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尼赫鲁世界史:卡尔·马克思与国际关系

尼赫鲁世界史:卡尔·马克思与国际关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以前给你写的信中提到过,他就是卡尔·马克思。第一次与卡尔·马克思会面的巴黎之行,也让他发生了改变。马克思有关欧洲很快将发生革命的预言没有成真。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成功地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第二年,马克思建立的“第一国际”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马克思成功地将第一国际的总部转移到了纽约。在这两个国家,马克思主义常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不过英国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

尼赫鲁世界史:卡尔·马克思与国际关系

大约在19世纪中期,欧洲的劳工与社会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的全新人物。在我以前给你写的信中提到过,他就是卡尔·马克思。他生于1818年,是德国裔犹太人,学习法律历史哲学。因为一份由他创办的报纸,他与德国当权者发生了冲突。他来到巴黎,接触了新的人群,阅读了有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新书后,他开始热衷于社会主义思想。在巴黎,他遇到了另一个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当时他定居在英国,是一位富有的工厂主,从事着不断发展的棉纺织业。恩格斯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到不安和不满,他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改进他所见到的贫困和剥削问题。罗伯特·欧文有关改革的思想和尝试吸引了他,他成了欧文的拥护者(Owenite)。第一次与卡尔·马克思会面的巴黎之行,也让他发生了改变。自此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成了亲密的朋友和同事;他们年龄相仿,观点一致,都全身心地为了同一个事业奋斗,合作也非常亲密,他们出版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两人合著的。

当时,由路易·菲利普执政的法国政府,将马克思驱逐出了巴黎。他来到伦敦,并在伦敦生活了很多年。在伦敦期间,他就在大英博物馆里埋头苦读里面的藏书。他勤奋努力,不断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写成了著作。但他绝不是一位与世隔绝、只会杜撰理论的教授或哲学家。他一边为社会主义运动比较模糊的思想体系做阐释和说明,赋予它明确清晰的思想和任务,一边积极地领导、组织工人开展运动。欧洲的革命之年—1848年发生的事件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就在这一年,他和恩格斯合作发表了一份非常著名的宣言,《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论述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1830年、1848年起义背后的思想,并指出,这些革命和起义都准备不足,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们批评了之后盛行的民主主义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呼吁,指出这些对人们来说毫无意义可言,仅仅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伪善的遮掩。然后他们简要地阐述了自己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宣言的结尾处,他们呼吁所有工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你们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次行动的召唤。马克思继续利用报纸和手册进行宣传,努力将工人组织联合起来。他似乎感觉到,欧洲将要面临一次巨大的危机,他希望工人们能为此做好准备,以便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机会。根据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发生危机。1854年,在一份纽约的报纸中,马克思写道: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欧洲存在着第六个强权力量,在一定的时刻它将统治其他五个所谓的“强权”国家,使它们颤抖。这个强权力量就是革命。在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现在,革命再一次受到危难和饥饿的召唤,冲向了战场……只需一个信号,欧洲第六个也是最大的强权力量,将身披铠甲,手持利剑,勇往直前,就像奥林匹亚山上的女神密涅瓦(Minerva)一样。迫在眉睫的欧洲战争将会发出这个信号。

马克思有关欧洲很快将发生革命的预言没有成真。在他的文章发表60多年之后,一场世界大战让欧洲的一个地区发生了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一次革命的尝试,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遭到了无情的镇压。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成功地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其中许多群体含糊地称自己为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有一些民主人士和爱国者,他们来自受异国统治的欧洲国家,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比较淡薄,对国家独立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希望尽快开始作战。除了马克思,无政府主义领袖巴枯宁(Bakunin)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在遭受了多年牢狱之灾后,于三年前逃离了西伯利亚。巴枯宁的拥护者主要来自南欧的拉丁语系国家,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在工业上都非常落后。他的拥护者都是失业的知识分子,以及与社会秩序格格不入的革命分子。马克思的拥护者则来自工业化国家,主要是德国,这些国家工人的状况要好一些。因此,马克思代表了不断壮大、组织严密、条件相对好的工人阶级,巴枯宁则代表了更贫穷和无组织的工人、知识分子和对社会不满的人。马克思倾向于耐心地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工人进行组织和教育,等待他认为即将到来的行动时刻。巴枯宁和他的拥护者则倾向于立即采取行动。在两者的冲突中,马克思赢得了胜利,建立了“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人们将它简称为“第一国际”。

三年后的1867年,马克思用德语写成的伟大的著作《资本论》问世了,这是他在伦敦长期埋头努力的结果。书中他分析了现有的经济理论,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部纯粹的科学作品。他冷静而科学地论述了历史与经济的发展过程,避免了模糊的、理想主义的表述。他还特别论述了大机器时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历史和阶级冲突等方面,得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因此马克思这种全新的、阐述清晰又中肯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与长期盛行的“空想社会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马克思的《资本论》读起来并不轻松,事实上,这本书的阅读难度超出了想象。不管怎样,它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它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

1871年,巴黎公社的悲剧发生了,巴黎公社也许是第一个有意识的社会主义起义。它吓坏了欧洲国家的政府,使他们更加严酷地镇压工人运动。第二年,马克思建立的“第一国际”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马克思成功地将第一国际的总部转移到了纽约。他这么做显然是为了摆脱巴枯宁的那些无政府主义追随者,也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巴黎公社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愤怒,因此纽约比欧洲国家政府控制的地区更加安全。但是,远离了中心地带的第一国际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它的力量全部都在欧洲,即使在欧洲,工人运动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第一国际日渐衰落,最终只能解散了。

马克思主义或者叫马克思社会主义,主要在欧洲的社会主义者之间传播,特别是在德国和奥地利。在这两个国家,马克思主义常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不过英国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当时的英国繁荣兴旺,不愿接受任何激进的社会信条。英国式社会主义的代表是费边社,它有一套进行点滴改革的温和计划。费边社成员不是工人,而是先进而自由的知识分子。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就是一位早期的费边社成员。费边社的策略可能来自另一位著名的费边社成员悉德尼·韦伯(Sidney Webb)的名言:“不可避免的循序渐进。”(www.xing528.com)

在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社会主义经过了12年,才慢慢恢复了元气,重新活跃起来。不过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的,一种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合的产物——“工团主义”(syndicalism),这个名称来自法语的“工会”(syndicat)一词。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代表整个社会的国家,应该掌握和控制生产方式——也就是土地和工厂,等等。至于社会化能达到何种程度,人们的意见不一。显然,像工具、家用机器这样的私人物品是很难进行社会化的。不过社会主义者的一个观点得到了认可,那就是,任何可以被使用并通过他人的劳动为个人创造利润的东西都应该归公,也就是所有权归国家。工团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一样不喜欢国家,都试图限制国家的权力。他们希望每个产业都由产业内的工人以及工会来控制。他们的想法是,各种产业工会选举出代表,组成一个总会,这个总会负责监管全国事务,发挥类似议会的作用,处理综合事务,但无权干涉产业内部的安排。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工团主义者支持大罢工,使全国陷入了停顿状态。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赞同工团主义,但奇怪的是,在马克思死后,工团主义者竟然把马克思视作了他们的一员。

就在50年前的1883年,卡尔·马克思去世了。到那时为止,强大的工会组织已经在英国、德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发展起来了。英国工业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在与不断强大的德国和美国的竞争中,英国走了下坡路。当然,美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它的工业发展迅速。在德国,政治独裁(而它的议会是软弱无力的)和工业增长奇特地混合在了一起。俾斯麦执政期间以及之后的德国政府,从多个方面促进工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社会改革和改善工人的状况来拉拢工人阶级。英国自由党(English Liberals)也采取了相似的措施,他们批准通过了一些社会改革措施,减少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境况。在国家繁荣的前提下,这个方法非常奏效,英国工人继续保持着温和、顺从的态度,忠实地为自由党投票。不过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提高了,英国长期的繁荣兴旺走到了尽头,英国贸易出现了萧条,工人的工资也降低了。因此,工人阶级再一次觉醒,革命潮流再次风行起来。许多英国人开始寄希望于马克思主义。

1889年,人们尝试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工人联合会。这时候,许多工会组织和劳工政党都很强大了,而且非常富有,内部还出现了大量领取薪酬的官员。这个成立于1889年的国际工人联合会(我想它的名称应该是“社会主义工人国际”[Labour and Socialist International]),被称为“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它持续了25年,直到世界大战爆发,它才面临了真正的考验,不足之处才显现出来。第二国际中许多级别较高的人日后在他们各自的国家都成了高级官员。有一些人把工人运动当作提高自己地位的垫脚石,达到目的之后就抛弃了工人运动。他们成了首相、主席之类的高官,他们的人生是成功的;但是他们抛弃了曾经帮助他们成为高官、对他们深信不疑的劳苦大众,这些大众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即使是那些以马克思之名宣誓过的领袖或是热情的工团主义者,也都进入了议会,或者成了收入很高的工会领导人,他们越来越不愿意放弃自己舒服的地位而投身到鲁莽的革命事业当中。因此,他们变得悄无声息,而当工人出于绝望,准备采取大规模行动的时候,他们则出面压制。德国的社会民主人士(在战后)成了共和国的主席和总理;在法国,原本热衷于工团主义、支持大罢工的白里安(Briand),担任过11次法国总理,镇压过一次由他以前的同志发起的罢工。在英国,拉姆齐·麦克唐纳(Ramsay MacDonald)成为首相后,就与他原先所在的工党(Labour Party)决裂了;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瑞典、丹麦、比利时和奥地利。如今的西欧到处都是独裁者,而当权的人早期都曾是社会主义者,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变得飘飘然了,忘记了原本对所追求事业的热情,有时甚至与原来的同志为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Mussolini),原本是社会主义者;波兰独裁者毕苏斯基(Pilsudski)也是如此。

工人运动以及几乎所有的民族独立运动都因领袖和杰出人物的背叛而元气大伤。一段时间之后,长期的失败让工人们精疲力竭,殉道者获得的空洞荣誉也不再具有吸引力。他们沉寂下来,变得毫无生气。那些更加有野心和手段的人,则走向了对立的一方,与他们曾经反对和打击过的人达成了个人之间的休战。一个人可以很轻易地为了他想做的任何事,让自己的良心做出妥协。工人运动在这样的背叛下遭遇了一些阻碍,而且由于那些压制劳工和民众的人掌握了这种心理,他们尝试用各种优厚条件和花言巧语将工人一个个争取过来。但是针对个人的优厚条件或者花言巧语,并不能给工人大众或一个受尽压迫、争取自由的民族带来宽慰。因此,尽管遭遇了背弃和阻碍,这场斗争依然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1889年成立的第二国际,在人数和声望上都在不断增长。几年之后,马拉泰斯塔带领下的无政府主义者,被第二国际拒之门外,因为他们拒绝投票给议会。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者们宁愿与各国议会修好,也不愿与原来的同志共同奋斗。关于欧洲战争中社会主义者应承担的责任,他们做出了勇敢的宣言。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社会主义者是不分国籍的,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者。他们曾对战争表示过反对。但是当1914年战争爆发的时候,第二国际瓦解了,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和劳工政党,甚至连克鲁泡特金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都和其他人一样,成了怨恨其他国家的狂热民族主义者。只有少数人在坚持抵制战争,因此这些人遭受了各种苦难,包括长期监禁。

战争结束后,1919年,列宁莫斯科成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工人联合会。它是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组织,只有宣过誓的共产主义者才能加入。如今它依然存在着,被称为“第三国际”(Third International)[1]。第二国际残留的一些人在战后慢慢地又聚到了一起。一部分人联合起来,加入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但大部分人强烈厌恶莫斯科以及第三国际的纲领,拒绝靠近莫斯科。他们重新恢复了第二国际,这个组织如今也依然存在着。因此目前有两个国际工人组织,即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奇怪的是,尽管两者都奉行马克思主义,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各自的解读,而且他们相互之间的怨恨甚至比对共同敌人——资本主义的怨恨还要大。

这两个国际工人联合会并没有将世界上所有的工会和工人组织都包括进来。许多工会和工人组织并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个联合会。美国工会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保守,因此他们与两个联合会保持着距离。印度工会也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个联合会。不过你也许知道《国际歌》(Internationale),它是全世界公认的工人与社会主义者之歌。

[1] 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1943年被斯大林解散。——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