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五代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文明之母的划时代发明

隋唐五代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文明之母的划时代发明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雕版印刷术,在6世纪末的隋唐时期问世,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是在这充分而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应运而生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雕版印刷一般选用纹质细密的坚实的木材为原料,由于刻字印刷比手写传抄优越百倍,因而被不断推广传播。可以说,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学术文化的前进,因此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隋唐五代文化中的雕版印刷术:文明之母的划时代发明

在欧洲,使用拉丁字母,因此他们认为必需发展到活字版的应用,才算是印刷术的发明;在中国则不然,由于中国是不使用字母而使用单字的,因此只要有雕版的发明,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了。

雕版印刷术,在6世纪末的隋唐时期问世,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必须先具备纸张、笔、墨等物质条件,具备刻印的工艺技术,掌握反文印刷原理。这些物质条件在中国早已具备。纸发明于汉代,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普遍被采用。笔、墨在先秦时也已经使用。商代已有原始的笔,春秋时已能制造毛笔,在河南信阳的春秋晚期的楚墓中出土有毛笔。东汉时发明了人造松烟墨;3世纪时韦诞造的墨,“一点如漆”。松烟墨即是优良的书写原料,也是印刷的上好着色原料。中国的刻字技术历史悠久,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先秦以来的印玺、秦汉时代的刻石、晋代反写阳文凸字的砖志、梁代反写反刻阴文神通的石柱等,说明人们已掌握了熟练的反刻文字的刻凿技术。正是在这充分而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被誉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应运而生了。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www.xing528.com)

雕版印刷一般选用纹质细密的坚实的木材为原料,由于刻字印刷比手写传抄优越百倍,因而被不断推广传播。早期的印刷主要在民间进行。大致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宗教印刷,大量印刷佛像佛经。7世纪中叶,玄奘大量印刷普贤像,施于四方。1966年在朝鲜发现的刻本《陀罗尼经》,刻于704―751年,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学者们认为该经是在西安翻译和刻印的。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木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全卷完整无缺,且刻印技术已很成熟。其二是文学印刷,刻印诗集、音韵书和教学用书。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已印刷成书广为流传。雕版印制的《唐韵》5卷和《玉篇》30卷,说明多卷本书籍已大量印刷,并被由日本来华的名僧宗睿带回日本。唐末在成都还印有一些教学用书。在敦煌还发现有唐末印刷的《切韵》残页。其三是科技印刷,用于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书籍的印刷。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发明后,推广和发展很快,到9世纪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重要手工业部门,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科技文化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931年(即五代时期)冯道等倡议发起刻印儒家经典,之后刻印书籍成为政府的出版事业。这就为宋代印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雕版印刷的发明,对于当时文化传播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中国印刷术发明以后,很快传播到亚洲的友好邻邦,以后并对欧洲的印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学术文化的前进,因此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