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儒医何国模的生平事迹简述

清代儒医何国模的生平事迹简述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时病情尚处在早期阶段,阿张自己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因此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反而暗暗怨他出言不祥,劝人无病服药,以致贻误了治疗的时机。冬去春来,几个月之后,阿张果然病发,全身感到不适,派人来请他治疗,他这时只好对病人家属实说,阿张的病已经延误了数月,现已病入膏肓,没有办法可救了,请速为其准备后事。

清代儒医何国模的生平事迹简述

黄茂

何国模,字汝范,清初光泽县一都人,家住城关,经考试录取为县庠生。他熟读儒家经典,著有《春秋传注辨讹》一书传世。他为人乐善好施,每逢荒年,他必倾仓赈贷,救济饥民。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独自在光泽二都,仿效朱熹社仓之法,创立二都四村社仓,为该地乡民积谷备荒。为了治病救人,他还热心于中医学的研究,造诣很深,能望色闻声,断人生死。著有《默庵医论》一书,总结他的治病心得,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兹举当时乡里人们盛传他断病如神的3个事例,足见其医术之精湛。

他的亲戚曾某之妻身患痨瘵,请他治疗,他经过望、闻、问、切和再三分析,根据现在的说法,即以辨证论治的原则,认为该妇所患的病,日久失治,且调养不够,现已病深体衰,治疗应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只宜缓养,不宜急攻。因此他每日只给病人服用他自备的丸药少量,以期逐渐恢复病人的体力,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而达到逐步治愈的目的。可惜病人的家属,不懂得他的治疗原则,急于求成,见他没有下什么重药,便另请别的医生治疗。当他发现病人家属三天没有到家中取药,而是另请他人治疗就预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因关心亲友的病体,他急忙索观病人三日来所服用的药方,发现该方所用药物过猛,虽能一时激发病人的体力,但不过数日必致病人心身衰竭,而加速病人的死亡。便急命他的子孙们前往探视,与病人诀别,略尽亲友之谊。当他们赶到病人的家里,病人尚坐在厅前与家人谈笑,但不一会病人感到精神疲困欲回房休息,刚一上床,竟汗出痰壅而死,果不出他的所料。事后他的亲戚曾某问他,病人服药后精神已较前好转,为什么反而会突然死亡?他对曾某分析说:“你妻子所患之病,像一盏将要烧枯的油灯,灯油和灯心都燃烧殆尽,突然加油,则灯心没于油中,灯火自灭;若突拨出灯心,则油供应不上,灯火也必熄灭。只有一点一滴地加油和缓缓地拨出灯心,灯火才能维持下去,直至灯心尽油干为止。今某医骤用猛药,虽得须臾光明,实则加速了灯火的熄灭,你妻子的病变,正是如此。”曾某听后,默然无言。

某年盛夏,有一过路人,突然昏倒在他的门前,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气息奄奄,左邻右舍都认为这个人已经死去,急忙请他设法处理。他出门一看,立即看出病人并没有死去,只不过中暑昏厥而已。他拿出丸散少许,给病人灌服,药下后病人缓缓苏醒过来,就地坐了个把时辰,病人竟可以自己步行回家

某年冬天,他察言观色,发现他家一个姓张的佃户身患恶性隐疾,经他推断来春隐疾必发,且病发必死。他便开方劝阿张早日服药治疗,可望有救,并屡见屡劝,情意恳切。但这时病情尚处在早期阶段,阿张自己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因此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反而暗暗怨他出言不祥,劝人无病服药,以致贻误了治疗的时机。冬去春来,几个月之后,阿张果然病发,全身感到不适,派人来请他治疗,他这时只好对病人家属实说,阿张的病已经延误了数月,现已病入膏肓,没有办法可救了,请速为其准备后事。不数日,病人果然不治死去。(www.xing528.com)

他对疾病诊断之精确,往往如此。

注 (1)本文刊载于《光泽文史资料》第13辑。

(2)作者时任光泽县政协委员、光泽第一中学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