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尼赫鲁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尼赫鲁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解历史、政治、经济、人类生活和人类需求的方式。马克思也认为,历史记录了各种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认为,历史宏大的演变过程是由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带来的。马克思不断提到剥削和阶级斗争。但是,马克思认为,对于这种事,愤怒或谏言都没用。

尼赫鲁世界史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解历史政治经济人类生活和人类需求的方式。它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行动号召。它是对人类生活中的大部分活动发表看法的一种哲学思想。它试图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发展收纳在一个严格的逻辑系统中,使其发展命运遵循一定的必然性。人类生活是否很有逻辑性,是否遵循严格的规则和体系,答案似乎并不明显,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是马克思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了过去的历史,并从中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他发现,在人类早期,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同胞进行斗争。人们为了获得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而劳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产方式渐渐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复杂和先进。马克思认为,这些创造谋生手段的生产方式,是每个时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它们主导了每一个历史阶段,影响了当时所有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并且随着它们的改变,巨大的历史和社会变革也随之产生。在我给你写的这些信中,我们追溯过一部分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例如,当农业最初形成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游牧民族定居下来,村庄和城市发展起来,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农产品有所剩余,人口得以增加,人们获得了财富,也有了闲暇时间创造艺术和工艺品。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工业革命,大机器的出现带来了另一个巨大的改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生产方式符合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作为生产活动的一个结果,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了特定的联系(比如实物交易、采购、销售、商品交易等),这些联系与人们的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相契合的。这些联系集合起来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了法律、政治、社会惯例、思想以及其他所有的事物。因此,依照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法律、政治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马克思也认为,历史记录了各种阶级之间的斗争。“从古至今,一切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控制生产方式的阶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阶级通过剥削其他阶级的劳动为自己谋利。那些付出劳动的人并没有获得劳动的所有价值。他们只得到了满足最低需求的一部分价值,而剩余的价值则被剥削阶级占为己有。所以,剥削阶级由于剩余价值而变得富有。国家政府受控于这个掌握生产的阶级,国家的首要目标就变成了保护这个统治的阶级。马克思说:“国家就是管理整个统治阶级事务的执行机构。”法律是为此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宗教以及其他方式也引导人们相信,这个阶级的统治是合理而自然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掩盖政府和法律的阶级特征,让其他受剥削的阶级难以发现事情的本质,以免他们产生不满。如果有任何人产生了不满,想要挑战这个制度,他就成了社会和道德伦理的敌人,成了悠久传统的破坏者,将会受到国家的镇压。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一个阶级不会永远保持统治地位。使它占据统治地位的因素如今开始对它起反作用了。由于控制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它成为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如今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涌现,控制这些生产方式的新阶级开始占据突出地位,他们拒绝受到剥削。新的思想打动了人们,这场意识形态革命打破了旧思想和教条的镣铐。于是这个崛起的阶级与原来的、不愿放弃权力的阶级之间产生了冲突。新阶级夺得了必然的胜利,因为现在它控制了经济权力,而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的旧阶级,则渐渐衰落了。

新阶级取得的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成功,它象征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胜利。在此之后,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思想、新的政治结构、法律、惯例等所有的事物都受到了影响。这个新阶级此刻开始剥削其他低于它的阶级,直到它被这些受剥削阶级中的一个取代。因此,这场斗争持续进行着,直到阶级之间不再有剥削。只有当阶级差别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阶级的时候,这场斗争才会结束,因为那样就不存在剥削的机会了。唯一的阶级不会自我剥削。只有那样社会才能平衡,才会有充分的合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充满了永无休止的斗争和竞争。国家的一个主要任务——高压政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需要压制的阶级不存在了,因此国家也会逐渐“衰亡”。这样一来,无政府主义者的理想就会实现。

马克思认为,历史宏大的演变过程是由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带来的。他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和细节,向我们描述了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在过去,封建时代如何演变为有大机器出现的资本主义时期,以及封建阶级如何让位于资产阶级。他认为,最后一场阶级斗争就在我们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进行着。资本主义本身使工人阶级得以产生,使这个阶级的数量和力量不断增加,最后它将会颠覆资本主义,创造无阶级的社会,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阐释的这种看待历史的观点,被称为“唯物史观”。它是“唯物论”,因为它并非“唯心论”,这是马克思时期的哲学家经常用来表达特殊意义的一个词。在那个时期,十分流行进化的观念。我曾经告诉过你,达尔文使人们普遍接受了有关物种起源和发展的进化论。但是,它并没有解释人类的社会关系。一些哲学家尝试通过含糊的、有关精神发展的唯心主义观念,来解释人类的进步。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模糊的凭空推测以及唯心主义在他看来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会使人们幻想出各种没有现实基础的事物。因此,他以科学的方式继续剖析现实。由此产生了这个词,“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不断提到剥削和阶级斗争。我们中的许多人对身边发生的不公平感到气愤不已。但是,马克思认为,对于这种事,愤怒或谏言都没用。剥削并不是剥削者的错。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是历史发展的正常结果,在恰当的时候,这种统治会发生调整。如果一个人属于统治阶级,并依此剥削别人,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可怕的罪过。他是制度的一部分,让他背负冷酷无情的名声是荒唐的。我们太容易忘记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区别了。印度处于英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我们用尽全力与英帝国主义做斗争。但是我们不应该责备那些身处印度的、支持这个制度的英国人。他们只是一台大型机器中一个个不起眼的齿轮,他们无力改变整个机器的运转。同样,我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印度地主拥有的土地管辖制已经过时了,佃农在这种制度下遭到了严重剥削,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同样,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地主应该受到责备,那些经常被指责为剥削者的资本家也不应该受到责备。错误永远归咎于制度,而非个人。

马克思并没有宣扬阶级矛盾,他只是告诉人们,阶级矛盾是实际存在的,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他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揭示出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激烈矛盾。这些阶级矛盾并不总像阶级斗争那样突出,因为统治阶级总是竭力隐藏自己的阶级特征。不过,当现有制度受到威胁时,统治阶级会卸下所有的伪装,露出真实的一面,阶级之间就会公开交战。这个时候各种形式的民主、法律规范和议事程序都消失不见了。有些人说,这些阶级斗争不是由意见分歧或政治煽动者的恶行引起的,它们是社会的固有特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暴露出来以后,阶级斗争也随之加剧。

马克思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情况。历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无论发生什么,它都不可避免地会向前发展;同时,一种社会制度会被另一种代替。不过,只有当一种社会制度完成了它的历史过程、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展之后,它才会消失。当社会的发展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时候,社会就穿不下旧制度这件束缚它的外衣了,于是它自然会撕去旧制度的外衣,换上全新的、更大一些的衣服。

马克思认为,人类注定要在这巨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之前的时期都已经过去了,最后一次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在进行。(当然,这发生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先进工业化国家。其他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滞后,因此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斗争有着不同的、混杂的特质。不过从根本上说,由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即使是在这些国家,阶级斗争也正以某种形式进行着。)马克思说,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缺乏平衡,因此资本主义会面临重重困难和危机,直到垮台。在马克思写下这些内容后,至今已过去了60多年,这期间,资本主义经历了许多危机。但是,它没有在危机中消亡,反而生存了下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了,但是俄国除外。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目前,正如我写的一样,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似乎都已病入膏肓,已无药可救了。(www.xing528.com)

据说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有一个因素或许连马克思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就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对帝国殖民领土的剥削。这给了资本主义以新鲜的生命和财富,当然,代价是贫穷的国家受到了沉重的剥削。

我们经常谴责当今资本主义制度下富人对穷人的剥削以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无疑是事实,并不因为这是资本家的错,而因为这个制度本身就以剥削为基础。同时,我们不要误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鲜产物。在过去各个年代、所有的制度下,剥削都是工人和穷人所承受的、沉重而不变的际遇。的确可以这么说,尽管资本主义的剥削依然存在,人们现在的境况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好了。但这种说法还不够全面。

列宁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倡导者。他不仅详细讲解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还亲身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不过,他也提醒我们,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个僵死的教条。尽管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信不疑,他并没有不假思索地接受它的每个细节,或者将它的细节应用到所有地方。他告诉我们: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来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

在这封信中我试着给你讲了一些有关马克思理论的内容,但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所讲的这些零星拼凑起来的内容,也不知道这些内容能不能给你传递一些清晰的观点。掌握这些理论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们正改变着如今众多的人,并且也许对我们自己的国家会有所帮助。俄罗斯这个了不起的国家,以及苏联的其他地方,都把马克思当作他们的先知,如今世界上遭受了不幸,正在寻求解脱的人们,也希望从马克思身上找到启发。

我要引用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的诗句结束这封信:

旧秩序如今改变,让位于新秩序,

上帝以各种方式实现自己,

以免一个好的习惯将世界腐化。

[1] 译文引自《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页。——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