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及发展趋势

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版正式实施之后,我国的专利制度、专利文献以及专利检索工具都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对专利审查主要采取3种形式,即形式审查制,实质审查制,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等。这3个分册都由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组成,报道该年度中国专利局发布在《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上公布的专利,是《中国专利公报》的年度累积本。

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及发展趋势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版正式实施之后,我国的专利制度、专利文献以及专利检索工具都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发展。

1.我国专利的审批制度

专利局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的程序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目前,世界各国对专利审查主要采取3种形式,即形式审查制,实质审查制,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等。我国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的是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制度,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则实行形式审查的制度。

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审批程序,如表7.2所示。

表7.2 中国发明专利审批程序及相应的编号、说明书名称

2.我国专利的编号系统

(1)申请号:专利局受理某项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编号。198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的专利申请号采用8位编排结构,如90101673·X。2003年10月1日起改用12位编码,如200320001188.5。其中,前4位代表申请的年份,后7位为当年专利申请的流水号,第5位代表的专利类型(1为发明专利,2为实用新型专利,3为外观设计专利),小数点后是计算机校验码

(2)专利号:指已经获得专利权时的说明书号码,与申请号的数码相同,仅在前面加ZL以示区别。

(3)公开号/授权公告号:从1989年1月1日起,我国的专利申请中的公开号/授权公告号按文献流水号编排,均采用7位数,如CN 3003156S。2004年7月1日开始采用9位数编码,如CN 103058062C。其中,数字前为专利国别代号,第1位数字代表专利类型,使用的数字及其含义与申请号中的第5位一致,后8位数为当年专利文献的流水号,流水号后面的英文字母表示3种专利说明书的类别或该专利的法律状态(A表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表示发明专利说明书,Y表示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D表示外观设计专利公告等)。

3.我国专利检索工具体系

目前,我国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体系正趋于完善,除了有关的专利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之外,还包括系统的专利公报、文摘和索引等基本类型。(www.xing528.com)

(1)《中国专利公报》

由中国专利局编辑出版,1985年创办,周刊,以文摘形式报道专利信息。包括《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3个分册,分别公布与各类型专利申请、审查和授权有关的内容、事项和决定。3种公报的结构基本相同,正文按国际专利分类号顺序排列。不过,《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无审定公告的请求实质审查等栏目。出版之日,同时出版该期公报内各项专利的说明书或已批准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单行本。

《发明专利公报》是《中国专利公报》中最重要的一种,刊登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审定和专利权授予、发明保密专利、发明专利事务、申请公告索引、授权公告索引等内容。

(2)《中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年度分类文摘》

中国专利局出版,相当于《中国专利公报》有关部分的年度累积本。该文摘按IPC分类体系中的8个部(A~H)分别编辑出版,各部又分为若干分册。文摘按IPC分类体系排列,各部都包括文摘正文和索引两部分。文摘正文和索引的格式与《中国专利公报》中的基本相同。

(3)《中国专利索引》

中国专利局出版,1986年创刊,原为年刊,1993年起改为半年刊。《中国专利索引》包括《分类号索引》、《申请人、专利权人索引》和《申请号、专利号索引》3个分册。这3个分册都由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组成,报道该年度中国专利局发布在《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上公布的专利,是《中国专利公报》的年度累积本。

《中国专利索引》的著录项目包括IPC分类号、公开号(或授权公告号、专利号)、申请号、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发明名称(或实用新型名称、外观设计产品名称)及登载该专利申请的专利公报的卷、期号等项。著录内容如表7.2所示。

表7.3 中国专利·分类号索引样例

此外,还有《中国专利索引-申请号/公开(告)号对照表》、中国专利光盘数据库(CNPAT系列光盘)、中国知识产权网(http://www.cnipr.com/)、中国专利网(http://www.cnpatent.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www.sipo.gov.cn/)、中国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http://www.1st.com.cn/)、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www.patent.com.cn/)等各种专利文献网络数据库和相关的专利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