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范国睿等在总结已有教育生态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生态研究的新方式,即教育生态分析以及以教育生态分析为基础的新方法——教育生态分类和教育生态比较。[13]教育生态分析是注重全面、联系、整体、动态、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学研究方式。[15]根据生态学研究的原则,本研究认为教育生态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生态整合方法。

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现实的教育问题和现象很难用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满意的解释,也难以用单一的因果关系或矛盾关系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学的方法论与和谐价值观对教育研究有很强的适切性。”[12]范国睿等在总结已有教育生态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生态研究的新方式,即教育生态分析以及以教育生态分析为基础的新方法——教育生态分类和教育生态比较。[13]

教育生态分析是注重全面、联系、整体、动态、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学研究方式。“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是指以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研究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赋予由这种关系联结起来的作为整体的教育生态以更大价值;“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是指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之间以彼此联系为基础的协调进化过程,并且赋予教育生态的长期持续发展以更大价值。[14]

教育生态分类是基于教育生态分析而形成的,注重分类结果之间以及分类结果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的整体性、功能性教育生态研究方法。它以教育生态分析研究方式为基础,尤其是以“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为基础。一是强调分类结果之间的联系与连续,这与形式逻辑在分类时强调的分类互斥原则是不同的,形式逻辑在分类时典型的代表是二分法,即非“A”与“A”,两者没有任何连续,而教育生态分类强调的是分类结果的联系和连续;二是教育生态分类强调分类结果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不隔断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而教育生态比较是正视研究对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注研究对象与生态环境整体的历史与未来的比较方法,也就是不仅要把研究对象置于生态环境中,也将其置于其生存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时间尺度。[15]

根据生态学研究的原则,本研究认为教育生态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生态整合方法。“整合”(integration)的概念,较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恩斯特·迈尔(Mayr E)指出:“从最初的形式看,种群遗传学是高度抽象的科学,常常不能包容野外博物学家所重视的地理因素。只有当这两个途径的研究整合起来,而且每一方都为最后的结果做出了重要贡献时,才会形成综合进化论。”[16]这里的整合是指多种生物方法的融合。(www.xing528.com)

整合有“整体”的意思,在英文中有“结合、综合、融合”的意思,也是将不同的事物构成整体的意思。因此,从整合的含义来看,这是一个反映生态学学科特色的概念,强调的是各个组成部分在共享和互利秩序中的协调。而生态整合的思想来源于它所研究的对象,它所研究的对象生态世界是“一个有机体和无机体密切相互作用的,永无止境的复杂的网络”[17]。在此认识基础上,王国聘教授认为:生态整合意味着根据生态规律,将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凝聚或融合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正常运转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及其结果,这意味着从整体出发,在洞悉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过程,探索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与控制论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寻求协调局部与整体、眼前和长远、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追求实现不同系统、不同事物之间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办法。[18]生态整合方法在研究教育生态系统时从全局入手,从整体出发来思考,对研究对象的成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考察。当然,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否定分析思维的重要性,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思维无法直接把握整体,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育生态整合方法强调整合和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其程序为“综合—分析—综合”,而且强调相互之间存在着反馈,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思维。教育生态整合方法的重点不在于寻求外部的最优控制,而在于依靠教育内各主体的能动性去进行内部关系的自我调节,以使教育生态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

同时,教育生态整合方法不是对其他方法的排斥。美国生态学家斯布纳(Spooner B)在总结人与生物圈10年研究中方法论的功过时指出,不存在一种万能的综合方法,每一种方法只能从某一侧面去辨认系统,都有它的局限性和优越性。他认为,社会科学中卓有成效的一些方法,不是其他任何一种方法能取代的,而应将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与融合,以逐步逼近对系统的真实认识。[19]所以,在运用教育生态整合方法时,需要应用复杂性观念进行思考,走向非线性思维,虽然简单的线性思维能让我们获得对事物的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如果想获取对事物更深刻、更成熟、更全面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复杂的方面,“复杂性的方法要求我们在思维时永远不要使概念封闭起来,要粉碎封闭的疆界,在被分割的东西之间重建联系,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虑到特殊性、地点、时间,又永不忘记起整合作用的总体”[20]

当然,复杂性思维反映了人类参与的生产和实践活动的复杂化、层次化,所以我们在运用该方法时也要求我们能走进教育情境、走进教育实践,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方或者片面强调某一方都是不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