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排子车:传统古早老物件,曾是麦收季节的必备工具

排子车:传统古早老物件,曾是麦收季节的必备工具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子车由车框和车轮两部分组成,车框也称车排子,两边向前延伸为车把,或叫车辕,其空当是按成人身体宽度定制的。过去的麦收季节,排子车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拉到场里去。排子车与畜力驾驶的大车构造和样式大体相同,只是车辕适合人的双臂。后来逐步有了汽车,排子车仍然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排子车的拉法一般是一人驾辕,另有一至二人拉套。那时排子车大都是拉货,后来多为人搬家,这成了排子车的一项主要业务。

排子车:传统古早老物件,曾是麦收季节的必备工具

排子车,又称架子车、板车,一种人力双轮木板车,一般用来搬运货物,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一种重要的载重和运输工具。耕种时节拉粪、拉种子,收获时节拉庄稼、拉柴草,基础建设时拉土、拉砖,农闲走亲戚、拉老人孩子……它构造简单,驾驭轻便,几乎家家必备。

排子车由车框和车轮两部分组成,车框也称车排子,两边向前延伸为车把,或叫车辕,其空当是按成人身体宽度定制的。车排子正对着轱辘的位置左右各有高约40厘米、宽约1米的栏杆。车框一般都选用槐榆之类硬木料,横撑、车帮、车底也都尽可能选用好的材料。车轮是实心横杠钢圈钢条、橡胶轮胎。不用时通常将车框立起来靠墙而放,车轮则由孩子们推着横杠跑着玩,或者被大人们当杠铃举起落下比力量,然后被放置在厢房屋的角落处。

过去的麦收季节,排子车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拉到场里去。主人会将长木棍横着绑在车帮上来延展车的宽度,车尾处带着两根长长的绳。把车拉到麦地里,让一个孩子扶住车把保持平衡,大人则用木杈或铁杈将麦铺子规矩有序地摆放在车上,装满后,将车尾处的绳子又甩到车前,刹紧后系在车把上。有经验的庄稼汉能把麦子装成一座小山,只留下车把前端仅有的一点空间供驾驶之用。车夫通常都是男性,拉载重的车时就得把身子弓起来,努力前倾,才能把车拉动。头是一定要埋下的,这才符合力学原理。“文革”中有一句话叫“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大概就是从拉排子车上得到的灵感。

排子车与畜力驾驶的大车构造和样式大体相同,只是车辕适合人的双臂。早先是木轮,木轮圆周外镶弧形铁瓦,以后逐步改成铁轴、钢圈辐条、有滚珠轴承又可充气的橡胶轮胎。这种车在老北京城也很流行,旧时俗称怂(读sónɡ)人车,在北京方言里有讥笑人软弱无能的意思,由此推断,拉这种车的人多是社会最底层无其他特长、只会卖苦力的老实人。(www.xing528.com)

在过去没有汽车的时代,北京城内运输和搬家很多是依靠排子车。后来逐步有了汽车,排子车仍然存在了相当长的时期。排子车的拉法一般是一人驾辕,另有一至二人拉套。那时排子车大都是拉货,后来多为人搬家,这成了排子车的一项主要业务。据说在相对固定的胡同口外摆一排排子车,留一个人看着,其余的人可以到茶馆坐着喝茶。主顾可以跟胡同口留下的那个人讲活儿,也可以到茶馆找那伙人去讲,把东西交他们搬运是可靠的,因此受到市人的信任。

岁月更迭,时过境迁,京城早已没有了排子车的踪影,农村也没人再使用排子车了,取而代之的是拖拉机、三轮车等现代运输工具。俗话说,“七十二行,板车为主。”不知是指板车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还是指身强力壮的拉车汉子,其驾车下坡时威风凛凛的潇洒姿态令人难忘。板车早已被挤出了城乡运输行业,世上再也难见到板车主们倔强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