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星生命可能是智能机器: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科学家的新理论

外星生命可能是智能机器: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科学家的新理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星人是机器人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塞思·肖斯塔克认为,人类不可能会遭遇到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种软软的黏糊糊的外星生命,而更可能是某种智能机器。由于人类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技术的原因,在太空探索的最初阶段,人类本身无法承受巨大的发射荷载,也不能在太空长期居留,只能依赖遥控机器人。塔夫认为,我们在50年后不仅能制造出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还将有情感。

外星生命可能是智能机器: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科学家的新理论

外星人机器人

美国外星智慧探索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塞思·肖斯塔克认为,人类不可能会遭遇到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种软软的黏糊糊的外星生命,而更可能是某种智能机器。他以加利福尼亚硅谷的科学进展为根据,提出一个猜想:应该有一种可能,在人类生命进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些人造的精巧智能物体,以继承我们人类的文明。如果在太空中有其他更进步的文明,几百万年来,他们可能早就制造出智力机器。所以,我们能够探测到的外星人将会是一种机器智能人,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的生物智能人。

这个观点为许多的科学家所接受。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人类本身说起,其实人类一直有探测星空的梦想,然而要走出太阳系,进出银河系,进入遥远的太空却并非易事。由于人类自身的脆弱性以及技术的原因,在太空探索的最初阶段,人类本身无法承受巨大的发射荷载,也不能在太空长期居留,只能依赖遥控机器人。因此首先将机器人送上太空打前阵,然后派人类跟上要安全得多。我们已经把一些机器人送上了太空。如旅行者号、火星探路者等机器人就可以将大量的科学数据从遥远的外太空传输到地面控制室。美国宇航局的人工智能研究专家们还在研制测试一种遥控机器人助手,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它可以使太空探测器和卫星之间进行更广泛的指令交流,并使它们通过相互间的信息指令交流来调整自己的动作,比如控制卫星姿势等。这种机器人间的信息交流类似电话交谈。

最终,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将会拥有一定程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繁殖能力。离我们的太阳系最近的星系邻居阿尔法人马座也有4.25光年之遥,如果将飞船送到了那里,人们将无法对它进行遥控,更不用说遥控在那些行星上面游弋的登陆器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那些登陆器到那里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境地,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所以,对于探测器来说,拥有智能将可以使它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甚至可以独立设计制造出新机器。50多年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受第一个提出这种智能机器的构想,所以现在通常把这样的智能机器称为“冯·诺伊曼机器”。

一些科学家由此非常肯定地认为:如果有某一种外星生命企图想要和人类取得联系的话,他们在宇宙中首先邂逅的将是我们制造的智能机器;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能接触到外星人的话,也许就是外星机器人。

艾伦·塔夫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名教授,他就持有这样的观点。塔夫认为,我们在50年后不仅能制造出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还将有情感。其他的生物文明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制造出了这样的机器人,而且这些机器人可能已经到了地球上。尽管那些外星人看我们就像看金鱼一样,当我们是一群奇怪而有趣的动物,但天性的好奇会促使他们和我们进行交流。(www.xing528.com)

也许就在此刻,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飞行着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外星智能机器人,譬如经常光顾我们地球的形形色色的飞碟,它们在苍茫的恒星星际之间灵巧快捷地穿行着,而那些制造它们的肉身生物,有可能仍然只能孤独地偏居在某一行星上,在那里的适合他们居住的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苟且偷生。

有科学家甚至还认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会使机器人越做越小,也许那些外星人派到地球的探测器,只有跳蚤那么大。

但科学家们也担心,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机器人可能会亲眼目睹创造他们的生物缔造者们(人类或者其他生物)残暴的天性,而不只是他们善良的一面,这会让智能机器人感染上人类的种种恶习,从而可能会使外星探索研究成为另一种军备竞赛,这不是核武器的竞赛,而是智能机器人争夺外星领域的竞赛。

而且,智能机器人如果真的能发明出来的话,那些具备思考判断能力的机器人会变得非常优秀,行动非常敏捷,他们甚至可能转而来统治人类,这可能将导致人类文明的中断。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的智商是人类的10~18倍,到时候谁统治谁可能就不由我们说了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