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电影创作模式:恢复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引领实践教学

青年电影创作模式:恢复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引领实践教学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恢复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使其成为大学实践教学的引领和典范。1979年,以拍摄中日友好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樱》为契机,实验电影制片厂正式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年到1981年,青年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了故事片《沙鸥》和《邻居》。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始终坚持服务教学意识,拍摄的影片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和殊荣,开创了中国电影高校教师、学生参加国家电影创作的先河。

青年电影创作模式:恢复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引领实践教学

恢复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使其成为大学实践教学的引领和典范。

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开始摄制一些短片和长故事片以及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此外,实验厂还配合教学的创作实践,拍摄了20余部纪录短片和科教片。

1978年,大学招生都是困难重重,何况建立一个学校学院附属的影片生产机构。实验电影制片厂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各系的教学计划,完成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影片作业和生产实习,同时,配合教师进行创作实践。一年可生产若干部短故事片、长故事片和纪录片

1979年,以拍摄中日友好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樱》为契机,实验电影制片厂正式改名为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0年到1981年,青年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了故事片《沙鸥》和《邻居》。《沙鸥》的导演张暖忻和录音师张瑞坤分别获得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特别奖和最佳录音奖。《邻居》获最佳故事片奖,其道具师刘清标获最佳道具奖。上述三部影片,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也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评价。(www.xing528.com)

自20世纪90年代,学校便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青年电影制片厂为师生提供了电影艺术的实践条件和基本环境,同时,还能保证其拍摄的影片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水平、艺术质量、观念表达。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始终坚持服务教学意识,拍摄的影片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和殊荣,开创了中国电影高校教师、学生参加国家电影创作的先河。显示了学院电影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突出的创作实力,也在国家电影创作逐步恢复、繁荣的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用作品和实力证明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创作的特色和独特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