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她的话可能是对的

他/她的话可能是对的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有没有是非对错所谓“从善如流”,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何为善。最高点赞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有个结婚三年的男士说,每次和妻子吵架,妻子都不允许他有任何讲道理或者辩解的话语,她的理论就是“夫妻之间不是讲道理的,而是讲感情的”。可见亲人之间的处理最为复杂。表达善意要多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别人才可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来合理地回应。

他/她的话可能是对的

在讲亲密关系之前,先说个典故,叫“从善如流”。这个典故是这样来的:春秋时期,诸侯林立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后来,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打郑国。晋国便派栾书为元帅,前去援助郑国,楚军不敢和晋军为敌,便撤退而回。但晋军并没有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楚国一听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即使如此,晋军的将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还想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快下令进攻。就在他准备同意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我们当初出兵是为了援救郑国,本来是正义之举,这样一来就要承担不义的罪名。而且,楚国现在派来精锐之师,我们这一仗也不一定能打胜。就算打赢了,别人也会说晋国的大军对付的只是楚国的地方部队,胜之不武;如果失败了,晋国还会名誉扫地。”栾书仔细考虑了他们三人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便决定停止攻蔡,撤军回晋。史书称栾书“从善如流”。

那么,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要不要“从善如流”呢?

◗家庭有没有是非对错

所谓“从善如流”,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何为善。善就是对错之对,那么家庭中有没有是非对错呢?如果没有,善又从何来呢?知乎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最高点赞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似乎给了一个结论,就是只有不争对错才是幸福的。在夫妻相处当中,是非对错难道真的不重要吗?是不是有些绝对了?有个结婚三年的男士说,每次和妻子吵架,妻子都不允许他有任何讲道理或者辩解的话语,她的理论就是“夫妻之间不是讲道理的,而是讲感情的”。他想问大家,吵架的时候,把道理说清楚不好吗?夫妻之间不需要讲道理吗?

平时大家挂在嘴边的都是“夫妻之间对错有啥好讲的,糊里糊涂过呗!”其实仔细想想,还是需要讲道理的,但不是斤斤计较的小是小非,强调的是大是大非,是关乎常识、原则、底线的内容,比如知识的正误、涉及犯罪、破坏家庭和谐等。虽然并不是很常见,但不能说不存在。比如杨绛先生在其作品《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很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这其实是个学术问题,是有正确错误之分的,不追究是不对的,但是从字里行间中感觉到杨绛先生反思的是,双方的不开心不在于讨论一个法文的读音,而是说了很多借题发挥、伤感情的话。

小小不言的事情大可不必争出个是非曲直,但也不必像心灵鸡汤里讲的一强调是非就是破坏感情。关键是要就事论事,讲究方式方法,是与人为善的,而不是要证明自己比对方强或逞一时之快,也就是说,在探讨这些事情的时候始终不要破坏你和爱人之间爱的连接,这很重要。动画情景剧《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如何表达你的善(www.xing528.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兵荒马乱,逃难的人经常吃不上饭。一位德国老太太发现栅栏外有位穿着讲究、手提皮箱的男人走来走去。老太太知道,男子是饿了,又不好意思进来讨吃的。这里方圆几十里,人烟稀少,能找到吃饭的地方实属不易。老太太主动走过去对男子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连声答应:“好,好!”于是他把木头从这头搬到另一头,并码放整齐。好心的老太太乘机邀请男子吃晚饭,男子愉悦地答应,开心吃完晚饭继续上路。其实老太太的那堆木头已经无数次被人从院子的这头搬到那头,而每搬一次,老太太就会邀请一位客人共进晚餐。别人之所以接受老太太的善意,在于她将善意的给予表现得恰到好处。

为什么“我都是为了你好”换来的常常是对抗,或是深深的恨意?难道想传达对的东西都会受到抵制吗?其实这与我们如何表达、如何处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表达善意的时候,很多都是从自我出发,认为是对对方有益的事情,就不太注意方式和方法,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当他人感受不好时,怎么可能理性思考事情本身的对与错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蜜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子贡、颜回在一起谈论待人之道。子路说:“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不善待我,我也不善待他。”孔子评价道:“这是没有道德礼义的夷狄之间的做法。”子贡说:“别人用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不善待我,我就引导他向善。”孔子评价道:“这是朋友之间应该有的做法。”颜回说:“别人以善意待我,我也用善意待他;别人不善待我,我也以善意待他。”孔子评价道:“这是亲属之间应该有的做法。”可见亲人之间的处理最为复杂。

表达善意要多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别人才可能站在我们的立场来合理地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