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战经验提示:突破正面防线的实战经验

实战经验提示:突破正面防线的实战经验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述有关突破对方正面防线的马其诺防线、大西洋壁垒防线、虎头要塞、巴列夫防线的军事战例,既有选择绕开并从侧翼与后方进攻而取得成功的,也有直接突破取得成功的,可谓各有其道。如果一方极富战略谋划能力与战术运筹能力,拥有丰富的实战驾驭经验,在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面前,选择避其锋芒,绕开正面防线,以绝对主力进攻对方虚弱的侧翼与后方,结局则完全不同。

实战经验提示:突破正面防线的实战经验

前述有关突破对方正面防线的马其诺防线、大西洋壁垒防线、虎头要塞、巴列夫防线的军事战例,既有选择绕开并从侧翼与后方进攻而取得成功的,也有直接突破取得成功的,可谓各有其道。这几例均为成功突破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的战例,历史上在对方正面防线面前不讲究战略战术,一味猛攻导致本方实力严重损耗以至溃不成军者,数不胜数,这种战略盲目与冒险的情况,在攻城一方中最为常见。能够精妙地运筹战略战术,选择以高效能、低能耗的模式解决者,往往名垂历史长河。之所以举这几个战例,一方面是因为其均取得了成功,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解决过程中,也力求成功突破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以世界军事史上成功突破对方正面防线的战例来启发我们思考,能够令人茅塞顿开。另一方面是想借两个直接从正面防线成功突破的战例虎头要塞与巴列夫防线,来重点说明可选择正面直接突破的充分条件。虎头要塞是攻守双方战略重视程度完全不同、战略力量部署迥异而导致的结果,如果日本军队足够重视并派驻重兵把守,苏联红军可能较难直接突破。巴列夫防线看似坚固强大,实际上是典型的外强中干,竟然被埃及军队用“以水克沙”的策略就轻松搞定,从正面直接突破实在太过轻松。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主动方蓄谋已久,调集所有优势力量与资源,神机鬼械地将法律诉讼程序以及其他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战术体系,将被动方核心诉求所依据的基础事实或法律关系移调至法律程序射程范围之外,任凭被动方在核心诉讼中如何左冲右突,单纯从核心诉讼法律程序角度分析,注定是徒劳无功,也足见主动方布设的正面防线的威力相当于马其诺防线与大西洋壁垒防线,主动方不但倾尽全力布设,而且也具备高度的战略重视,我方从正面直接突破的成功率极低。绝非像虎头要塞与巴列夫防线,战略防线的坚固程度与主动方的战略重视程度均较低,因而具备从正面直接突破的高度可能。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至宣战时,主动方必定布设了强大坚固的正面防线,根据该类案件的客观规律,被动方若选择直接从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突破,属于严重的战略方向、路线错误,当事人与专业操盘团队该如何决断,确需三思而行。

笔者操盘解决的所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概因我方均为被动应战方,均存在对方布设固若金汤的正面防线的情况,因而均选择避其锋芒、绕开对方正面防线的策略解决,以极小战略力量在正面防线牵制对方,针对对方侧翼与后方的薄弱环节与致命要害部位,部署针对性极强的战术体系进行大范围、大纵深的包抄合围,完全攻陷对方侧翼与后方。侧翼与后方沦陷后,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也失去应有战略意义,对方将处于完全的战略被动。如此运作,能够以最快速度占据绝对战略优势,并且成本投入相对于直接从正面防线突破而言大幅降低。(www.xing528.com)

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务解决领域的现状分析,绝大多数案件中双方旷日持久地拉锯消耗,战略优势反复转移,战略成果无法巩固,任何一方也没有绝对把握完全战胜对方,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均在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面前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方向。一方发起一种斗争模式,另一方便不假思索地进入该模式展开角力,如此胶着迁延,完全偏离了解决问题的轨道,逐渐陷入为斗争而斗争的逻辑怪圈。好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双方争斗异常激烈,倾尽全力、穷尽手段、用尽救济,胶着迁延及至二十余年依然未得到解决,皆因战略方向严重错误所致。如果一方极富战略谋划能力与战术运筹能力,拥有丰富的实战驾驭经验,在对方布设的正面防线面前,选择避其锋芒,绕开正面防线,以绝对主力进攻对方虚弱的侧翼与后方,结局则完全不同。正在陷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拉锯苦战的当事人,即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依然可以尝试调整战略方向,将对方虚弱的侧翼与后方作为主要战略进攻目标,相信在较短时间内便会取得重大战略形势转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