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连环画:古老艺术到现代繁荣

中国连环画:古老艺术到现代繁荣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以连续的多幅画面,并通过文字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幼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绣像流行,至民国时期连环画迅速发展,并出现连环图画这一名称,后改为连环画。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文艺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创刊发行《连环画报》,重组美术出版机构,使连环画的创作、出版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

中国连环画:古老艺术到现代繁荣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有谁不记得当年的小人儿书呢?那个时候,凡是有小孩子的家里,哪一家没有几本小人儿书? 小人儿书是俗称,这个“小人儿”读音必须儿化,否则成了“小人”了,它的官名叫连环画,早年是每个孩子的至爱。

记忆里最清楚的,是那些画着浓眉大眼、威风凛凛的解放军,獐头鼠目、满脸谄笑的地主分子,还有画着牛虻、保尔的外国英雄,以及画着娘子军、铁道游击队的生动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读字为主的时代,读图显得奢侈,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曾是我儿时最亲密的伙伴,胜过一切好玩的玩具,也是最珍贵的收藏,是我认识汉字、触摸历史、感受文学美术的最初始的教材,是我回忆中最美好的、也是最独特的一部分。

那是一个“读书无用论”泛滥的时代,特别是偏远农村,没有几户人家有书的,书和报就显得稀缺而又宝贵。儿时常跟父亲去本家一位大叔家串门,曾记得在他家的炕边有一本翻烂的小人儿书,虽然缺皮少页,但丝毫也不妨碍我的阅读热情,照样如获至宝,趴在炕上一遍遍欣赏。后来才知道那是《洋葱头历险记》,是故事性极强的童话故事,相当引人入胜,这是我有记忆以来所接触的第一本小人儿书。我自己拥有的第一本名叫《三条石血泪史》,分明就是那个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我至今不明白,父亲去一趟天津,带回的礼物竟是一本政治色彩如此浓厚的小人儿书。那时刚上小学,字还认不全,就到村街上找认字多的一位老人李学强给我和小伙伴念,等于“忆苦思甜”了。后来,我上网搜寻了一下,这本书是天津美术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很是迎合“大形势”,目前在连环画收藏市场已价值不菲了。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以连续的多幅画面,并通过文字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幼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魏晋时期的卷轴画也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随着宋代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出现大量刊印的白描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大致定形。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绣像流行,至民国时期连环画迅速发展,并出现连环图画这一名称,后改为连环画。题材上除传统的古典文学神话传说之外,舞台戏剧也受到民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文艺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创刊发行《连环画报》,重组美术出版机构,使连环画的创作、出版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连环画艺术也迎来第二个繁荣期,题材更加广泛,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彩色作品也十分精美。(www.xing528.com)

最为难忘的是过去那些小开本的连环画,虽然受到当时印刷条件限制,用纸也略粗糙,但人物刻画之精之美是无与伦比的。原来,那时的小人儿书大都是名家所画,“大”家画“小”书,而且都是用心血来画的,绝无粗制滥造。因为喜欢收藏的原因,我也关注了一下连环画的收藏市场,戴敦邦《逼上梁山》彩绘连环画16幅,在2004年北京荣宝斋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以22万元成交;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召树屯和喃诺娜》彩墨连环画原稿,在2005年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以1100万元成交;在2006年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沈尧伊创作的926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纪录。

哪一种艺术成为收藏,便表明哪一种艺术成为了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命运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的社会在变化,传播故事的方式也在改变,我们也应正视连环画的风光不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