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楼:侗寨建筑艺术的结晶与民族文化的载体

鼓楼:侗寨建筑艺术的结晶与民族文化的载体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鼓楼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鼓楼底部一般呈方形,少数呈六面形,中央设有火塘,四周配有长凳,是鼓楼的实际使用部分。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一带的鼓楼多为楼阁型,贵州黎平、从江一带的鼓楼多为宝塔型。从江的增冲鼓楼、三江的马胖鼓楼和湖南通道的马田鼓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鼓楼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高耸寨中的鼓楼体现了民族的团结、繁荣、进步、向上。

鼓楼:侗寨建筑艺术的结晶与民族文化的载体

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的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大高楼。近河或陡坡的寨子,依地形建造吊脚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或堆放草料杂物。侗寨一般由民居、鼓楼、寨门、寨墙、戏台、禾仓、禾晾、水井、石板路、池塘、排水沟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和设施组成。在南部地区,绝大多数村寨里建有供奉“萨”的神坛。祖公建村立寨,首先要择地建立鼓楼和“萨”坛,然后才规划道路、布局民房。

鼓楼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一般的村寨建有一座到两座,较大的寨子有四到五座。鼓楼是一种木结构重檐建筑,建筑手法综合了中国木结构的“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工艺。鼓楼底部一般呈方形,少数呈六面形,中央设有火塘,四周配有长凳,是鼓楼的实际使用部分。多数楼内不分层,贯通到顶。外廓密叠的层檐为装饰性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气势雄伟。重檐层数均呈单数,从3 层到15 层不等,形式有四面倒水、六面倒水、八面倒水等数种,每层都有飞檐翘角,檐板绘有反映侗族风情的彩绘。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一带的鼓楼多为楼阁型,贵州黎平、从江一带的鼓楼多为宝塔型。从江的增冲鼓楼、三江的马胖鼓楼和湖南通道的马田鼓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鼓楼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载体。自古以来,凡聚众议事,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抵御兵匪等重大活动均在鼓楼进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对唱大歌等均在鼓楼进行;平时闲暇,人们则聚集在鼓楼休息,谈论家常、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或谈古论今。高耸寨中的鼓楼体现了民族的团结、繁荣、进步、向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