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辩证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其认识能力的强弱。相反,有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平庸之作,这可能与他们的辩证思维水平有关。学生在写作上存在文章主题陈旧、观点不新等问题,他们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说理,说的话都是老一套的话,这是由于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从当前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语文教师有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体现了“祸”与“福”的辩证关系;“否极泰来”体现了坏运与好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乐极生悲”体现了快乐与悲伤的辩证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这些大家熟知的语句都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结果。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运用辩证规律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处在运动变化中,辩证思维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思维具有思辨性、系统性、发展性三个特点。

1.思辨性

当人们运用辩证思维研究客观事物时,不是单方面思考,而是双方面思考,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事物的反面,还看到事物的正反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维要求分析客观事物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因此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

2.联系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都存在联系。辩证思维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主张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研究客观事物时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还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等。总之,辩证思维以联系的多样性为出发点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3.发展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辩证思维要求回顾历史、着眼现在、把握未来。在奋斗的道路上不要怕遇到阻碍,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辩证思维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动态,能看到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也能看到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二)辩证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贯穿整个写作活动过程。在审题阶段,学生阅读了试卷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话题,需要辩证地分析材料中的人和事,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这样才能读懂材料的真正含义,在作文的立意上也能力求恰当、深刻。在构思、行文阶段,同样也需要辩证思维的参与,才能避免孤立地、绝对地、静止地看问题。一个人辩证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着其认识能力的强弱。有的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不是由于这些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而是由于他们能辩证地探究问题。相反,有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平庸之作,这可能与他们的辩证思维水平有关。可见,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辩证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上存在文章主题陈旧、观点不新等问题,他们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说理,说的话都是老一套的话,这是由于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学生在写作上还存在结构模式化的问题,写文章常常是三段论,开头点题,中间材料加结论,最后升华主题,他们不懂得采用一些辩证的写作手法,如抑扬法、虚实法、庄谐法、繁简法等。写作时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能让写的文章或者先扬后抑,或者虚实结合,或者寓庄于谐,或者繁简得当。从当前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语文教师有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辩证思维训练

辩证思维在写作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还应该付诸教学实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努力:

1.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知识

在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训练之前,教师可以简单讲授辩证思维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辩证思维的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还有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和偶然性、理论和实践、前进性和曲折性等辩证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变化发展、互相影响的,因此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知识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在写作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的原理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构思行文,从而使学生们写得作文更完善、更镇密、更科学

2.指导学生采用辩证的写作手法(www.xing528.com)

写作手法是指让作品更好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叙事方法、说明方法等。学生写作常采用的写作手法有以小见大、抑扬法、虚实法、繁简法、动静法、庄谐法等,学生运用这些手法写作需要辩证思维能力。小和大、抑和扬、虚和实、繁和简、动和静、庄和谐,它们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这就需要作者辩证地处理,才能写出曲折有致的文章。下面将具体介绍高中生可以采用的几种辩证的手法。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指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有“以微知著”的效果。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而认识客体相对主体而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这种客观上的二元对立决定了我们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辩证思维方法去探求事物的本质。

作家小思写了一篇短文叫作《蝉》,作者先写到夏天里对蝉的枯噪声感到厌烦,后来写到对蝉的生命历程感到惊讶:原来蝉在土地里等了17年,才从一只幼虫长大为一只蝉,而且只能活一个夏天。蝉为了延续生命需要好好地活,所以一只小小的蝉的叫声可以那么响亮,并且响彻一个夏天,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作者通过描写蝉的生命历程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我们的生命是如何短暂,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好好地生活。散文家席慕蓉的名篇《贝壳》写道:贝壳里的生命短暂而细小、脆弱而卑微,然而上天却给它制作了精致的居所。作者由此感悟到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馈生命。《蝉》和《贝壳》从对小生命的礼赞升华到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的高度,用身边的小材料表达大主题,文章短小精悍,令人回味无穷。学者朱光潜说过:创造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蝉》和《贝壳》可以说是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典范文章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有着取之不尽的矿藏。在搜集材料阶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细心地感受、体会生活,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平常生活中的不寻常之处,用心地记下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在写作阶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取从生活中收集的材料,从细微处悟出处世哲理,用“小材料”表达“大主题”,熟练运用以小见大的辩证手法。

(2)抑扬法

作者要颂扬某个人物、某件事先用抑笔写缺点和不好,或者要批判某种人、某种现象先用扬笔写好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欲扬之,先抑之;或者欲抑之,先扬之。运用抑扬法写作文能让作品显得波澜起伏、生动有趣。正因为这样,清代唐彪说:此法文中用之极多,最为紧要。

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有一首大家很熟悉的诗歌,题名为《游园不值》。这首诗歌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诗人久扣柴门不开,心情很是失望,但一只出墙的红杏让诗人感受到满园的春色,他由失望变为惊喜。学者杨朔的《荔枝蜜》是赞颂蜜蜂无私奉献、勤劳的品质,但文章开头却写到不太喜欢蜜蜂,而且因为被蜜蜂蜇了,对蜜蜂的感情总是疙疙瘩瘩的。作者欲扬先抑,既给读者留下悬念,又让读者对可爱的蜜蜂留下了深刻印象。

(3)繁简法

繁简法是指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符合文章主题思想的内容,要用繁笔详细地描写,反之,就用简笔略写,或者不写。学生写作文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能凑够数字,一些跟主题无关的内容也会写在文章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经典范文训练学生写文章该详写时详写、该略写时略写。

《木兰诗》对木兰赶赴沙场前所做得准备、在战场期间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征战后同家人团圆的欢快用繁复的笔墨进行了描写,而对十年的战场生活只用了一句话概括,从而塑造了一个柔情的巾帼英雄

把文章写得曲折有致的手法有很多,以上介绍了三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学生若能灵活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抑扬法、繁简法,辩证地处理每种手法的两方面,让小材料和大主题、抑和扬、繁和简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定会写出摇曳多姿的文章。

3.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析理

学生写作存在不善析理的问题。他们写文章喜欢以叙代议,罗列一堆材料后就得出结论,没有辩证地推理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析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互相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产生思想的碰撞。教师最后可以做总结发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认识事物要兼具感性和理性。第一,认识事物如果一味地感情用事,不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第二,对待事情只有理性没有感性,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老人摔倒、小孩被撞,路人视而不见。近年,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经常发生。因为怕被讹诈,所以路人对摔倒的老人、被撞的小孩视而不见。人们的良知被理性的认识所吞没,人与人之间也逐渐变得陌生。经过这样一番辩证的分析,学生对怎样去阐述这个话题也就心里有数了。

在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常常会发生,遭遇挫折和痛苦更是不可避免。挫折和痛苦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有的人能勇敢面对挫折,不屈服于挫折,并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种人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挫折,不放大痛苦,而是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把内心的痛苦化解了,他们是属于越挫越勇的强者。相反,有的人在挫折面前感到害怕,不敢面对,并且放大痛苦,最终在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他们是生活中的懦夫。

他们应该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彻底改变对待挫折的态度,才能勇往直前、取得进步。在作文课上,教师若能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