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通过三步走策略理解学生:听清、理解和分析

教师如何通过三步走策略理解学生:听清、理解和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懂学生,我认为教师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听清楚是什么,弄明白为什么,再分析怎么做。学生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一定相同,不同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能相同。让其他学生进行复述和解释,这是读懂学生很好的做法。但有时,课堂上会缺少让学生确认这个环节。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知道三角形有3个角,七边形有7个角,就是不知道n边形有几个角。第三步,对学生的话作出充分判断和分析。学生的回答有哪些价值?

教师如何通过三步走策略理解学生:听清、理解和分析

读懂学生,我认为教师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听清楚是什么,弄明白为什么,再分析怎么做。

第一步,要听清楚学生的话。这一步又有两个层次:一是听清楚学生说的话是什么,是怎样说的。二是弄明白学生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也就是听懂背后的意思。这一步可以用复述、解释、补充、概括的方式让学生确认,防止自己产生误解。完成这一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搁置”,要搁置经验和情感,远离创造和偏见。

学生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一定相同,不同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能相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会问:“谁听清楚这个同学的意思了?”让其他学生进行复述和解释,这是读懂学生很好的做法。但有时,课堂上会缺少让学生确认这个环节。

第二步,弄明白学生为什么这样说。这一步需要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教师要掌握其中的原因,搞清楚学生的想法。

我教过一个学生,她知道三角形有3个角,七边形有7个角,就是不知道n边形有几个角。我在教学笔记中写道:这是我遇到的最难教的学生。现在我知道是我错了,用字母表示数字在数学史上才几百年的历史,人们跨越这一步却经历了上干年的探索,这一步不是单纯地用归纳的思维就能达到的。而当时,我并没有理解。(www.xing528.com)

第三步,对学生的话作出充分判断和分析。课堂提问时有一种现象叫“对口径现象”,提问一个学生时,学生表达的内容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就会说“对不起,请坐下”,然后再找一个学生回答,一直找到与自己口径一致的学生为止。为什么提问?学生的回答有哪些价值?课堂教学如何据此引导学生往前走?这些问题我们关注得很少。

研究学生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与描述—解释与分析—应用与反思”。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将其清晰真实地记录下来;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尝试从多种角度进行合理地解释与分析;最后,还要把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学生。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