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口林:茶源地理·祁门惊艳滇藏风水林

水口林:茶源地理·祁门惊艳滇藏风水林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令人讶异的是,这片水口林栽种的是滇藏独有的滇楠。《祁门县志》记载,“村庄出口,均在溪流出口或两水交汇处,为一村财源、生气所系。水口务须紧密,……如有缺陷,须加改造以弥补,或筑楼亭,或挖塘建坝,或造桥植树,以增锁钥之势。水口必植林木,称风水林,乃全村生气之所凭”。为保护这全村的“命脉”,在古代,水口林都由宗祠来管理,并有专门的村规民约保护。

水口林:茶源地理·祁门惊艳滇藏风水林

文/杜松 摄影/Aya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富贵贫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唐《青囊序》)的说法。古人认为,水即是财富,作为“一方众水总出口处”的水口便成了关系全村人丁财富兴衰聚散的风水宝地,只有守住了水口,才能保住一村的人气与财气。古徽州人注重风水,村前水口处必有水口林守护一村命脉。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祁门的一些古村落里见到水口林,只是它在今天的地位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楠木林。

第一次走进水口林是在芦溪乡碧桃村,枝叶繁茂的古树成片地伫立在村口处,树干直耸云天,阊江如碧绿的彩练在旁边环绕而过。最令人讶异的是,这片水口林栽种的是滇藏独有的滇楠。

祁门原不产滇楠,这片林子却聚集了108株平均树高20米的百年滇楠,当中有一些还扎根于此长达两百年。在乡政府工作的小李说,这都源于“载公不远千里带滇楠”的故事:古时碧桃村有一人远赴云南做官,告老还乡之时把当地的楠木种子也一同带回,栽种于村前水口处,以防风防洪保风水。

楠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自古就是珍贵木材,眼前这片据说占地有十余亩的楠木林能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芦溪人许大哥说,当地村民原来都不知道这些是名贵的楠木,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发生偷伐木材拿去卖的事,2006年黄山市林业科技人员在调查中才意外发现了这片楠木林。现在,这片守护了碧桃村两百年的楠木林,也得到了电子眼24小时的守护。

当天傍晚,我们从芦溪坐过路火车回祁门县城,在去往月台的途中遇到两位热心的村民带路,从菜地走到树林,在没有路灯的一路上我们聊起天来,恰好他们都是碧桃村的,说起村前那片水口林,阿姨说:“以前我们都砍来烧柴的,大的小的都砍。”除了不知林里的是楠木之外,水口林栽于村前水口有何用,他们也并不清楚。(www.xing528.com)

《祁门县志》记载,“村庄出口,均在溪流出口或两水交汇处,为一村财源、生气所系。水口务须紧密,……如有缺陷,须加改造以弥补,或筑楼亭,或挖塘建坝,或造桥植树,以增锁钥之势。水口必植林木,称风水林,乃全村生气之所凭”。此外,古代风水相士将村后之山称为“来龙”,村口之水称为“去脉”,“来龙去脉”碰不得,水口林则可“藏风得水,保护生气”。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口处植林也能起到防风、遮蔽的作用。水口林所栽种的树种,历口的一位的士司机告诉我主要有枫树、白果树和苦槠树。

为保护这全村的“命脉”,在古代,水口林都由宗祠来管理,并有专门的村规民约保护。在休宁县新安源村,还有“凡擅自破坏砍伐古树者,族长将宰杀其家中年猪,让户户分享,以儆效尤”的惩罚条例,也许正是有了如此严厉的村规,新安源村才留下了全国现存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树龄最长的水口林。

在闪里乡桃源村,我们领略过“五门七祠”精美绝伦的梁栋雕琢与充满玄机的风水布局,却不见村前有水口林。徽州祠祭传承人陈敦和先生告诉我们,村前廊桥处有丹枫古树七棵与金桂银桂各一棵,俗称“七枫金银保水口”,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与徽州大部分水口林一样,桃源村的“七枫金银”也遭受过建国后“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砍伐潮,如今村前那蜿蜒而过的兔耳溪旁,只留下经历了五百多个春秋的廊桥,以及与廊桥相连的,在“文革”中“被削去”两层的魁星阁。

在祁门近一个月的走访中,几乎每到一个村子,都会向村民打听当地的水口林,然而得到的回答大都是“现在没有了”,年轻一辈的甚至还有人不知水口林为何物。

一棵樟树倒在了一棵楠木的四个分枝之间,当地人把这棵楠木叫做“福禄寿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