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与枣园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楷模

毛泽东与枣园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楷模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勉励枣园人民要搞好生产,大家满怀信心地说:“请毛主席放心,明年我们一定能挣个好收成!”毛泽东亲自为老人们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一天中午,毛泽东到田里察看灾情,见枣园村一个老汉正在锄地。毛泽东在枣园,不仅关怀枣园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十分关心枣园人民的学习进步和身体健康。毛泽东在枣园乡政府与枣园村各户家长座谈时,一个家长领去了一个小男孩。毛泽东与枣园人民亲如一家,毛泽东是个“枣园人”。

毛泽东与枣园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楷模

枣园过去是个穷得丁当响的小山村。全村两千户人家大半是从河南、山东等地逃荒过来的,有十几户人家揽过长工,十几户人家讨过饭,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来到延安以后,这些揽工汉、长工娃才见到了光明

毛泽东从1943年到1945年底住在枣园,那夜夜从窑洞里透出的灯光,枣园人民看得最清楚。

1943年春节,枣园区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在区长带领下,带着写有“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红旗,捧着年糕米酒、油馍,来给毛泽东和中央首长拜年。毛泽东在门口热情地迎接大家,和大家一一握手,人们坐下来以后,区长向毛泽东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枣园乡乡长杨成福时,毛泽东很风趣地说:“你是枣园乡乡长,我是枣园乡一户居民,以后你们开会,也要叫我参加。”一句话把大家的拘束情绪一扫而光。

毛泽东勉励枣园人民要搞好生产,大家满怀信心地说:“请毛主席放心,明年我们一定能挣个好收成!”

毛泽东住在枣园时,经常到群众中去,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一起商量村中事务,亲近得像是一家人。他高大的身躯,慈祥的面容,亲切的话语,至今还清楚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元宵节的前一天,毛泽东在村外散步,看见有两个老人正在地头休息,就走过去和他们拉家常。交谈中,毛泽东得知这两位老人都是60岁,并且他们的生日都是元宵节,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很好啊,你们都是60花甲,德高望重的老人,应该给你们贺寿才好。”

两个老汉说:“咱们这些穷人家,从来都没有贺过寿。”

毛泽东说:“如今咱们翻了身,生产又搞得这样好,人寿年丰嘛!正好明天是元宵节,请你们都到我那里坐坐,咱们一起来为你们贺寿,一定都要来,千万不要客气。”

元宵节下午,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高高兴兴地来到小礼堂,毛泽东同他们一一握手,给他们集体祝寿。一位老汉走近毛泽东,捧着他的手,流着热泪说:“毛主席呀,你是咱们庄户人家的大救星,你是咱们穷苦人的引路人,你把我们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在心里……我们祖宗三代都没有贺过寿啊!”

毛泽东亲切地说:“老人家,不要难过,咱们今天已经做主人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毛泽东亲自为老人们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流着眼泪说:“过去,国民党在这里时,欺压群众,又打又骂,要粮逼款;如今,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翻身做了主人,毛主席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吃过饭以后,毛主席又送给每人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贺寿礼。

1945年春节,正当枣园村男女老少欢欢乐乐喜庆大生产运动带来的又一个丰收年时,一天,毛泽东来到了枣园乡政府。毛泽东先向在乡政府值班的两位同志问好,接着就邀请这两个同志,一道去给枣园村群众拜年。他俩听了非常高兴,商量之后,一个留下陪毛泽东,向他汇报工作,一个去找村长。

毛泽东见村长走进乡政府,热情地站起来向他打招呼,紧接着就问:“咱们枣园村春节杀几头猪?”

村长答:“八头。”

毛泽东听了,说:“还不够,明年过春节,要达到每两户人家一头猪。”说完,就让村长领着他去给群众拜年。

村长为难了。主席工作那么忙,春节都不休息一天,还亲自去给群众拜年。说:“主席,枣园村群众居住分散,坡高路滑,你不要去了;我回去开个群众会,代你向群众拜年!”

可是毛泽东坚持要与群众见面,村长只好把各户家长召集到乡政府,和毛泽东座谈。毛泽东热情地向他们祝贺新年好生活好、身体好。大家十分感动,这些旧社会被踩在脚下的长工娃,今天却领受到全国革命领袖毛主席这样重的情分,人人都很激动。(www.xing528.com)

毛泽东让大家坐定以后,问大家:“粮食够不够吃,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

大家回答道:“托毛主席的福,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来,我们丰衣足食,没有一点困难。”

毛主席又问了大家一些问题:“机关干部和部队砍柴的时候,砍你们的树没有?放牧的羊吃了你们的庄稼没有?借你们的东西还了没有?用坏的家具赔了没有?部队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好不好?”

毛泽东非要大家提意见,大家没啥意见提,都夸奖部队和干部对群众的好处。毛泽东启发大家说:“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只有通过批评,错误才能改正,革命才会早日胜利。”

那一天,毛主席和各户家长座谈,各家老小都等在村口,像是迎接贵宾一样,等待着家长们带回毛主席的指示。他们进村以后把毛主席对村民的关怀带进了各家的窑洞里。好几天,全村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1946年农历六月,天大旱,庄稼都快干死了。一天中午,毛泽东到田里察看灾情,见枣园村一个老汉正在锄地。他走过去,关心地问:“老人家,现在庄稼这么旱,你们准备怎么办?”

老汉回答:“先抓紧锄地!”

毛泽东说:“对!天越旱越要锄地。锄头底下三分水,你回去,见了村上人,让他们勤锄地,天不久就要落雨的。”

老汉回去以后,立即把毛泽东的话给村长汇报了。村长召集群众会,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和关怀,大大鼓舞了大家抗旱保秋的士气。全村大动员,天再旱,锄地也不要松劲。过了三天,天果然落了场透墒雨。有的老人说:“毛主席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天要下雨,天就下了。”这年枣园村粮食又获得了大丰收。

毛泽东在枣园,不仅关怀枣园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十分关心枣园人民的学习进步和身体健康。

毛泽东在枣园乡政府与枣园村各户家长座谈时,一个家长领去了一个小男孩。毛泽东摸着小孩的头,问:“娃娃,上学了没有?”

小男孩说:“没有。”

毛泽东对乡政府的干部说:“陕北文化落后,教育儿童是件重要的事,要好好开展教育工作。我们解放区要扩大,中央不能老在延安,将来一走,地方工作就留给你们了,你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干部呀!”

过了不久,毛泽东就派一名教师,到枣园办起了学校。现在,枣园的干部,很多是那个学校的学生。冬天,中央还专门为枣园村派来了一名同志,在村里办夜校,让青壮年每晚在夜校学文化,每半个月讲一次时事,让群众关心国家大事,学习革命道理。

每次放映电影或是文工团演戏时,毛泽东总是派人早早地把枣园人请去,还要让他们坐在部队前边,看好节目。每到春节,机关干部和部队,就挨家挨户,把写好的春联,剪好的窗花,送到枣园人家中。

毛泽东与枣园人民亲如一家,毛泽东是个“枣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