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人性与动物性、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永无停止之日。人生来有一种向下的惯性,或称之为还原力。遗传基因和惯性把人拉向动物,拉向野蛮,拉向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但为了人类不致重新沦为动物,这又是必需的。孝的问题根本上是养老问题,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反映出人类养老体制的变迁。动物不存在养老问题,任何动物个体在衰老死亡的过程中得不到后代和同类的救助,乌鸟反哺只是传说中的例外。

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儒家讲孝两千多年,为什么至今不孝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因为人性动物性、文明与野蛮之间的较量永无停止之日。人生来有一种向下的惯性,或称之为还原力。

人作为动物的历史有几亿年。

人作为野蛮人有三百万年。

人作为文明人不过一万年,五千年。

遗传基因和惯性把人拉向动物,拉向野蛮,拉向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这种如同地心引力一样的向下拉力十分巨大。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用宗教道德艺术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抗衡动物性的历史,是文明与野蛮拔河的历史。如果没有了文明的提升力,人就会重新变为动物。但如果文明过分压抑了野蛮,人的原始生命力就会受到压抑,导致人的衰亡。

儒家文化在当代的意义仍是与趋利如水走下的自然性抗争,把人拉回见利思义的文明境界中来。这种努力是悲壮的,如同西绪福斯推巨石上山一样,不见尽头,没有最终胜利。但为了人类不致重新沦为动物,这又是必需的。

孝的问题根本上是养老问题,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反映出人类养老体制的变迁。(www.xing528.com)

动物不存在养老问题,任何动物个体在衰老死亡的过程中得不到后代和同类的救助,乌鸟反哺只是传说中的例外

关于孝的产生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孝的时期,其特点是众人的老子众人疼。因为氏族社会实行家族养老,老人由部落集体承担供养的责任,对待老人好与坏是大家的事,个人不受指责。

笫二阶段是孝的产生发展期,其特点是由众人的老子没人疼变为个人的老子个人疼。这是人类社会养老体制的转型期。由于氏族社会解体,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逐渐形成,原来由氏族部落集体承担的养老责任分解为个体家庭的责任,类似于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老年人由他们的子女负责赡养。在这个转型的初期,许多子女由于传统观念和利益的考虑,不愿承担养老的责任。在他们脑子里还认为老人是大家的老人,凭什么让我们个人养活。结果是老人被遗弃的现象大量出现,即众人的老子没人疼。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不人道的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觉得非改变不可。一些政治家开始用法律制度来制止遗弃老人,思想家则设计出一些道德规范来鼓励善待老人,谴责弃老行为。孝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就这样产生了。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开始,个体家庭承包养老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实行的制度,孝的道德规范也在不断强化,个人的老子个人疼渐为大家接受,成了一种普遍的观念。

第三阶段是由个人养老变为社会养老,其特点是个人的老子社会疼。目前我国社会已开始进入这个新的转型期,血缘关系日渐淡化,养老成为社会公共事业,子女已渐渐不再担当养老的主要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