级标准解法是帮助创新发明者解决不完整的系统问题和完整但不完善的系统问题。

(2)增强物-场模型

此类标准解法包含4个子系统,共包括23个标准解法。这一级的标准解法主要解决系统中功能不足的物-场模型问题。

(3)向超系统和微观级系统进化的标准解法

此类标准解法包含2个子系统,共包括6个标准解法。(www.xing528.com)

(4)检测测量标准解法

此类标准解法包含5个子系统,共包括17个标准解法。检测测量的核心是信息,在检测测量问题中,被测对象的检测参数“值”即信息,称为目标信息。检测测量的目的是以测量工具为手段,使被测对象承载的目标信息从创新对象传递至测量者,此时为单向传递信息。

(5)简化和改善策略

此类标准解法包含5个子系统,共包括17个标准解法。

发明问题76种标准解法内容繁多、流程繁杂。所以,在具体工程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整套流程,以保证发明问题标准解的使用能够循序渐进易于操作。

2)TRIZ的76个标准解与元易创新方法“维”“法”的关系

结合76个标准解法的定义、5种分类及应用流程,通过对标准解法应用范围的长期研究与探索,可以用元易创新方法的“维”“法”理念对76个标准解法重新定义和描述。不难发现,76个标准解完全可从维度、创新法则或“维”“法”耦合等角度重新定义。

以TRIZ的76个标准解法中第一个标准解法建立物-场模型为例。其中“物质”概念在TRIZ中表达的含义十分广泛,特指某种物品或实体,可以是简单的产品,也可以是高度复杂的技术系统,还可理解为是一种与任何结构、功能、形状、材料等各种复杂性质无关的对象;而所谓“场”则泛指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机械作用、热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磁场作用、重力作用等。

根据TRIZ中对“物质”与“场”的定义,其中“物质”可采用元易创新方法中九维的结构维、空间维、材料维、动力体系维等维度加以替代,而“场”则可采用元易创新方法中九维的机理维加以替代。因此,在TRIZ的76个标准解法定义及应用基础上,可以用元易创新方法中某些创新维度与创新法则对76个标准解法重新分析(参见附录2中的76个标准解维法释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