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价格派与价值派分歧: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对立

生产价格派与价值派分歧: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对立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生产价格论与价值论间的论争,便被他们看成只是“发展了的”价值论与原始价值论间的论争。生产价格论者显然会对前者有更大的兴趣,同时在价值论者方面看来,则只有所耗费劳动的数量质量,才是按劳分配的可靠标准。

生产价格派与价值派分歧: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对立

经济学战线上也同哲学上、史学上、文学艺术上一样,严重地存在着两个世界观两条道路的斗争。近几年来,这个斗争一直在持续着,一直在从问题的这个方面或那个方面展开论争;论争的发展,才逐渐把原来讲得有些含蓄的论点,逐渐明朗起来。比方说,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问题,原先在有些人的言论中,是把它“包裹”在经济效果的词汇中来强调着,后来始情不自禁地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去找理论根据,由强调利润到强调平均利润以至强调生产价格,这才叫人明确无误地看到那是离开马克思主义观点愈来愈远了。

当强调生产价格的人,对旁人把他们称为生产价格派,表示“名我固当”,或表示相当愉快接受的时候,却又似反唇相讥地把反对他们的人,称作“原始”价值论者或价值派。他们表面上论争的问题,是社会主义产品的价格的制订,究是以价值为基础,还是以它的生产价格为基础,但在实质上却体现了比这严重得多的含义。在主张以价值为基础的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不存在什么生产价格,它的产品的价格的制订,当然是根据它的价值,或部门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而在主张以生产价格为制订产品价格根据的人看来,所有这些价值名色,都是属于“原始性”的价值,只是经济不发达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产物。一旦不发达的简单商品生产经济,变成了“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如象在发展了的资本主义阶段那样,各部门间的分工交往变得密切复杂了。这时,形成商品价格的基础的,就不是那种只关系到部门内部的价值或原始形态的价值,而是那种关系到各部门间的生产价格或由原始价值转形的或“发展了的”价值形态。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不复是简单的商品经济,而同样是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商品价格的制订,不能以“原始价值”为基础,而必须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便被认为是逻辑上无可争辩的必然结论了。在这种限度内,在主张生产价格的人看来,仿佛他们也是强调“价值”的,不过不是强调“原始价值”,而是强调转形了的“发展了的”价值,或生产价格。这样,生产价格论与价值论间的论争,便被他们看成只是“发展了的”价值论与原始价值论间的论争。仿佛谁要是不能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和资本主义经济一样,实行了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的形式,谁就得放弃他的“原始价值论”,而站到“发展了的”价值论或生产价格论方面来。这里且不忙指明生产价格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怎样一种格格不入的东西,也不忙指明生产价格派在生产价格这个概念上作了多少随心所欲的解释,而先想略略回顾一下,这种论争在我国经济学论坛上出现的各种有关问题讨论中的不同反映。

首先比方说,关于价值的决定的问题吧,人们在争论着,马克思对商品的价值的决定,曾提出两种看法:先说它是指着社会为生产一种商品所平均支出的劳动量,后来又说它是指着社会在需要范围内为生产一种商品所需支出的劳动量。有人说,前者是基本的,后者是派生的;有人说,前者是就简单商品生产立论的,后者则是就发展了的资本主义商品立论的。但我们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生产价格论者无疑是强调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而把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看为是只有所谓“原始价值论者”才会坚持的论点。关于劳动生产率究竟是按总产值计算,还是按净产值计算的问题,在对利润从而对资本特别感到兴趣的生产价格论者,当然会认为劳动生产率应按总产值计算,而不赞成用净产值计算,虽然主张用总产值计算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生产价格论者。在分配领域内,这种倾向性似乎更表现得明显些。比如按劳分配的“劳动”,究是指它的成果呢,还是指它的数量质量?生产价格论者显然会对前者有更大的兴趣,同时在价值论者方面看来,则只有所耗费劳动的数量质量,才是按劳分配的可靠标准。在价格中,原包含种种因素,其中利润这个因素,是由工资赢利率来确定,由成本赢利率来确定,还是由资金赢利率来确定呢?如果说价值论者倾向于用工资赢利率来确定利润,生产价格论者就必然会顽固主张用资金赢利率来确定利润。事实上,以部门平均成本加按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就相当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价格。讲到级差地租,由于级差地租是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作为它成立的前提,所以,关于社会主义产品价格中应不应包含级差地租的问题,在根本否认生产价格的价值论者看来,这是不成为问题的,可是生产价格论者却无论如何必须作出肯定的反应。然而最使生产价格论者感到难于畅所欲言,而又非从正面明确陈述自己观点不可的尖锐问题,却是在各种经济核算指标中,利润这个指标应摆在怎样的地位,是被看作各种计划指标中的一个指标,还是被看作一个综合的中心指标?换一个表现方式,就是让利润计划从属于整个国民经济计划,抑还是叫国民经济计划从属于利润计划?把问题提到这样的尖锐程度,我们的生产价格论者,是不能无所踌躇的,但这却又是他们坚持生产价格论被逼着要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此外,如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货币——人民币的性质与职能问题,等等,从价值论出发,有一个答案,从生产价格论出发,会有另一个答案。(www.xing528.com)

我在这里其所以要简单回顾一下我们经济学论坛上近年来展开讨论的诸如这类问题,是企图借此说明这几点意思:第一,经济学论坛上讨论的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象是分门别类的,不相关联的,但仔细考察起来,却是有其内在密切联系的。因为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不论在外观上离开这个基础多远的经济问题,到头总会在价值论上找到说明。对于价值论本身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会对那些经济问题作出不同的答案;但讨论的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把参加那些问题的讨论的人,都分别塞进价值派或生产价格派的框框里面。第二,由于主张生产价格论的人,在研究出发点上,是把生产价格作为强调利润的理论依据,这就不能不使他们在论争中采取迂回曲折、旁敲侧击的战术,因而使反对他们的人,也不好把论争的关键问题和盘托出。人们很久看不透经济学战线上的理论斗争的内情,原因就在这里。第三,由于主张生产价格论的人,对于有关问题的讨论,都把生产价格作为盾牌或立论张本,而生产价格这个范畴,又恰好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东西,和社会主义经济格格不入。结果论争的纠缠不清,从表面看来,是生产价格论与价值论之争,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分野之争,也是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观点之争。在这种意义上,恐怕不赞同或极力反对生产价格论者把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混淆起来、“合二而一”的做法的人,都要成为他们所谓的价值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