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探秘务本堂的历史文化

一个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探秘务本堂的历史文化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务本堂是培田很重要的一座民居建筑。务本堂建筑规模不大,但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务本堂的主人是培田吴氏十八世吴昌风,即五亭公,五亭公家族是培田晚清年间的望族之一。务本堂没有过多的雕刻和装饰,但梁柱和窗棂等重点部位的雕刻工艺精细,图案精美。务本堂的外大门是一座砖砌独立门楼,四柱三间三楼式,造型端庄大方。务本堂院落一侧琉璃花格组成的花墙,与横屋内小侧厅呼应,配以花坛小水池,形成独特雅致的景观。

一个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探秘务本堂的历史文化

务本堂是培田很重要的一座民居建筑。坐落于培田古街,与双善堂、官厅为邻,占地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该宅为不规则平面,大门朝北,中轴线坐西朝东,中轴线位置为宇坪、内大门及门厅(下厅)、天井、上厅(祖堂);左右两边横屋不对称设置,右侧横屋有房十余间(含侧厅)三个天井,左侧横屋只有房四五间,一个天井。沿街有三间小店面,东南端就是位于老街十字路口、景观独特的“三角店”,这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的。

务本堂建筑规模不大,但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务本堂的主人是培田吴氏十八世吴昌风(又名灿书,字化云,号五亭,1816—1892),即五亭公,五亭公家族是培田晚清年间的望族之一。五亭公因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而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光绪版《培田族谱》刊有多篇文章记载五亭公事迹。

务本堂于清光绪丙子(1876)开工,丁丑(1877)建成。迁居后,三个儿子学业都有进展。1892年,三子吴拔桢考中“进士”,是培田吴氏家族最大的光荣,大门口就挂上了象征家族荣耀的“进士”牌匾。

务本堂没有过多的雕刻和装饰,但梁柱和窗棂等重点部位的雕刻工艺精细,图案精美。厅堂正中悬挂着的“务本堂”牌匾,字迹苍劲有力;正厅两边对联牌匾“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是王羲之的集字联;下厅两侧的联匾“存忠孝心,行仁义事”是朱熹的联句。体现当年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www.xing528.com)

务本堂的外大门是一座砖砌独立门楼,四柱三间三楼式,造型端庄大方。门楼上中间门额上题写的是“秀耸云山”,两边对联是“奎娄高映文昌府,松竹长参至德门”和“天贶一条银水活,祖贻数仞雉墙□”(因墙破损,缺一字),门楣题字和门口对联都很有文化品位。

务本堂院落一侧琉璃花格组成的花墙,与横屋内小侧厅呼应,配以花坛水池,形成独特雅致的景观。两边横屋通过分隔,形成四个相对独立又可以连通的住宅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小厅、天井、花坛。整座建筑布局合理,设计典雅,施工精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