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辘轳:老物件中的浪漫邂逅

辘轳:老物件中的浪漫邂逅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常见的辘轳有三只脚,三点构成平面稳妥地立在井口。据民间调查,在近海地区过去是没有使用辘轳的,仅见于曹妃甸北部的六农场、八农场及其以北的平原地区和北部山区。在古代,官宦之家常常在井边装有雕饰精美的栏杆,这样的井被称为“金井”,“辘轳金井”所体现的多是一种怀人、闺怨的感伤情绪。以辘轳金井为背景,写出与一位美丽女子刻骨铭心的邂逅,读后让人伤感。

辘轳:老物件中的浪漫邂逅

在先秦时期民间的《击壤歌》中说:“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这首民歌描述了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和百姓凿井耕田的幸福生活

古代的时候,农业及生活引水灌溉器具种类甚多,如水车等,但水车只适合于引取河渠湖泊之水,如果汲取地下水井之水,则需要能垂直升降的汲水装置。我国最早发明的简单垂直汲水器具为桔槔(读gāo),以杠杆原理使汲水更为省力,《庄子·外篇·天地》即有记载。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辘轳,到春秋时期就已经十分流行。《中国古代名物大典》这样释义:“辘轳,汲取井水起重具,今农村仍用。在井上设支架,上装手柄摇转木轴,轴上绕绳索,两端各挂一水桶(或一端挂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汲取井水,是现代起重绞车之雏形。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井,别作桔槔、辘轳。’元代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灌溉门》:‘辘轳,缠绠械也。’《唐韵》‘圆转木也。’《集韵》作‘椟辘,汲水木也。’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于毂,引取汲器。或用双绠而逆顺交转年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上上下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凡汲于井上,取其俯仰,则桔槔;取其圆转,则辘轳,皆挈水械也。然桔槔绠短而汲浅,独辘轳深浅俱适其宜也。”辘轳根据简单的杠杆和轮轴原理相结合而成,可以满足深井汲水的要求,其特点是将桔槔的单向用力方式改为循环用力。与桔槔相比,辘轳的优点是汲水深浅都可以使用,省力又省时,其缺点是制造相对复杂,位移相对不便。

辘轳流行于北方地区,它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曾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的引水灌溉上。辘轳的使用在我国时间长久,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出结构相当合理的辘轳。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就有辘轳这种简单机械功能阐释分析,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辘轳是轮轴的一种,是省力杠杆。辘轳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线,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转速。这让学生们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分析,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前,在我国北方缺水的地区,仍在使用辘轳提水灌溉土地,一些山区也还使用它从深井中提水,以供生活饮用。常见的辘轳有三只脚,三点构成平面稳妥地立在井口。辘轳有脚也有头,叫辘轳头,是一块圆硬木,中有轴孔,穿在轴上,上绕绳索,绳头上系水斗,头上嵌一摇把,算是它的胳膊,一般用杨柳木制成,木把歪成一定角度。水斗亦称柳斗,为耐腐蚀的柳条编制,遇水膨胀,极有韧性,又耐磨耐磕碰,底是圆底,口有横梁,梁上装有铁环,拴辘轳绳之用。据民间调查,在近海地区过去是没有使用辘轳的,仅见于曹妃甸北部的六农场、八农场及其以北的平原地区和北部山区。

由于辘轳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辘轳作为一个意象,经常与“金井”等结合在一起,以表达各种情感。在古代,官宦之家常常在井边装有雕饰精美的栏杆,这样的井被称为“金井”,“辘轳金井”所体现的多是一种怀人、闺怨的感伤情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如梦令》云:“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以辘轳金井为背景,写出与一位美丽女子刻骨铭心的邂逅,读后让人伤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