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蚊罩,夜夜安眠不被蚊子干扰

蚊罩,夜夜安眠不被蚊子干扰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杀虫剂大量使用之前,人类对蚊子的战略基本上以防御为主,蚊帐便是首选之物。为了防止蚊子叮咬,家家户户必须置办蚊帐,以把猖狂肆虐的蚊子隔在外面。要想夜夜不受蚊子袭扰,最离不开的就是蚊帐。自古以来的防蚊之具就是蚊帐,最早称裯或帱。屋里炕上好在早早挂起蚊帐,形成闭合的空间,就可高枕无忧,夜夜酣眠。这时的蚊子也终于明白,蚊帐的渐渐稀少甚至几近消失,并不意味着人蚊战争的结束,只不过人类从防御转向了进攻。

蚊罩,夜夜安眠不被蚊子干扰

记得唐山大地震之前正在读初中,居住的草房虽然是正房,但开间小,屋顶低,夏季睡觉前还必先扯下那陈旧、厚实、闷热的蚊帐。酷热难挨时,奶奶不时地摇着蒲扇,让我不知不觉间进入梦乡。

曹妃甸因为水多,才会滋生很多蚊子。蚊子是人类的大敌,但卑贱者不灭,恐龙已经绝种许多世纪了,蚊子还顽强地活着。在杀虫剂大量使用之前,人类对蚊子的战略基本上以防御为主,蚊帐便是首选之物。为了防止蚊子叮咬,家家户户必须置办蚊帐,以把猖狂肆虐的蚊子隔在外面。蚊帐是挂在房顶上的,在两边的栿上钉钉子扯线挂起来,长宽与土炕一样,高一米三四上下,放下后四周要压在褥子底下。要想夜夜不受蚊子袭扰,最离不开的就是蚊帐。老父亲曾告诉,1947年,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和“伙会儿”对冀东路南解放区的袭扰,村民有大半年时间夜晚不敢在家里睡觉。不论夜里在哪里安歇,蚊帐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会儿也待不住,更睡不安。

旧时的蚊帐是手工织成的,全棉线,线粗布厚,透气性差,不耐水洗,完全不像当下市场上出售的那种化纤纱布精致而轻便。母亲年轻时是纺线织布的能手,我的民间调查每次都是从她开始。母亲说,做一个好蚊帐不难,织好蚊帐布缝合起来就是了,关键是把布织好,乡间称之为蚊帐布。

织蚊帐布与织普通布的过程完全一样,须从纺线时做起,到拐线、煮线、络线,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细致。区别是从走绺儿开始。平时织布,如果布幅为1.5尺,经线480根,织蚊帐布就要减少一半,为240根线。即在相布掏缯时,每隔一个注眼儿穿一根线,掏入缯时也要隔一条缝,这样形成的经线都是有空隙和距离的。织布时,穿梭之后,不能像织普通布可以一手执机并可以用力往怀里拉,必须双手执机,要均匀地轻拉,而且眼睛一定要盯住,将纬线拉至与经线同等的间隙后,停止,双脚踏机再穿梭引入下一条线。如此反复,手、脚、眼并用,才能织出纬线匀称的蚊帐布,形成密密麻麻的2毫米左右的布眼,太密就织“瞎”了,不透气,织得太稀不仅不美观,也防不了蚊子。布幅之间每隔3寸多也要织紧密,掏缯时,事先每幅中夹两条粗纬线,一般是3条不留空隙,这样织出的面幅就是带大方格筋骨的,以增加其坚固性。蚊帐布织成之后,每一幅的两边总要缝制连接在一起,都设置那么稀疏,就无法缝制或缝制后就不结实了。

蚊为人类一害,古人对此认识深刻。2000多年前,《庄子·天远篇》云:“蚊虻噆(读zǎn)肤,则通昔(夕)不寐矣。”自古以来的防蚊之具就是蚊帐,最早称裯或帱。《诗经》有“肃肃宵征,抱与裯”之句。《南史·崔祖思传》曰:“宋武节俭过人,张妃房唯碧绡蚊帱,三齐苮(读xiān)席。”在统治阶层,蚊帐多用锦、罗、纱、缣、绮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至于平民百姓则多用葛布等帐子。宋代陆游《夏日杂题》诗云:“新缝细葛作蚊裯,簟(读diàn)展风漪凛欲秋。”(www.xing528.com)

二十四孝中有“恣蚊饱血”之说,“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爱亲之心虽至,人道之心却惨矣。

旧时曾有“唐海三宗宝”之说:“蚊子小咬泥粘脚”,蚊子居首位,天一擦黑的时候会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仿佛伸手就可以抓到一把。屋里炕上好在早早挂起蚊帐,形成闭合的空间,就可高枕无忧,夜夜酣眠。尽管外面飞蚊云起,蚊声如雷,但能奈我何?

近三四十年来,蚊子和人类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等媒体广告中,喷雾灭蚊剂杀气腾腾,电热灭蚊器散发幽香,低压电灭蚊拍更是随时准备着狙击空中过往的飞客。这时的蚊子也终于明白,蚊帐的渐渐稀少甚至几近消失,并不意味着人蚊战争的结束,只不过人类从防御转向了进攻。而人是无敌的,这个趋势已越来越明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