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教我创业,探究形而上的根基

老子教我创业,探究形而上的根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的回答是,就是因为大,才显得没用。支撑慈的是德,为什么要慈?支撑仁的是什么?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形而上的内容是非常克制的。从孔子问道于老子,以及孔子将“仁”作为形而下的根基,再加上种种思想的高度重叠,我们只能推导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子的形而上部分就是老子的形而上部分。有子女的倒是可以自己“格”一下,自己为什么对子女好?

老子教我创业,探究形而上的根基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六十七章)

老子应该是对很多人阐释过他的思想,大家给他的反馈是,“你说这些大道理有没有什么用?”老子的回答是,就是因为大,才显得没用。如果有具体的作用的话,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细小的技巧,那还是道吗?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理解了这个概念也就理解了儒道之间的差别。这个概念就是“慈”,对应的儒家概念叫作“仁”。现在我们把“仁慈”并称,已经变成了一个词。可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很大差别的。慈,是上对下的爱,所谓父慈子孝是也。仁者,爱人,下对上,上对上,下对下,这些爱都叫作仁,但是,众多的爱中,要把慈的那种上对下的爱刨除,剩下的才是仁。我们从来不会说父母对子女仁,而只会说父母对子女慈。

支撑慈的是德,为什么要慈?因为我的价值观认为慈是好的,所以我才要慈。所以,我虽然对万物慈,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万物,万物还是祭坛前面的刍狗而已,而祭坛则是德,所祭祀的则是道。

支撑仁的是什么?孔子没有说。所以,在后代的儒家思想体系里面,仁就是一切的根源,仁没有原因,仁就是第一因。但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虽然曾子解释为“忠恕而已”,但那只是“吾道”的“用”,是“吾道”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体”是什么?没有记载。记载的只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形而上的内容是非常克制的。不过,克制归克制,这么大的宗师,他不可能不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如果他的形而下没有形而上的根基的话,不可能如此完备、自洽。

从孔子问道于老子,以及孔子将“仁”作为形而下的根基,再加上种种思想的高度重叠,我们只能推导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子的形而上部分就是老子的形而上部分。也正是因为老子已经谈得很清楚、很透彻了,所以孔子没必要继续谈形而上,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对形而下的研究上。

对于形而下,孔子与老子也进行了分工。老子讲的所有内容,实际上针对的都是天子君主,谈的都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板,也就是为君之道。但是,老子却几乎一个字也没有谈及为臣之道以及为人之道。

我所实践的《道德经》,也只是用于学习,用于做事,用于创业,用于做老板,最多做领导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至于如何做员工,如何做人,想应用《道德经》就不得不转一个弯。要设立一个角色去做自己所有不同角色的“君”,就叫这个角色“心君”吧。然后,我们站在“心君”的立场上去应用《道德经》,引导我们承担的各种不同角色,员工、子女、夫妻、朋友,等等。

而孔子则不然,孔子讲的是为臣之道以及为人之道,当然最终还是为人之道。也就是教我们这些普通人,如何去做一个人。看似有一些为君之道,但实际上孔子还是把君当作了人在教育,尽管你是君,但你首先得是个人。(www.xing528.com)

一个真相呼之欲出,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是外示儒术,内尊黄老?因为老子才是真正的“帝师”,老子教的才是对症下药的帝王心术,老子是帝王专业教练。而孔子是“人师”,是教育所有普通人为人处世的,是教“做人”的专业教练。好比一个球队里的技术指导和体能教练,虽然都帮助球队取得成绩,但是术业有专攻,侧重的东西并不一样。

不过,对于一个人来说,老子和孔子两位教练少了哪个都不行。少了老子,就不会做事,做不成事;少了孔子,就不会做人,做不好人。如果只有老子,虽然杀伐决断、一呼百应、大业有成,但性情难免流于凉薄,不食人间烟火,生命缺少温度。所以需要孔子从中调和,以仁爱之心施恩于人,人再以感恩之心报我以义,循环往复,人才有了人情味

如果只有孔子,虽然有情有义,但别人一旦恩将仇报,自己则容易动摇,因为我们的仁没有支撑,解释不了不仁的行为。既然解释不了,就容易抛弃仁爱,而堕入仇恨,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时候,就需要老子出来匡正,为我们解释仁的背后是德,德的背后是道。我们可以不去追求仁,而去追求道,最终结果殊途同归,一样可以达到仁。

这就是儒道之别。老子只谈慈,君主对子民,便如同父母对子女。子女一旦有危险,做父母的是不是会奋不顾身?这才是真正的勇。俭,是对自己节俭,可不是要求别人节俭。宗师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给大家讲的所有标准,都是让我们要求自己的,从不是让我们去要求他人的,这叫“反求诸己”。“俭”就是控制自己的私欲,控制了自己的私欲,不与人争利,才会获得广泛的拥戴。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后其身而身存”,后面遇到再展开。

如果舍本逐末,不追求慈而直接追求勇,那不就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了吗?不追求克制私欲,却一味要求别人遵从自己,不就成了荒淫无度了?自己事事争先,却要求别人把他们的利益让给自己,不就是暴虐无道吗?这些都是作死。

如果我们爱团队成员可以像爱子女一样,必然会得到团队的拥戴。团队拥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就可以战无不胜了吗?还担心守不住基业?就算有强敌环伺,想要不被消灭,也只有打造慈爱的团队,凝聚人心这一条路了。这一条,看起来就是专门对我们现在这些创业者说的。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说以百姓为刍狗吗?怎么又像爱子女一样了呢?有子女的倒是可以自己“格”一下,自己为什么对子女好?是因为喜欢他们的样貌吗?是因为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吗?是对他们有所图吗?肯定都不是,我们对子女好,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子女,没有原因。或者说,这是一个复杂原因,开始是动物本能的繁殖欲,相处久了又有了亲情,亲情是什么?又是一个混沌系统,这不还是德嘛!所以,我们对子女好,与子女的人没有关系,只是价值观做出了一个价值判断,说“应该如此”,便如此了。

老子说,对团队也该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