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古陶瓷研究:形制和特征的发现

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古陶瓷研究:形制和特征的发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参看博物馆同类藏品,可以发现这类花枕具有如下共同特征:(一)从造型上看,皆为如意云头形,少见其他形制。至于在枕底部,有文章指出以篦划水波纹为饰,[5]可能是在制作时留下形成的,不具备普遍特征,在枕类底部除发现有印、划款外,有装饰的不常见,因此能否将其作为装饰纹样来看待,还需探讨。(五)底部刻划有“裴家花枕”或“杜家花枕”字样,也有不刻款,字体随意、流利,尚未发现有戳印而成的底款现象。

艺术考古论集·2018卷 古陶瓷研究:形制和特征的发现

在业已发现的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诸多花枕中,据初步统计,目前所见于各博物馆及有关单位的花枕如下(见表1):

表1 目前所见于各博物馆及相关单位的花枕

图1 绿釉“裴家花枕”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图2 绿釉“裴家花枕”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藏

经过比对和分析发现,这类花枕具备以下一些共同特征,现将其分析如下:以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棕釉绞胎“杜家花枕”为例:“枕作如意形,高11.2厘米,长22.1厘米,宽13.2厘米。面、壁和底的边缘均刻划弦纹两道。枕面中心镶嵌纹理细密的绞胎圆花一朵,左右两侧对称镶嵌褐色圆斑和绞胎扇形花纹两组。从图案看,扇形花纹当为圆花的四分之一,其余空间填以密集的戳印圆圈、三角、放射线等纹样。枕壁亦戳印圆圈和放射线(姑且称之为‘太阳纹’,以下沿用此名称)。枕底刻划篦状水波纹,其上阴刻‘杜家花枕’四字。枕通体施低温棕釉,惟底部颜色稍淡,留有三个支烧痕。”[2]

参看博物馆同类藏品,可以发现这类花枕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从造型上看,皆为如意云头形,少见其他形制。(www.xing528.com)

(二)釉装饰:在胎体上施低温黄釉(也有称棕黄釉的)或绿釉,都是单色釉,没有发现在胎体上施二色或多色釉现象。

图3 黄冶窑出土的黄釉绞胎枕,长12.5—14厘米,宽9.9厘米,高6—7.2厘米

(三)长度皆在20厘米以上。巩义市黄冶窑唐代晚期出土的绞胎瓷枕在12—14厘米之间[3],与花枕长度在20厘米以上相比,尺寸上稍小。有学者在探讨我国古代陶瓷枕的发展演变时,总结出了“唐代瓷枕小,宋代瓷枕大,金(南宋)、元瓷枕千变万化”[4]的规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四)胎体装饰丰富多样:该类花枕的胎体装饰方法较为独特,制作工艺精细,过程复杂。其基本特征为:在枕面上镶嵌由绞胎工艺形成稍大的圆形或扇形花纹三至四个,周边空间填以较小三角纹、圆圈纹组成的太阳纹,分布以围绕圆形或扇形花纹为中心,其余则填充空白区域,枕墙周围也饰以三角纹、圆圈纹组成的太阳纹,相比于枕面,枕墙上的太阳纹比较有规则,排列较有序,同时,在枕面和枕墙周边以细条状纹为饰。至于在枕底部,有文章指出以篦划水波纹为饰,[5]可能是在制作时留下形成的,不具备普遍特征,在枕类底部除发现有印、划款外,有装饰的不常见,因此能否将其作为装饰纹样来看待,还需探讨。

(五)底部刻划有“裴家花枕”或“杜家花枕”字样,也有不刻款,字体随意、流利,尚未发现有戳印而成的底款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