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著作中的幸福观:走近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著作中的幸福观:走近卡尔·马克思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马克思并不像中学时那样,对幸福有着正面的憧憬与希冀,而是通过幸福的对立面——不幸,来揭露资产阶级对工人劳动者进行的无情与残酷的压迫。因此,无论是在早期作品还是后期著作中,无论是正面角度还是反面角度,都表达出马克思对幸福的看法与观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幸福的关怀,与对这一追求付出的终身努力。

马克思著作中的幸福观:走近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首次提出对幸福的看法是:“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这里,马克思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而劳动作为一种追求和一种目标,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自己一直为这个目标劳碌了一辈子,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

对幸福看法比较明显的,还有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的叙述。然而,马克思并不像中学时那样,对幸福有着正面的憧憬与希冀,而是通过幸福的对立面——不幸,来揭露资产阶级对工人劳动者进行的无情与残酷的压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学说中,马克思阐述了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以及人对人的异化,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劳动者的畸形劳动遭受的苦厄。换言之,“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劳动始终是异化劳动,正是这种异化劳动,使劳动者陷入悲惨境地。人类所承受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利用大量的真实数据把历史和经济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写道,“1864年,3个谋利者从总利润4368610镑中只捞去262819镑”,“要想享有十足的幸福,爱尔兰至少还应该排出30多万工人”。这似乎是在描述谋利者为幸福而努力的过程,实则是在讽刺和批判“谋利者的努力”,因为其“努力”是建立在工人的不幸与痛苦基础之上的。(www.xing528.com)

因此,无论是在早期作品还是后期著作中,无论是正面角度还是反面角度,都表达出马克思对幸福的看法与观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幸福的关怀,与对这一追求付出的终身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