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氛围。实践教育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相应的氛围和环境,校园文化有助于实践教育氛围的养成。(三)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三、实践教育

(一)实践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实践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和创新,使学生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和完善思想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深入学习研究、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联系实践、了解国情、熟悉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因而具有重要的地位。实践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和品格,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与竞争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氛围。实践教育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相应的氛围和环境校园文化有助于实践教育氛围的养成。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养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活动,有机结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文化与实践关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营造浓郁的实践教育氛围,实现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第一课堂相衔接,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支持,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知行相济、德才兼修,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优化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讲座、学术、科技、创业、竞赛活动,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反思和再认识已有的知识和认识。同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和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效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一批社会实践基地,从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的学习渠道与资源,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从课堂、从广阔的社会、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www.xing528.com)

着力进行三创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进行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大学生实践意识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性,增强实践教育的境界和水平。在大学生积累、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实践教育的效果,鼓励大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文章”。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引领意识和开创能力。

(三)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既要强调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亦要注重大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更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衔接、结合,并在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处发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经验、问题与方法、目标与途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现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理论之间的有机整合,实际、实践与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并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实践教育的高度和深度。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需要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和教学实践,也需要第二课堂的实践氛围和实践载体,既发挥第一课堂的阵地作用,又发挥第二课堂的渠道作用,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实践教育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学习中思考,在活动中实践,在思考和实践中提高,增强实践教育的灵活性和有机性。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践具有主体性和个人性,在多元的社会实践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舞台、多样的实践机会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某高校历来重视实践教育,面向社会实际,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开设新生研讨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课外学术科技赛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教育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2006年暑期,该校城市设计学院组织了18支学生队伍,分赴祖国各地,进行“中国轮廓”的科学考察,将建筑、历史、文化、科技结合起来,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了起来,将专业优势与服务祖国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