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说服艺术,不冒犯领导

领导说服艺术,不冒犯领导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员工鼓起很大的勇气来表“赤胆忠心”,希望领导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可是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反而被打入“冷宫”,从此失宠。金玉良言实际工作中,领导也会犯一些错误,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疏忽。作为下属,为了完善工作,我们有义务为领导指出这些不足。

领导说服艺术,不冒犯领导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接受他人批评的人并不少,由于批评或建议者的方式方法不对,导致批评建议不被接受,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中国古代讲究“文死谏、武死战”,为了辩论一件事的是非曲直,往往会导致一批人身首异处。我们说,这些忠臣良将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未必可取,因为劝谏的目的是让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死谏后,皇帝往往不会因此而改弦易张。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善于纳谏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位?”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现代职场,向领导进言也是如此,千万不可采用那种激烈的、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的进谏语调,尤其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对领导进行指责和评论。否则,他会产生逆反心理:你敢教训我,我偏不听你的!如此,你的想法非但不能付诸实施,还会招致领导憎恶。即便是“金玉良言”,也不可无所顾忌。

很多员工鼓起很大的勇气来表“赤胆忠心”,希望领导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可是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反而被打入“冷宫”,从此失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们又该怎样给领导提建议呢?下级给上级提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上级采纳或接受,促进事业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提建议时我们必须注意方法,以下几点值得注意:(www.xing528.com)

一、让领导感觉被尊重

以请教的方式向上级提出建议,会使上级感到被人尊重,会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信任,从而减少摩擦和敌意,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抓住对方的逻辑矛盾和论证破绽,巧妙地加以引申和铺陈,使其观点中的某些错误的荒唐性和片面性得到再现,从而使对方能够反观自身,得以自悟。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场合。用上级的话来批驳他的某些观点,最好是在私下中使用,而不宜在公开场合运用。另外,运用此法,还要注意语气适当,措辞委婉,尤其要让上级明确地认识到,你是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而不是对上级有什么不恭。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

给上级提建议,时机选择是否得当,对于提建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要比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易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在上级心情愉快时提建议,就容易被上级所接受。这时,下级可以采取潜移默化传输思想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借题发挥、巧妙引申的方法。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一定不要使上级感到扫兴,更不能使上级感到难堪。

金玉良言

实际工作中,领导也会犯一些错误,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疏忽。作为下属,为了完善工作,我们有义务为领导指出这些不足。但是一定要有技巧,你的进谏才会奏效,领导才乐于接受。委婉的方式好比吃药一样,当把糖和药混在一起往下喝的时候,就分辨不出哪些是糖,哪些是药,最后都接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