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述堂:清代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

继述堂:清代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述堂,吴昌同家族财产。清道光年间培田富商,因子侄为官,朝廷“诰封奉直大夫,晋赠昭武大夫”,故继述堂又称“大夫第”。寥寥几十字,说明清楚了继述堂的规模、建造时间、耗费资金材料等等。继述堂的正房两侧是横屋,采用左一右三的不对称布置。当地人又称继述堂为“一亭公祠”,但该屋不是祠堂,而是兼有祭祀功能的所谓“祠屋合一”住宅。

继述堂:清代建筑师镜头下的故乡培田

继述堂,吴昌同家族财产。吴昌同(1797—1873),字化行,号一亭,当地吴氏十八世祖。清道光年间培田富商,因子侄为官,朝廷“诰封奉直大夫,晋赠昭武大夫”,故继述堂又称“大夫第”。该宅是培田最大的“九厅十八井”宅院,也是闽西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民居之一。

1906年刊印的《培田族谱·继述堂记》载:该宅“创于甲申(1884)之夏,成于甲午(1894)之冬,十一年中,经之营之,轮焉奂焉”。“集十余家之基业,萃十余山之树木,费二三万之巨赀,成百余间之广厦”。寥寥几十字,说明清楚了继述堂的规模、建造时间、耗费资金材料等等。

继述堂共四进、三堂、四横屋(左一右三),远不止九厅十八井,而是有十八个厅堂,二十四个天井,一百零八个房间,占地达6900平方米。大门外有300多平方米的外宇坪,坪中原有石狮、石鼓、石桅杆,前面还有半月形水塘。大门为牌坊式,门额上题“三台拱瑞”四个大字。

大门内是门厅,而后是占地250多平方米的内宇坪(庭院)。大门内庭院两侧设有带花窗的侧厅,自成小天井布局。经过庭院进入二门,门楣上书“大夫第”,门内为下厅,过天井上台阶是正厅。下厅、正厅、两厢可联成一体,用于主人会客、宴请、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再过一个天井进入的是上厅,上厅主要用于祭祀和主人生活起居,后墙正中为神龛,上奉历代祖先,下奉土地神明。(www.xing528.com)

继述堂的正房两侧是横屋,采用左一右三的不对称布置。横屋通过合理分隔,形成多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的生活空间。朝内宇坪的横屋,做成花厅小院,用透空琉璃花墙与内宇坪隔开,有鱼池花卉、楹联壁画,十分儒雅和舒适。四列横屋房间众多,但朝向好、光线足、空间大,多采用了一厅两房布局,很为宜居。

当地人又称继述堂为“一亭公祠”,但该屋不是祠堂,而是兼有祭祀功能的所谓“祠屋合一”住宅。清康乾以后,由于人口增加,乡村建房用地日趋紧张,这种将住宅和祠堂合并的做法,在闽西地区普遍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