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出远门,他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和书籍,步行前往50多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这是毛泽东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漫长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座重要里程碑。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赠父亲,以表示自己立志求学和志在四方的坚定决心。他将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51]该诗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

由于国家民族的危亡,劳动人民的苦难,《盛世危言》一类书籍的启迪和“过激派”老师李漱清的影响,激起了毛泽东继续求学的强烈愿望。本来,父亲是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的,以便将来继承家业,更好地发家致富。但是,这时少年毛泽东所想的已经根本不是自己一个家庭的前途,而是整个国家民族和劳苦大众的命运问题了。恰在这时,正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表兄文咏昌告诉毛泽东,说东山高等小学堂是一所与众不同的“新式学校”,到那里可以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在那里实行“新法教育”,不那么注重经书,主要教授西方的“新学”,其教学方法也相当“激进”。毛泽东听了很动心,于是他决心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到那里去上学。

当然,要说服固执的父亲改变主意,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毛泽东外出求学的坚定决心,也是不可动摇的。为了说服父亲,他和母亲商定,请了许多亲戚、朋友和老师来说情,其中有八舅文玉钦、堂叔及塾师毛麓钟、塾师及堂兄毛宇居、姨表兄王季范、舅表兄文咏昌和“过激派”老师李漱清等。大家众口一词,都说润之聪明好学,又有志气,很有出息,将来前途远大,如果进了“洋学堂”,受“先进”的教育,可以比在米店学到更多更大的赚钱本领。父亲终于动了心,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出远门,他挑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和书籍,步行前往50多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从此,毛泽东便离开了小家庭,走出了韶山冲,迈向了广阔的大千世界。这是毛泽东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漫长前进道路上的第一座重要里程碑。

当时,毛泽东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是不难想象的。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留赠父亲,以表示自己立志求学和志在四方的坚定决心。他将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51]该诗写道:

孩儿立志出乡关,(www.xing528.com)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