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家的幼儿教育观点

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家的幼儿教育观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律师、演说家和教育家。(四)论幼儿教育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最后,昆体良认为,初步识字仅靠记忆,儿童在7岁之前不仅具有了记忆,而且儿童期的记忆更加牢固,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早期年龄的时光。在强调及早教育的同时,昆体良告诫人们要避免走极端,即不能把幼儿逼得太紧。

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家的幼儿教育观点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律师、演说家和教育家。他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在演说家的培养问题上提出了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许多有益主张,其中涉及到了关于幼儿教育的许多方面。他是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

(一)生平和教育著作

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年)出生于西班牙,其父是当时颇有经验的雄辩术教师。在罗马接受雄辩术教育的昆体良,曾做过10年律师,后来在罗马开办了一所修辞学校并任校长。由于他在修辞学方面的造诣和办学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很快赢得了社会的盛赞。他从此连续担任了20年的雄辩术教师,并被罗马皇室聘任为第一位修辞学教授。

昆体良退休后,应朋友之邀,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写成了凝聚其一生智慧和经验的教育理论专著《雄辩术原理》,又译《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在教育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从教育与人的天赋之间的关系出发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敏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有,然而很少。”在他看来,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经由教育培养成人的,但是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儿童的天性。他主张教育者要主动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首先,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区别对待,防止教育过程中不顾儿童实际接受能力的盲目教学。对于智力差的孩子,要尽量适应其能力,以便按照自然的诱导,对其智力加以训练;而对于资质优异的孩子,则应让其学习一个杰出的雄辩家所该掌握的全部知识和技巧。但有两种情况应予以避免,一种是让学生做不可能做到的,二是让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的。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其次,教育者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雄辩术的教学上,要根据各人的气质特点进行训练。有的人适合用温文尔雅的态度讲,有的人宜用生气勃勃的表情讲,有的则适于用粗犷有力的态度去讲。教育者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才能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教育内容。

(三)论雄辩家的道德品质

昆体良认为雄辩术本身是一门高尚的学问,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作用在于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避恶趋善,为无辜辩护,制止犯罪,因此应掌握在善良、正义,能够维护法律尊严的人手中,决不能落在强盗手里。因而教育所要培养出的雄辩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善良的、德行上无可挑剔的人。所谓善良的人,应该是有识别善恶的能力和遵守法律、坚持正义的人。这样,他才能为真理和正义而辩。一个品德邪恶的人即使获得辩论中的胜利,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雄辩家。

(四)论幼儿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父母、保姆和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所以他强调在家庭中,父母、保姆和家庭教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话要清楚正确、讲究礼仪、道德高尚。为此,他提出,首先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保姆。保姆最好是受过教育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保姆本身的习惯、语言等问题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其次,幼儿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最好能够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昆体良从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双方都要注意积累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如果父母自身学识贫乏,就更应该重视幼儿的教育问题。

2.及早接受教育的原则

昆体良明确主张幼儿教育应该越早开始越好,他在《雄辩术原理》第一卷第一章中明确提出:“当儿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但愿做父亲的首先对他寄予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他认为,7岁之前的收获无论怎样微小,也不能予以轻视。因为:首先,既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可以接受道德方面的教育,那他就同样可以接受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其次,7岁之前无论学习的东西怎样少,但是有了这样一个基础,7岁之后就可以接着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否则到了7岁的年龄就只能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最后,昆体良认为,初步识字仅靠记忆,儿童在7岁之前不仅具有了记忆,而且儿童期的记忆更加牢固,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早期年龄的时光。在强调及早教育的同时,昆体良告诫人们要避免走极端,即不能把幼儿逼得太紧。为此他提出两点注意事项:其一不能让幼儿在还没有学会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其二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www.xing528.com)

3.游戏的作用

昆体良认为,儿童爱好游戏是天性活泼的标志,所以他十分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他提出,游戏和娱乐有助于发展敏锐的智力,同时能够促使幼儿的道德品质毫无保留地按照原本面目展现出来。因此,家长或者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活动,寓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得到娱乐的同时也能习得有用的知识,这是他所认为的幼儿的又一种学习途径。

4.幼儿智育的学习

在教育史上,昆体良首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他主张幼儿在智育方面要首先学习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认为幼儿最好首先学习希腊语,因为希腊是罗马文明的源头,而后再学习当时通用的拉丁语,最后在熟练的基础上两种语言的学习最好齐头并进。在学习字母方面,昆体良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在教给幼儿认识字母的名称的同时教给他们字母的形状,这样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幼儿学习音节时则无捷径可走,所有的音节都必须学会,因此应反复练习,使之牢记在心中。音节学完后,可学习由音节组成的单字,以及由单字组成的句子。在幼儿的书写教学法方面,他主张应该让儿童在临摹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少出错误。在幼儿的阅读方面,他提出要在正确阅读的基础上再力求连贯,不要贪快,否则容易造成幼儿口吃和其他困难。

5.对教师的要求

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提出要严格选择幼儿教师,即教师要德才兼备。教师首先应品德高尚,有德行,任何失检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儿童。只有热爱儿童的教师才有可能教育好儿童,为此,教师要对儿童付出充满感情和理智的爱,既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和蔼而不放纵,这样的教师一定会以自己理智的爱赢得儿童的尊敬,进而获得教育的成功。

幼儿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儿童,才能在教育过程中随时调整教育策略,从而采取最有针对性的方法教育儿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应懂得教学艺术。教师既要善于进行道德教导,也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面对幼儿所犯的任何错误,教师都要在尽量保持温和态度的同时予以及时的纠正,避免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面对幼儿的成绩或者错误,教师要掌握好表扬或者批评的适当时机和尺度,既不能因为过多表扬而养成幼儿骄傲自满的负面情绪,也不能因为过分的批评而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变化,从而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6.关于体罚

昆体良强烈反对体罚,尤其是对幼儿的体罚更要严厉禁止。他认为,体罚并不能换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反倒会引起诸多不良的后果。首先,体罚对于幼儿稚嫩的身体来说无疑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其次,一旦幼儿对体罚习以为常,教育就更加难以奏效,而且在体罚中成长起来的幼儿长大后往往会变得更加难以驯服。再次,体罚将会使幼儿心情压抑、沮丧,不利于幼儿心理发展。最后,昆体良认为仅仅依靠体罚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雄辩家,反而会造就奴隶性格。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代表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同时他在教学法上的成就更是对教育发展史的巨大贡献。他对教师的要求、反对体罚的观点等,无一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昆体良不愧为西方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古代希腊号称西方文明之源,古代罗马的教育则是古代希腊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次论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和“教育立法”思想的教育家;昆体良是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他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了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许多有益主张。三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