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墨笔砚:隋唐五代文化》

《纸墨笔砚:隋唐五代文化》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云仙杂记》里引《成老伯墨经》说:“墨纹如履皮,磨之有油晕者,一两可染三万笔。”砚在纸发明以前,已经用砚来和墨或漆了。卫夫人之砚,据她的《笔阵图》说:“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柳公权“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纸墨笔砚的保养方法,在《云仙杂记》引《文房宝饰》里提到:“养笔以磂黄酒舒其毫;养纸

《纸墨笔砚:隋唐五代文化》

纸 木板印刷术的发展,促使纸张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而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要求造纸技术在质的方面更有所提高。唐五代的造纸技术,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的。

唐六典》卷二十《古藏署令》:“益府(成都府)之大小黄白麻纸,杭(州治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婺(州治金华,今浙江金华市)、衢(州治信安,今浙江衢县)、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县)等州之上细黄白状纸,均州(州治武当,今湖北均县)之大模纸,宣(州治宣城,今安徽宣城县)、衢等州之案纸、次纸,蒲州(州治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之百日油细薄白纸。”这都是作为贡品来收藏的。

《国史补》所载唐代著名产纸地:“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之六合笺,韶(州治曲江,今广东韶关市西北)之竹笺,蒲之白薄、重抄,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之滑薄,又宋(州治宋城,今河南商丘市南)亳(州治谯县,今安徽亳县)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又有茧纸。”亦都驰名全国。

墨 没有纸以前,就有墨了,竹简和绢素,都可以用墨来书写的。汉代用终南山之松来造墨,扶风渝麋县(今陕西汧阳县东)的墨,是非常驰名的。蔡质《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渝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曹植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斡。”可见用的是松烟。晋卫夫人王羲之的老师)《笔阵图》说:“墨取庐山松烟。”到了唐代,河北易州(州治今河北易县)和河东潞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的松烟,尤见名贵。《通典·食货典》,易州上谷郡,年贡墨二百梃;潞州上党郡,年贡墨三梃。大概都是松烟。到了五代的时候,南唐改用黄山松、黟山松、罗山松来制墨,用的基本上也是松烟。而松烟的缺点是色彩暗淡,无光泽,尽管重用胶漆,还是挽救不了这个缺点。到了唐代,“长安分石炭,上党结松心”(李峤诗),松烟之外,也采用油烟,尤其喜欢用桐油的煤烟来制墨,墨成,光泽逾于松烟。在《云仙杂记》里引《成老伯墨经》说:“墨纹如履皮,磨之有油晕者,一两可染三万笔。”又云:“墨染纸三年,字不昏暗者为上。”字不昏暗,用桐油烟煤逾于松烟煤。北宋“熙、丰(宋神宗熙宁元年至元丰八年,即1069—1085年)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辍耕录》),才正式发展以油烟来制墨。

笔 宣城制笔的笔工,在唐、五代,以诸葛氏最为著名。据宋叶梦得《避暑录》称:“笔出于宣州自唐,惟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据说南唐时,宜春王李从谦,“喜书札,学习二王楷法,用宣城诸葛笔,一枝酬以十金,劲妙甲当时”(陶谷《清异录》),当时一枝普通的笔,只值三个制钱,而诸葛氏之笔,一枝酬以十金,可以称为高级毛笔了。

笔管以竹最为适宜,《朝野签载》称:“欧阳通以象牙犀角为笔管。”《新唐书·欧阳询传》亦称:欧阳通“书亚于父,晚自矜重,以貍毛为笔,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实际上笔管应取轻便,不必一定要取金银牙犀来装饰,王羲之《笔经》云:“昔人或以瑠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

柳公权是一代书家,他有一帖云:“近蒙寄笔,深慰远情。但出锋太短,伤于劲硬。所要优柔,出锋须长,择毫须细,取管不在大,副切须齐。副齐则波掣有凭,管小则运动省力,毛细则点画无失,锋长则洪润自由。”(《杨升庵外集》录文)对笔的要求,可以说是很切实而全面的。(www.xing528.com)

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笔也成为举子的重要工具之一。《清异录》载:“唐世举子将入场,嗜利者争卖健毫圆笔,其价十倍,号定名笔。笔工每卖一枝,则录姓名,俟其荣捷,即诣门求阿堵,俗呼谢笔。”这也可说是笔史中一桩有趣味的故事。

砚 在纸发明以前,已经用砚来和墨或漆了。卫夫人之砚,据她的《笔阵图》说:“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晋仪注》:太子纳妃有漆砚。据米芾《砚史》:“今人有收得右军(王羲之)砚,其制与晋图画同,头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色紫类温岩,中凹成臼。”“又有收得智永砚,头微圆,又类箕象,中亦成凹矣。”“又参政苏文简家收唐画《唐太宗长孙后纳谏图》,宫人于玛瑙盘中托一圆头凤尾砚。”砚的形制,没有后世那样多样化。

柳公权“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旧唐书·柳公绰传弟公权附传》)。青州砚分青石和红丝石两类。“青州青石,色类歙,理皆不及,发墨不乏,有瓦砾之象。”“青州红丝石,弥佳,大抵色白而纹红者,慢发墨……纹理斑石赤者,不渍墨,发墨有光,而纹大不入看。”(米芾《砚史》)另一种说法,青州红丝石,“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李之彦《砚谱》)。《十国春秋》云:“江南主尤重红丝砚。”“歙砚,出于龙尾溪,以金星为宝。”(李之彦《砚谱》)歙砚亦称婺源砚,据宋人洪景伯《歙砚谱》称:“唐开元中,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叠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刊粗成砚。……至南唐中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石并烝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令。”宋人随笔:“南唐有国时,于歙州置砚务,选工之善者,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号砚务官。岁为官造砚有数。其砚四方而平浅者,南唐官砚也。其石尤精,制作亦不类今工之侈窳。”李之彦《砚谱》载:南唐“李后主得青石砚,墨池中有黄石如弹丸,水常满,终日用之不耗。”因为歙砚是南唐封域之内的产品,李氏自然要对它加以珍爱了。

李肇《国史补》称:“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端砚在唐代已很著名。唐诗人李贺有《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歌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据《端溪砚谱》载:端州治高要县,县东三十里有斧柯山,即砚岩也。“先至者曰下岩,下岩之上曰中岩,中岩之上曰上岩,自上岩转山之背,曰龙岩”,即唐取砚之所。又旧砚谱谓:端溪,水中石,色青;山半石,色紫;山顶石尤润,如猪肝色。李贺歌中的“踏天磨刀割紫云”,当是指山顶紫色之石。“暗洒苌弘冷血痕”,则指鸜鹆眼。僧齐己亦有《谢人惠端溪砚》诗,可知端溪砚在唐代已大量生产。

纸墨笔砚的保养方法,在《云仙杂记》引《文房宝饰》里提到:“养笔以磂黄酒舒其毫(并使其不蠹);养纸以芙蓉粉借其色(并使其不黦黄);养砚以文绫盖,贵乎隔尘(后世用漆匣);养墨以豹皮囊,贵乎还湿。”这几句都是很有经验的话。

纸墨笔砚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唐五代书法、绘画两项重要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艺术水平,就是在这个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