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迟退休与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调查方法与结果

《延迟退休与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调查方法与结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详细的数据资料分析对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作了详细的研究,以OLG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四种不同的制度模式下考察政策变量和就业人口增长率对各个经济变量的影响,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评估了最优政策变量、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比较分析总结法,对不同制度模式下的政策重点作出总结归纳。

《延迟退休与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调查方法与结果

本书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详细的数据资料分析对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作了详细的研究,以OLG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四种不同的制度模式下考察政策变量和就业人口增长率对各个经济变量的影响,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评估了最优政策变量、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比较分析总结法,对不同制度模式下的政策重点作出总结归纳。

本书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几个方面引出了本书的研究脉络。

第二章文献综述。围绕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类、特点,政策变量的设定及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争论和方向等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作出分类总结和评价,进而说明本书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

第三章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本章从国际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入手,引出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对各阶段的制度特点和局限性作出分析。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方向。

第四章现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OLG分析。本章以当前制度的内在问题为主要特征,在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基础上,引入个人账户资金不实,即“空账”的因素,考察了政策变量和就业人口增长率对各个经济变量的综合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察了一定人口增长率条件下的最优政策变量,为现行制度的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第五章延迟退休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最优退休年龄。本章结合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延迟退休政策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并在OLG模型中引入了延迟退休因素,考察了现行制度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综合影响,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察了一定人口增长率条件下的最优退休年龄,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第六章名义账户制下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本章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现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名义账户制的含义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从解决现有制度问题的角度设计了名义账户制全账户方案,运用OLG模型考察了名义账户制下的政策变量如何发挥作用,会对各个经济变量产生什么影响,最后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评估了最优政策变量,并总结了其相比现行的统账结合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第七章延迟退休政策在名义账户制下的影响。本章在第六章的基础上,继续引入延迟退休因素,运用OLG模型分析了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制度环境下,各个政策变量和就业人口增长率如何发挥作用,和现行制度下实现延迟退休政策有何差别,并在名义账户制下评估了最优政策变量及最优退休年龄。

第八章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总结了四种模式下政策变量和就业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对比分析了最优政策变量和最优退休年龄的特点和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的改革方式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