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观

探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观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是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条件、方法和策略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区别,是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不同。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主义观察历史,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永恒正义”的要求和表现。

探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是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条件、方法和策略的学说。

1.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区别,是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

(1)社会主义的原意和分期。社会主义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喜好社交的、同伙的、集体的意思。它表示在一种社会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社会主义是人们对现存的不合理社会的否定。

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的,他们并没有严格区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说,他与马克思写作宣言时,不能把它叫作社会主义宣言,是因为他们要与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和其他庸俗社会主义者相区别。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庸俗社会主义,都是有教养的、有身份的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很明显,这仅仅是就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所进行的区别,而不是从社会制度方面的区别。对于社会制度,马克思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还有很多弊病,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而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列宁把社会主义明确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1920年,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说:“从共产主义的观点看来,否定政党就意味着从资本主义崩溃前夜(在德国)跳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而不是进到它的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后的第三年)还刚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过渡的最初阶段。”[56]当然,按照辩证法,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社会主义也可再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分为不同的阶段。但是,不论怎么划分,只要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某个阶段,它就必须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空想社会主义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原理出发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从“理性”出发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57]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必然产生出与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当然,在这个社会阶段也会产生出不同的新观念,这是由于在旧社会内部存在有新社会的因素造成的。消除现实社会弊端的“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58]。如果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出现了某一个英雄人物,带领群众改变了社会现状,那么他必然是发现了改变社会的有效方法。科学社会主义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也不否定顺应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的作用。

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它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一切人类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是从天才人物的头脑中设计出来的。他们认为,只要天才人物出现,设计出合理的社会秩序,理想的社会就会出现。如果500年前产生出这样的天才人物,他就能使人类免去500年的迷雾、斗争和痛苦。所以,他们寄希望于救世主,寄希望于神仙、皇帝、有钱人、富人,甚至寄希望于制造人间罪恶的剥削者。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主义观察历史,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也决定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也逐步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简言之,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为什么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支撑。

空想社会主义则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不能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揭示资本主义不合理制度灭亡的必然性。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永恒正义”的要求和表现。早期的社会主义启蒙思想家看到,在他们生活的社会里,那些整日劳作的人,连养家糊口都难,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认为这很不公正、很不公平、很不合理。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刻画出了一个平等、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图景。至于这样的社会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他们不知道。这与他们生活年代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关。在人类历史上,不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如何,只要出现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不合理现象,就必然会产生消灭不合理现象的思想。比如,中国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大声疾呼,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仁爱、和谐的大同世界。但是,由于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使人民广泛联系的地步,这种空想的小农的封建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实现。中外历史上的很多次农民起义,也多是以实现“等富贵,均贫贱”为号召的,但那些起义的农民往往在打碎了一个旧王朝后,再建立一个新王朝。早期空想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这种生产力和当时残酷现实的反映。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看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号召的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一同向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在所谓的理性国家实现后,社会弊病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也表现得更为恶劣。恩格斯说:“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59]恩格斯指出:永久的和平许诺变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贫富对立更加尖锐,财产自由变为小资产阶级和小农失去财产的自由,劳动群众的贫穷和困苦成了社会的生存条件,金钱日益成为社会的唯一纽带,犯罪一年比一年增加,资产阶级罪恶更加猖獗,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初夜权从封建领主手中转到资产阶级工厂主手中,卖淫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婚姻本身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法律承认的卖淫的形式,并且以不胜枚举的通奸作为补充。恩格斯说:“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60]为什么现实和理性之间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61]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是随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62]因而,空想家们关于新的社会制度的设计一开始就注定要陷入空想。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空想社会主义企图以阶级调和解决问题。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促进事物转化的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蕴含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是指为了他人和社会需要的生产而不是为了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本家生产商品,不是为了个人消费,而是为了社会消费。社会化的生产应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相适应,但是,生产资料却是私人占有。这一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秩序状态之间的对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这种矛盾尖锐化的典型表现。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阶级斗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方法。

空想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却对此认识不清,他们希望通过阶级调和解决矛盾。他们认为,只要富人、资本家、权贵发发善心,让可怜的穷人少受点苦难,世界就会立刻和谐,社会就会马上大同。事实粉碎了他们的迷梦。比如,在法国丝织业中心的里昂,工人每天劳动15~18个小时,所得的工资只够买一磅面包。工人们骨瘦如柴,养不活妻儿老小,童工大多在繁重的劳动中活不到10岁。实在活不下去了,法国里昂工人于1831年11月举行了武装起义,但遭到了资产阶级的残酷镇压。从善良愿望出发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的本性不了解,对资本主义弊病的原因不了解,对社会变革的原因不了解,对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不了解,对解决资本主义弊病的方法也就想当然了。

2.科学社会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丝丝入扣的逻辑和数理演绎,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为什么要进行斗争,这两个阶级的斗争为什么是尖锐的。马克思以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论证了劳动者是如何创造财富的;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家的;人数众多的无产者为什么创造了财富但不占有财富;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一方面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工人的贫困交加,这种两极分化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引起的,因此,一定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为消除这种生产的弊端和减少浪费,社会生产必须要有计划。人类如果要想走上平等、公正、公平、民主、自由的道路,需要经过漫长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发展过程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其结果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工人阶级解放的目标、道路、方法和手段。恩格斯于1886年11月5日在《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6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不但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科学地说明了工人为什么整日劳作却摆脱不了苦难,而资本家却能不劳而获,说明了世界产生不公的根源,指出了工人阶级的目标及其获得解放的道路、方法和手段。而空想社会主义对此则是一无所知的。

工人阶级的目标,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道路,是他们首先取得国家统治权,实行人民民主,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64]“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65]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方法和手段,依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但有些原则是共同的。例如,工人阶级必须要联合起来。“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66]工人阶级要组织起来,结成政党;工人阶级政党要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工人阶级政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排除使用暴力。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在反革命举起屠刀的时候,工人阶级要以暴力反抗,使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不止一次说过,如果反动阶级没有采用暴力镇压,则工人阶级也可采用和平手段达到目的。各国工人阶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斗争策略。马克思说:“例如,在英国,显示自己政治力量的途径对工人阶级是敞开的。在和平的宣传鼓动能更快更可靠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地方,举行起义就是发疯。在法国,迫害性的法律成百上千,阶级对立你死我活,这使得社会战争这种暴力解决办法成为不可避免。”[67]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要与旧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与内部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斗争,被压迫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解放自己,等等。

4.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非常具体。比如,在理想的社会里,人们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什么时间干什么活,什么时间休息,都设计得很详细。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并没有作出具体的描述。他们设想:将来的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的,建立于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一个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是一个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归个人的社会;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之后进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段;未来社会实行有计划的生产,以减少浪费;未来社会第一阶段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还保留资产阶级法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设想仅是一般原则和努力方向,这些设想的实现和实现程度,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9-46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9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3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03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6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6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5-76页。

[12]施晓慧:《鲜花献给马克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9日第7版。

[13]穆方顺:《意大利思想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光明日报》2005年7月20日第12版。

[14]施晓慧:《鲜花献给马克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9日第7版。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2-243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28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7页。(www.xing528.com)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1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3页。

[3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0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25页。

[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页。

[3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页。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页。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7-138页。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0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7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8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4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413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60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6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8页。

[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31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3页。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0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页。

[56]《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4页。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9-420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98页。

[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76页。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79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80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80-781页。

[6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页。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9页。

[6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