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极简生活:最可爱的人——《爱国主义教育》

极简生活:最可爱的人——《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发现,“在延安,人们过着简单到了极点的生活”。食物、衣服和一条棉被由国家供给。在延安,全体军人每天只吃两三顿数量极少的小米粥,外加微乎其微的几片蔬菜。海伦·福斯特饶有兴趣地描绘了一批红军战士平时俭朴生活的生动图画。延安,吃的是小米,住的是窑洞,穿的是粗布,物质生活可谓菲薄,就是这样,人们还把“节俭”作为生活准则。

极简生活:最可爱的人——《爱国主义教育》

1937年,美国进步记者海伦·福斯特继其丈夫埃德加·斯诺之后访问了延安,并写下了《红色中国内幕》一书。在书中作者描绘了一群普通红军战士的生活

作者发现,“在延安,人们过着简单到了极点的生活”。别说个人私有财产,就是生活必需品,战士们也是节省了再节省。食物、衣服和一条棉被由国家供给。到了寒冷的天气,要取暖,便将身体紧靠在一起,并在食物里额外地多加些辣椒。作者感慨地说:“我相信,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使这么多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生活,并用一张饭碗喂养这么多张嘴。”

海伦·福斯特写道,一年360天,大家亲亲热热地吃着的不过是粗茶淡饭。整整10年,每个人都依其能力和最低限度的需要过着极为艰苦的战时生活。在延安,全体军人每天只吃两三顿数量极少的小米粥,外加微乎其微的几片蔬菜。至于肉,只有星期天才能吃上几小片。

海伦·福斯特饶有兴趣地描绘了一批红军战士平时俭朴生活的生动图画。与作者同住一院的八名红军战士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他们一人有两套军服(一套穿着出门,一套穿着工作)、一根皮带、一个背包、一床薄被,还有毛瑟枪子弹袋——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他们每人有六七颗珍贵无比的铁钉,整整齐齐地钉在墙上挂东西。每个战士还有一柄牙刷、一把梳子、一面袖珍小镜子。他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件白衬衫、一条小手帕、一条亚麻布短裤——但为了节俭,他们只买一件或几件——大伙轮换着穿。

这些战士早上五点起床,用过大米饭或小米粥的早饭后,便是训练与上课。每个战士都无比珍贵地拥有一枝铅笔和一本写满了字的笔记本,并渴望着拥有一支自来水笔——即使是一支旧且坏的做装饰品也行。(www.xing528.com)

就是这样一些战士,尽管过着艰苦匮乏的生活,却尽量节省每一寸布每一粒粮,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节俭是对整个革命队伍的一种贡献,而大家共同努力,就会真的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节省的钱聚集起来,就能办大事。

下面这封信会让我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当时上至主席下至普通士兵蔚然成风的节俭精神。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写给其表兄文运昌这样一封信:

“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唯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唯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至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

这封信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奋。延安,吃的是小米,住的是窑洞,穿的是粗布,物质生活可谓菲薄,就是这样,人们还把“节俭”作为生活准则。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希望,看到了中国的真正的“脊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