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驴皮影——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驴皮影——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皮影为驴皮所制,故民间直呼为驴皮影。皮影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因为皮影戏是在特定的平面幕布舞台上演出,必须紧贴在幕布背面,故其造型只能采用正侧面刻画方法,强调以空代实、空实相映。皮影是中国汉族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城乡百姓喜闻乐见。

驴皮影——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过去流行于冀东沿海地区的大眼车轱辘名曰“连轴转”,用“四个车轱辘、一副棺材板”就可以搭影台子,即指用两辆大车的轴、轮和几块攒棺材的厚木板共同搭建一座唱影的戏台,或者直接由两辆大眼车就足以支撑起一个的舞台。影窗大约2米,扯上一块白色幕布,操作者在幕后耍影人表演,台子两侧再以帆布遮挡。这便是旧时农村搭台唱影的景象,依然让老人们记忆犹新。

“皮影,中国民间皮影戏所用的一种皮制人物形象。其刻制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等关节是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的,表演时能够活动自如”(《辞海》)。它属于中国传统偶戏的一种,偶戏除皮影戏外,还有布袋戏和傀儡戏等,不同于布袋戏和傀儡戏的立体表现艺术,皮影戏是借助于一面影窗,利用灯光的照射,将皮偶影射出来,并配合音乐和唱白来表现戏剧故事,是偶戏中唯一在舞台上表演的平面艺术。

“昌滦乐”(昌黎、滦州和乐亭)诸县区因位于河北东部和北京之东,故称冀东、京东,外地人戏称这三地为“老呔儿”,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滦州皮影、滦州影,或者呔儿影,新中国成立后又有唐山皮影之谓。因皮影为驴皮所制,故民间直呼为驴皮影。在那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的城市和乡村,这种民间工艺与戏曲艺术巧妙结合的表演形式,曾经倾倒千千万万的冀东乃至京津秦及东北人。

皮影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其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皮影制作一般有净皮、雕镂、着色、熨平、装订等程序。据老艺人介绍,用驴皮雕刻影人,不仅透明度强,韧性也好,结实耐用又易保管。滦州影人造型主要源于庙堂美术和民间纸扎、剪纸、砖刻和石雕,形象俊秀美丽,雕镂精细,刀纹之疏密、纹络之虚实、色彩之鲜艳、结构之严谨、对比之协调,都非常讲究,求细求工。人物角色与传统戏剧一样,分生、旦、净、末、丑,也有魔鬼和神仙等。作忠良者雕以正貌,奸邪者雕以丑形,视觉效果十分完美,给人以绚丽多姿、舒展流畅的美感。因为皮影戏是在特定的平面幕布舞台上演出,必须紧贴在幕布背面,故其造型只能采用正侧面刻画方法,强调以空代实、空实相映。(www.xing528.com)

脸谱是皮影的核心,一套皮影,脸谱可多达数百,而身谱可少至数十,不同的脸谱可以借用同一个身谱。雕刻艺人采用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尤其注重点、线、面的布局和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其脸谱与服饰形象、夸张且幽默,形成典型的“通天鼻,眉线高挑,眉梢弯曲回收与细长的丹凤眼相连,樱桃小口,下巴尖翘,五分脸,七分装”的审美效果。尺码为1尺左右,由细长的箭秆(高粱秫秸)操作。还有很多道具,大到山川城池,小到车轿舟马,应有尽有,惟妙惟肖。

皮影是中国汉族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城乡百姓喜闻乐见。可以想象,在先秦时我们的先人就有了这种智慧,而后经过汉朝的进一步改进,到了宋朝便已广泛传播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曾经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唱,亦人人喜听,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在电影发明之前,甚至在电影刚刚普及的时候,皮影戏都是民间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不要真人,就让几十个小小的皮影人物在围幔布幅之上演绎出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让人们陶醉其间,乐而忘返。皮影曾经的风光何时再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