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晏子春秋:弘扬多元思维的写作秘籍

晏子春秋:弘扬多元思维的写作秘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选自《晏子春秋》藏在故事里的写作秘籍故事解读故事中,晏子由南方橘树在北方生长变成枳树的现象,同理联想到齐国人是因为受到水土变化的影响才在楚国偷盗,揭示环境变化会影响事物本身性质的道理,机智地应对了楚王的刁难,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晏子春秋:弘扬多元思维的写作秘籍

春秋末期,群雄纷争。齐国楚国都是当时的大国,两国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齐国想和楚国合作,为了表示友好,齐王就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从而增进齐国与楚国的交流,促成两国合作。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楚王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显示楚国威风的机会,再加上他一直听说齐国大夫晏子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就想借机在晏子面前打压齐国的声望,显示楚国的优越感

楚王赶忙召集群臣,一起商讨计策。楚王说道:“众爱卿,你们都知道齐国的晏婴伶牙俐齿、善于外交。他很快就要来楚国了,我想给他点颜色看看,杀杀齐国的威风,让他知道我们楚国的厉害。大家有什么好点子吗?”群臣纷纷出谋献策,楚王总觉得不够满意。

这时,一个臣子站出来说:“我们可以在晏子来的时候,安排侍卫绑一个人,故意从他面前经过,您就问:‘这人是谁?’安排侍卫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接着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您不就在他面前给齐国难堪了吗?”楚王听了之后觉得这个计策非常好,不禁想象着晏子满脸通红、如坐针毡的羞愧模样,得意地哈哈大笑,还赏赐了这个臣子。

没过几天,晏子就到了楚国。于是,楚王表面热情地接待晏子,实际上却瞄准各种机会对晏子进行讽刺和嘲笑,没想到都被镇定自若的晏子很好地化解了,没有达到让他出丑的目的。楚王心里总是不太痛快,于是,楚王决定使出“撒手锏”来羞辱晏子。

在隆重的晚宴上,楚王慷慨地赏赐美酒和山珍海味给晏子,让他放松警惕。吃过美味的食物,趁晏子喝酒正酣之时,冷不丁地两个侍卫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这正是楚王安排给晏子看的“好戏”,群臣都幸灾乐祸,暗自观察着晏子的表情,在一边等着看他出丑。

楚王不动声色地问道:“这个捆着的人是怎么回事?”

侍卫按照之前吩咐的高声回答说:“这个人总是偷东西。”

楚王故作惊讶地“哦”了一声,然后接着问:“他是楚国人吗?”

侍卫响亮地回答:“不,他是齐国人!”

楚王的计谋得逞了,心满意足地对侍卫说:“带他下去吧。”他瞟了晏子一眼,假装无意地问:“晏子啊,你们齐国的人是不是都喜欢偷东西呀?你看,连我们这里的小偷都是齐国的呢!”

面对这样的刁难,聪明的晏子怎么会没看出楚王的把戏呢?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眼神变得犀利起来,非常严肃地看着楚王,从容镇定地说:“您以偏概全本来就非常狭隘了,如果您非要污蔑我们齐国人都爱偷盗,我倒要跟您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晏子顿了一顿,看到楚王和群臣面面相觑的样子,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接着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虽然叶子相似,但橘子味道很甜,枳的味道苦酸。您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是因为水土不一样。同样,我们齐国的人在齐国很少偷盗,到了楚国反而经常偷盗,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然吗!大概是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群臣鸦雀无声,大家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楚王尴尬不已,大家心里都暗暗佩服晏子的能言善辩和机智灵活。楚王可以说是费尽心机,结果半分便宜没占到,还被晏子说得哑口无言,他只好赔着笑脸说:“晏子这人啊,就是太认真,是开不得玩笑的。我反倒自取其辱了。”

就这样,晏子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辱使命,完美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经典溯源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寡(guǎ)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藏在故事里的写作秘籍(www.xing528.com)

故事解读

故事中,晏子由南方橘树在北方生长变成枳树的现象,同理联想到齐国人是因为受到水土变化的影响才在楚国偷盗,揭示环境变化会影响事物本身性质的道理,机智地应对了楚王的刁难,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文章讲述了自大狂妄的楚王为了在齐国大夫晏婴面前显示楚国的威严,故意设下圈套,想侮辱齐国和晏婴,但机智勇敢的晏婴识破了楚王的阴谋,并运用相似联想思维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窘境,针对楚王“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的无理言论,列举真实的例子:橘树在南方为橘,在北方却因为水土不同导致质变,成为另一个品种——枳,然后同理类推,齐国人是因为到了楚国,水土的变化导致齐国人的本质发生变化,最后巧妙地反问楚王:“莫非楚国的水土有问题?”他变被动为主动,很好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打压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文章中,晏子采用相似联想思维,抓住橘树和齐国人因为地域水土而产生质变的共通之处,通过相似之处自然地联想类推,有力地反击了楚王。

高手心法

看到圆圆的盘子可以联想到圆月,这是因为圆圆的盘子和圆月都有圆的形状特征,所以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这就是相似联想思维的运用,即从甲事物的某一特征出发,联想起与其特征相似或相同的乙事物的思维过程。

运用相似联想思维,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详细生动地描写,突出文章的中心,以提升文章主旨。相似联想思维的灵活运用,可以大大地扩展思维的范围,开拓新的思维层次,从而把思维引向深入,同时能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情体悟真实地表达出来。相似联想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外部形态相似

由于事物外部形态相似,引发相似联想,两者的相似点在于外部形态上。如《海燕》中,作者在远洋轮上见到矫健、从容的小燕子,从而联想到自己故乡的小燕子,运用了相似联想,抓住燕子外形上的一致,成功地抒发了爱国恋乡的深情。

二、事物性质相似

由于事物性质相似,引发相似联想,两者的相似点在于性质上。如《爱拼才会赢》中,作者观察蚕蛹奋力挣扎、破茧而出的场面,联想到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取得成功的人。如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这就是抓住了蚕蛹和邰丽华身上努力拼搏奋斗的性质和精神,从而由性质上的相似产生联想。

三、情感反应相似

由于两种事物引发的情感反应具有相似或共同之处,引发相似联想。如《让世界充满爱》中,陌生人热心地把遗失的东西还给作者,让作者在寒冷的天气里感受到了春日的暖意,产生相似联想的原因正是情感上共通的温暖和幸福。

思维拓展

同学们都知道,在写作中运用相似联想思维,由此及彼,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荔枝蜜》中,蜜蜂农民身上都有“默默无闻、勤劳奉献”的共通之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相似特征产生联想的。

在生活中,你的联想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将差别很大的不同事物联结起来,从而使思路和视野变得海阔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