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邢纯的生平和事迹:从文献和实证中探索其历史影响

邢纯的生平和事迹:从文献和实证中探索其历史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文献中,少有专言邢纯之事者,但从其岳丈尹焞事迹中,可推知邢纯行实之大观。[103]又据《和靖集》载:“四年甲寅七月二十三日,邢纯监涪陵酒税,复迎侍先生以往,先生寓馆于涪州千福院。”可见,至迟于绍兴四年七月二十三日,邢纯被擢监涪陵酒税,并奉养尹焞于涪州千涪院。[104]据此知,绍兴十年,邢纯已官浙东抚属。《和靖集》记述有邢纯与尹焞间故事一则。

邢纯的生平和事迹:从文献和实证中探索其历史影响

邢纯,《宋史》无传,《宋元学案》言其字叔端,“和靖婿也,为浙东安抚官时,和靖依之,因卒于会稽”。[100]和靖,即尹和靖,名焞,字彦明,洛人,宋大儒。少事程颐,终身不就举。靖康初,赐号“和靖”,绍兴五年(1135),以秘书郎召。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累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因极论和议之非,又以书切责秦桧,寻乞致仕。现存文献中,少有专言邢纯之事者,但从其岳丈尹焞事迹中,可推知邢纯行实之大观。

据《和靖集》载:“焞至阆中,求《易传》,得‘上十卦’于吕稽中,实余门生也。后至武信,婿邢纯多方求获全本。以所收纸借笔吏成其书,为生日之礼。殆与世俗相祝者异矣。敬而受之,乃言曰:‘誓毕此生,当竭吾才,不负吾夫子传道之意。’壬子七月二十五日,门人尹焞书。”[101]此处壬子七月二十五日,即绍兴二年(1132)七月二十五。此时,邢纯见居武信,另据它书载,邢纯本为武信(治今四川遂宁)人,故此时其或在遂宁附近为官。而据《和靖集》卷八所载,“先生随杨彦中入蜀,至阆州时,张公浚宣抚川陕,门人吕稽中为计议官,延请馆先生于阆中,遂至遂宁,复往泸南子婿邢纯官所。又过戎、溆,七月二十五日,有题《伊川易传》后语”。[102]当可推知,邢纯实官于泸南。同样的记载还见于《弘简录》,然较此稍详,该书云:“焞不从,遂自商州奔蜀,得颐《易传》十卦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遂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绍兴五年(1135),侍读范冲举以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遣漕臣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祭颐,而后行至九江。”[103]又据《和靖集》载:“四年甲寅七月二十三日,邢纯监涪陵酒税,复迎侍先生以往,先生寓馆于涪州千福院。”可见,至迟于绍兴四年(1134)七月二十三日,邢纯被擢监涪陵酒税,并奉养尹焞于涪州千涪院。白鹤梁题刻中所存《邢纯等题名》镌刻于绍兴六年正月左右,故可推断,绍兴四年至绍兴六年,邢纯均在涪州为官,居监涪陵酒税一职。

仍据《和靖集》:“绍兴十年庚申,先生年七十。正月十七日,有题《兰亭碑》轴后语,先生曰:吾无功而为从臣,吾去而不能复辞,七十而老尚矣,遂上章乞致仕。二十二日,得旨迁一官,依所乞致仕。时先生子婿程桐庐令,九月十五日,先生自平江往桐庐,馆于县斋。二十五日,有题桐庐县斋诗。十月初十日有题杂后语。十二月,子婿邢纯为浙东抚属,遂迎侍先生往会稽,时门人吕稽中坚中、虞仲琳祁宽从行。”[104]据此知,绍兴十年(1140),邢纯已官浙东抚属。(www.xing528.com)

另外《(雍正)浙江通志》有载,邢纯于高宗时任浙东安抚使。然具体任官时间则语焉不详。《和靖集》记述有邢纯与尹焞间故事一则。原文云:“邢叔端一日归,谓先生曰:‘府中诸公谓先生官已四品,虽小衫,自当用红鞓带。’先生笑曰:‘某已致仕,自是无官,何用此为。皂带不足,又要红鞓,红鞓不足,又要兼金。孟子曰:‘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心一而已,移来移去,至于热中,则无不为矣。”[105]从已“致仕”等语判断,此事当在邢纯任官浙东之时,亦即绍兴十年(1140)之后。《宋元学案》亦有二人交往故事,“有新第人来见先生,退,先生为时敏讲《论语》第七篇,吕宪又送改官文字邢叔端,举家甚喜,先生曰:‘人心固不足,秀才望得解,得解望及第,绿衫望绯衫,绯衫望紫衫,何时是已,此所谓‘小人长戚戚’”。[106]以上二则故事,足见尹焞、邢纯翁婿间关系之亲密。

《两浙金石志》载有《宋烟霞洞题名》一则,“洛阳尹彦明、赵伯奕、邢叔端、朱晞真致一,时可子寅宁、极维方,绍兴戊午十月六日同来”。[107]绍兴戊午,即绍兴八年(1138),此题记镌于浙江烟霞洞,篆书,五行,字径一寸。《西湖志》谓此篆即朱敦儒所书。《(万历)嘉兴府志》云,朱敦儒,字希真,汴(治今河南开封)人。天性旷达,以词章擅名,南渡寓郡城,有读书堂在天庆观右。据此题刻或可推断,邢纯至晚在绍兴八年就已经转官浙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