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隐士:古老文化的思考

中国隐士:古老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隐士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高士传》记载,尧舜时代就有了许由这样的隐士,让他当天子都不愿当。隐逸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在中国,虽有佛教和道教的修行者,可大多数隐士并非出于宗教原因,而是文化原因,即对于世俗名利的厌恶,希望享受清静孤独的人生乐趣,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信念所致。现代隐士则是逃避现代文明负作用的一种自我保护者。这就是我国现代隐士存在的原因。

中国隐士:古老文化的思考

中国的隐士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高士传》记载,尧舜时代就有了许由这样的隐士,让他当天子都不愿当。后来历朝历代都有隐士,正史中也都有记载。隐逸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现象。在西方,隐士指基督教的苦修者,即住在远离人群的深山古寺中潜心修行的教徒。这主要是一种宗教活动。在中国,虽有佛教道教的修行者,可大多数隐士并非出于宗教原因,而是文化原因,即对于世俗名利的厌恶,希望享受清静孤独的人生乐趣,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信念所致。

隐士的一般特点是:

(1)受道家思想影响,淡泊名利、清静无为,远离官场和政治纷争。

(2)过简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不慕荣华富贵。

(3)以琴棋书画寄托情怀,在山林泉石中陶冶性情。

隐士有真假、高下之分。真隐士以隐居为归宿、目的,假隐士以隐居为手段来抬高身价,待价而沽,等待皇帝蒲轮安车来招引,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即所谓“终南捷径”。

即使是真隐士,也分几类,高下不等。(www.xing528.com)

第一类,是思想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不被同代人理解,也不屑于与俗众为伍,只能离群索居,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老庄等对人类文明持批判态度的人即属此类。他们不愿意身为物役,心为形役。

第二类,一些政治上受挫折而又不愿改变自己的信念、主张,不愿丧失人格的人。他们退而隐居,是一种人生策略,到政治形势变得对自己有利时,可能重返政坛。总之,把隐居作为独善其身的权宜之计。例如,范蠡张良的功成身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唐代李泌的三进三退;王夫之隐居著述;等等皆此类也。

第三类,生性喜欢个性自由者。他们想要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无忧无虑的散淡生活,不愿受人支配,不愿为名利而碌碌奔波、劳心伤神,便选择了隐居生活。例如,严光、严君平等。

第四类,自我封闭、性格怪异者。史书记载中有一些人,几十年不出家门,不愿意与外人接触,类似今天说的“宅男”。这种人并无哲学追求、政治失意等深层的文化动因,只是性格异于常人而已,归入隐士有点勉强。

隐逸文化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非主流文化,或反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就是人在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穿了就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反主流文化则竭力置身于社会竞争之外,给人们提供一种与主流文化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

现代隐士则是逃避现代文明负作用的一种自我保护者。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里,人感到物的压迫和快节奏生活、复杂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成为赚钱工具的异化感、自我的失落感,都使人希望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独立封闭的空间,静静地观照自己,寻回真实的自我。这就是我国现代隐士存在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