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35年实有人口预测与分布方案

2035年实有人口预测与分布方案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有人口需测算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流量人口、旅游人口及迁徙大数据人口,并将人口合理分配至不同实有人口方案,以合理预测2035年人口规模。市辖区及各县户籍人口现状从人口规模来看,市辖区户籍总人口稳定增长,柳城县和融安县户籍总人口数量波动性较大。从人口增长率来看,“一主三新”人口增长均有一定的波动性。

2035年实有人口预测与分布方案

实有人口需测算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流量人口、旅游人口及迁徙大数据人口,并将人口合理分配至不同实有人口方案,以合理预测2035年人口规模。

1.户籍人口现状

(1)市域户籍人口现状

柳州市户籍总人口增长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从人口规模来看,2002年柳州市户籍总人口为348.51万人,2017年增长到386.60万人,人口共增长了38.09万人,年均增长2.5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6.94‰。从增长率来看,柳州市户籍人口增长率波动性极大,其中2012年柳州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6.67‰,为2002—2017年最低值;2010年和2015年户籍人口增长率出现两个小高峰,分别是13.95‰和15.01‰。

(2)市辖区及各县户籍人口现状

从人口规模来看,市辖区户籍总人口稳定增长,柳城县和融安县户籍总人口数量波动性较大。市辖区2002年户籍人口为147.31万人,2017年增长到179.68万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2.1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3.33‰;柳城县2002年户籍人口为40.64万人,2017年增长到40.97万人,户籍人口年均增长0.33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27‰;鹿寨县2002年户籍总人口为47.68万人,2017年户籍总人口数量为40.97万人,在此期间户籍总人口共减少了6.72万人,2011年后相对于2010年前人口开始减少,出现了断层现象;融水苗族自治县2017年户籍总人口为51.97万人,相较于2002年的46.53万人,总人口数量增长5.43万人;三江侗族自治县2002年户籍总人口为34.51万人,至2017年户籍总人口上升至40.26万人,15年内增加5.75万人。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市辖区和各县人口增长均有一定的波动,鹿寨县波动最大。其中,市辖区2011年户籍人口增长率出现高峰,达到59.86‰,其余年份在10‰左右波动;柳城县2010年增长率达到峰值,为15.89‰,2013年增长率下降到最低值,为-11.58‰;鹿寨县2003年户籍人口增长率为11.06‰,2017年增长率为4.67‰;融安县2004年和2014年分别出现人口增长小高峰,年增长率分别为14.09‰和20.77‰,2012年出现增长率最低值,为-27.61‰;融水苗族自治县户籍人口增长波动性较大,在-11.03‰至23.99‰的区间内波动;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人口增长率达到15.82‰的峰值,而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为0.91‰。

(3)“一主三新”区域户籍人口现状特征

从人口规模来看,主城区户籍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户籍总人口增长速度较缓慢,柳东新区户籍总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北部生态新区户籍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主城区2002年户籍人口为81.98万人,2017为100.00万人,户籍人口增加了18.02万人,年均增加1.2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3.33‰;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2002年户籍人口为30.14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为36.76万人,15年来人口增加了6.62万人,年均增加0.44万人;柳东新区2002年户籍人口有19.61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有23.92万人,15年来人口增加了4.31万人,年均增加0.29万人;柳东新区2002年户籍人口有19.61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有23.92万人,15年来人口增加了4.31万人,年均增加0.29万人;北部生态新区2002年户籍人口为4.14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为5.05万人,15年来人口共增加0.91万人,年均增加0.06万人。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一主三新”人口增长均有一定的波动性。其中,主城区除2011年户籍人口增长率达到59.86‰外,其他年份均维持在较低水平,2017年户籍人口增长率比2003年少4.76个千分点;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在2012年增长率为-1.30‰,达到最低值;柳东新区2002—2017年户籍人口增长率波动性较大,2012年增长率比2011年降低了61.16个千分点;北部生态新区2003—2006年户籍人口增长较缓慢,2007—2013年增长率波动极大,2014年后增长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2.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结果

综合增长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P——规划末人口数;

P0——基准年人口数;

a——年平均综合增长率;

n——规划期年限。

①市域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2—2017年柳州市市域户籍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9‰,综合考虑“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等相关要求,因此运用综合增长率预测柳州市市域户籍人口时分别设置低、中、高三种预测方案,以预测人口发展情况。

低增长率方案的前提是柳州市产业优势未能很好地发挥,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全面二孩”对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不显著。预测柳州市至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总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7‰、6.9‰、5‰、3‰、1‰。

中增长率方案的前提是区域经济环境总体看好,但有一定的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就业人口呈波动增长模式,但总体上仍旧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全面二孩”政策起到积极作用。预测柳州市至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总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7.1‰、7‰、5.5‰、4‰、2‰。因此,选取中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高增长率方案的前提是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继续看好,区域地位不断加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强,且“全面二孩”对人口发展起到了正向的作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不大。预测柳州市到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总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7.2‰、7.1‰、6.5‰、5‰、3‰。

表4-2-18 柳州市综合增长率和户籍人口预测表

将柳州市市域2010—2017年现状户籍人口数据代入综合增长率公式:P=P0(1+a)n进行核验,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其中P代表需核验年份的户籍人口,P0代表核验基期年户籍人口,a代表2010—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n代表核验年限。

核验后测出市域的模型回推人口数与实际统计的人口数绝对误差在0~3.9万人之间,区域的模型回推人口基本与现状户籍人口符合,则认为该综合预测模型适用于市域的户籍人口预测。

②市辖区及各县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2—2017年柳州市市辖区户籍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7‰,柳城县为0.5‰,鹿寨县为3.9‰,融安县为1.9‰,融水苗族自治县为7.4‰,三江侗族自治县为10.3‰。综合考虑柳州市各县(区)人口增长规律,运用综合增长率预测柳州市市辖区和各县户籍人口。柳州市各县(区)综合增长率人口预测见附表4。

根据综合增长率的户籍人口预测模型对市辖区及各县的户籍人口进行回推核验,得出2002—2017年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统计年鉴户籍人口与综合增长率预测模型回推人口绝对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可用来预测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未来户籍人口。

③“一主三新”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2—2017年柳州市主城区户籍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7‰,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为9.1‰,柳东新区为10.5‰,北部生态新区为9.1‰。综合考虑柳州市“一主三新”人口增长规律,运用综合增长率预测柳州市“一主三新”户籍人口结果。根据2002—2017年柳州市“一主三新”统计年鉴户籍人口与综合增长率预测模型回推人口绝对误差,综合考虑“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求,建立综合增长率预测模型,用来预测柳州市“一主三新”未来户籍人口(详见附表5)。

(2)回归分析法预测结果

依据柳州市户籍总人口的历史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外推,发现户籍总人口与所处年份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Y是预测期总人口;

x是年份;

a、b是常数。

①市域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依据柳州市2002—2017年市域户籍总人口的历史数据,以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外推,运用Excel回归分析工具进行预测计算,发现柳州市市域户籍总人口与所处年份存在如下关系:

(R2=0.9757)

式中:Y——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x——预测年限。

预测柳州市202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为393.87万人,2025年市域户籍总人口为406.19万人,203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为418.51万人,2035年市域户籍总人口为430.82万人,2050年市域户籍总人口为467.78万人。

通过分析2002—2017年柳州市市域统计年鉴户籍人口与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回推人口绝对误差,除2010年、2011年和2015年绝对误差较大外,其他年份绝对误差均较小,考虑到回归分析预测模型R2达到0.9757,模型精度较高,故可用来预测柳州市市域未来户籍人口。

②市辖区及各县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依据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2002—2017年户籍总人口的历史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得到柳州市各县(区)2020年、2025年、2035年、2050年的规划总人口预测值如表4-2-19。

表4-2-19 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总人口预测表(回归分析法)

根据2002—2017年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统计年鉴户籍人口与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回推人口绝对误差,回归分析预测模型R2为均大于0.9,模型精度较高,故可用来预测未来户籍人口。

③“一主三新”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依据柳州市“一主三新”2002—2017年户籍总人口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得到柳州市“一主三新”2020年、2025年、2035年、2050年总人口预测值。

表4-2-20 柳州市“一主三新”总人口预测表(回归分析法)

“一主三新”回归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以上,且根据回归分析法预测模型核验的2002—2017年的户籍人口与实际统计的户籍人口数与实际统计人口的差值较小,基本符合现状,因此认为该模型适用于柳州市“一主三新”的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3)灰色预测法

根据柳州市历年户籍总人口变化趋势,根据人口数量与时间变化情况,发现户籍人口数量与时间变化可形成如下灰色预测模型关系:

t为年份;

a、u为常数。

①柳州市市域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根据柳州市市域2002—2017年总人口变化趋势,构建人口与所处年份灰色预测模型:

通过灰色模型可以预测柳州市市域户籍总人口,经过递减还原,可预测柳州市市域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总人口分别为:402.41万人、418.83万人、435.93万人、453.72万人、511.56万人。

②市辖区及各县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综合2002—2017年柳州市各县(区)户籍总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构建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市辖区及各县总人口规模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表4-2-21 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总人口预测表(灰色预测法)

③“一主三新”户籍人口预测结果及现状核验

综合2002—2017年柳州市“一主三新”户籍总人口规模的变化规律,构建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一主三新”总人口规模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表4-2-22 柳州市“一主三新”总人口预测表(灰色预测法)

(4)户籍人口综合预测结果

根据柳州市公安局提供的2002-2017年的柳州市各县(区)户籍人口,运用综合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三种方法对柳州市各县(区)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的户籍人口进行预测,并最终确定了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结合柳州市户籍人口的发展趋势,采用中方案,预测数值如下表。

表4-2-23 柳州市各县(区)户籍总人口中方案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3.流动人口[3]现状及预测

流动人口包含在该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和在该地区居住半年以下的外来流动人口。柳州市市域流动人口为市外外来流动人口,包括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与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区别于市域流动人口,柳州市市辖区流动人口除了市外外来流动人口之外,还包含了柳州市县域向市辖区流动的这一部分人口。

(1)流动人口现状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流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人口流动能够为人口流入地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人口流动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强大的发展驱动力,不仅为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又能实现劳动力在空间上的差异化分配。城市流动人口学的推拉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推拉因素除了有更高的收入外,还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更宜居便利的生活条件与教育机会等。除此之外,影响人口流动的还有政策、文化差异等因素,因此流动人口自身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趋势一般较为波动。

柳州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广西第二大城市、广西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流动人口到柳州就业谋生活居多。将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的研究范围中,分析流动人口的发展现状并进行预测能够帮助研究柳州市的人口发展情况以及便于进行人口管理。

①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现状

a.市域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现状

市域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增长变化波动较大。2010—2017年市域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36.78万人减少到36.13万人,共减少了0.65万人,年均减少0.08万人;2010—2012年呈减少的趋势,2012—2017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6年增加至36.39万人。从增长率来看,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0.26%,2012年达到最低值-38.20%,2013年达到最高值36.56%,二者相差甚大。2011—2012年人口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考虑为柳州市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2011年发生近2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供电形势严峻,2011—2012年全市的工业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市域的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工作及生活条件有所下降,从而造成人口流失。2013年“电荒”问题得到缓解,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逐渐回升,如图4-2-1。

图4-2-1 柳州市市域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变化情况[4]

b.市辖区及各县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现状

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0—2012年下降后回升至2016年,2017年有略微下降。从市辖区的流动人口导入看,近四成来自柳州市域内的县,其次97%的省内流动人口居住在柳州市辖区,此外还有3%的跨省流动人口居住在市辖区(来自柳州市实有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从2010—2017年市辖区的人口变化来看,总体趋势上柳州市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与市域变化情况相似。2010—2017年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56.74万人减少到52.63万人,共减少了4.10万人,年均减少0.51万人;从增长率来看,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61%,2012年达到最低值-37.2%,2013年达到最高值36.4%。市辖区是柳州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柳州工业也主要集中于市辖区,2011—2012年的“电荒”问题对市辖区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大。

图4-2-2 柳州市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变化情况[5]

从人口的升降趋势来看,柳州市各县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总体趋势呈波浪形,波动较大,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有低值。市辖区的流动人口近四成来自县域,其余均来自广西区内外不同地方,所以各县份的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趋势与市辖区的关联紧密。2011—2012年柳州市遭遇“电荒”,市辖区及各县的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均在2011年下降,但在2012年时县域有所回升,市辖区依然处于下降趋势,考虑其原因,一是县域工业分布较少,市辖区工业分布较多;二是2012年市辖区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受到“电荒”问题影响后人口流失,县域流动到市辖区的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有回流趋势。在2016年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到最大值,县域相应地下降,说明县域的人口有向市辖区流动的趋势。

从年均增长人口规模来看,各县除了柳城县外其余县份总体呈上升趋势。柳城县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由0.18万人减少到0.13万人,共减少了0.06万人,年均减少0.01万人;鹿寨县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由0.19万人增加到0.28万人,共增加了0.09万人,年均增加0.01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7年达到峰值0.28万人;融安县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0.14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0.15万人,共增加了0.01万人;整体上看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由0.19万人增加到0.3万人,共增加了0.19万人,年均增加0.02万人。三江侗族自治县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0.15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0.23万人,共增加了0.08万人。

c.“一主三新”居住半年以上人口现状

“一主三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年逐渐回升,增长率趋势波动幅度较大。主城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增长变化波动较大。2010—2017年主城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13.62万人增加到18.78万人,共增加了5.16万人,年均增加0.64万人;2010—2012年呈减少的趋势,2012—2017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7.95万人,其增长率在-34.06%~43.98%之间波动,波动幅度较大。

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12.48万人减少到9.67万人,共减少了2.81万人,年均减少0.35万人;2010—2017年人口较为波动,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5.93万人,其增长率在-40.43%~30.20%之间波动。

柳东新区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15.32万人增加到16.13万人,共增加了0.81万人,年均增加0.10万人;2010—2012年呈减少的趋势,2012—2017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8.65万人。

北部生态新区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从8.51万人减少到6.78万人,共减少了1.73万人,年均减少0.22万人;2010—2012年呈减少的趋势,2012—2017年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4.41万人,其增长率在-48.12%~40.93%之间波动。

②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现状

a.市域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现状

柳州市市域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增长变化波动较大。从规模来看,2010—2017年,人口规模由2010年的20.54万人减少到13.39万人,共减少了7.15万人,年均减少0.89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8.93万人,考虑为2011年的“电荒”问题以及2012年龙江镉污染事件等原因造成人口规模骤减;增长率在-45.07%~52.78%之间波动,波动较大,如图4-2-3。

图4-2-3 柳州市市域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总量[6]

b.市辖区及各县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现状

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增长变化波动较大。从规模来看,2010—2017年,人口规模由2010年的21.39万人减少到18.83万人,共减少了2.56万人,年均减少0.32万人,其中在2012年人口规模减少至最小值10.64万人,考虑为2011年的“电荒”问题及2012年龙江镉污染事件等原因造成人口规模骤减;增长率在-37.73%-36.40%之间波动。

图4-2-4 柳州市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变化情况[7]

从年均增长人口规模来看,各县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增长率均较为波动。柳城县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由0.18万人增加到0.26万人,共增加了0.08万人,年均增加0.01万人,从增长率来看,其值在-8.7%~32.48%之间波动;鹿寨县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由0.15万人减少到0.24万人,共增加了0.09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2016年达到峰值0.34万人。融安县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0.1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0.22万人,共增加了0.06万人,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4.31%,2016年达到最低值-8.59%,2013年达到最高值30.08%;2010—201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由0.18万人增加到0.41万人,共增加了0.23万人,年均增加0.03万人,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江侗族自治县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2010年的0.12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0.27万人,共增加了0.15万人,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期间增长率在-8.59%~42.48%之间波动,两者相差较大。

c.“一主三新”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现状

“一主三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基本上在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年逐渐回升,增长率趋势波动幅度较大。主城区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5.83万人增加到6.05万人,共增加了0.21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2.82万人,考虑为2012年“电荒”问题及龙江镉污染事件等原因造成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骤减。

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3.21万人增加到5.12万人,共增加了1.92万人,年均增加0.24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1.78万人,其增长率在-33.83%~58.87%之间波动,波动较大。

柳东新区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7.06万人减少到5.01万人,共减少了2.05万人,年均减少0.2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3.20万人。

北部生态新区2010—2017年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从4.22万人减少至2.30万人,共减少了1.92万人,年均减少0.24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2012年减少至最小值1.57万人。

(2)流动人口预测结果

①居住半年以上人口预测结果

根据流动人口预测方案设定预测柳州市规划期流动人口规模,由预测结果可知,低方案中,规划期柳州市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维持在2010—2017年的年平均水平,其中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规划期均为47.44万人;在中方案中,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年增加至71.71万人,2018—2035年年均增速为22.8‰,为推荐方案;在高方案,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增加到94.89万人,2018—2020年年均增速为39.3‰。

表4-2-24 柳州市各县(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推荐方案(中方案)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②居住半年以下人口预测结果

根据流动人口预测方案设定预测柳州市规划期流动人口规模,由预测结果可知,低方案中,规划期柳州市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维持在2010—2017年的年平均水平,其中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在规划期均为17.03万人;在中方案中,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年增加至25.55万人,2018—2035年年均增速为22.8‰,为推荐方案;在高方案,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增加到34.06万人,2018—2020年年均增速为39.3‰。

表4-2-25 柳州市各县(区)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推荐方案(中方案)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③总流动人口预测结果

根据流动人口预测方案设定得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及居住半年以下流动人口规模,两者之和即为柳州市总流动人口规模。低方案中,规划期柳州市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保持在2010—2017年的年平均水平,其中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在规划期均为64.47万人;选取中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年增加至96.71万人,2018—2035年年均增速为22.8‰;在高方案,市辖区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规模至2035增加到128.95万人,2018—2020年年均增速为39.3‰,具体预测结果见表4-2-26。

表4-2-26 柳州市各县(区)流动人口推荐方案(中方案)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4.流量人口[8]现状及预测

(1)流量人口现状

①市域流量人口现状

柳州市市域流量人口规模波动较大。2015年年底,柳州火车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柳州站将形成集铁路客运、公交、轨道交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继南宁东站之后广西第二大现代化客运火车站,则预期柳州市流量人口数量在未来将会有所增长。总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3017.2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362.63万人,共增加了345.42万人,年均增加43.18万人;日均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8.27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9.21万人,年均增加0.13万人。从日均流量人口来看,2010—2012年呈直线增加的趋势,2012—2015年先下降后继续上升,2015年至2017年呈现逐渐下降趋于平稳的趋势,其中,日均流量人口在2012年达到峰值10.37万人。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5.60‰,2012年达到最高值111.10‰,2013年达到最低值-128.50‰,二者相差较大,可见增长率也较为波动。

图4-2-5 柳州市市域平均日流量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9]

②市辖区及各县流量人口现状

柳州市市辖区流量人口规模整体呈现增加态势。总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1743.83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489.27万人,共增加了745.44万人,年均增加106.49万人;日均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4.78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82万人,年均增加0.29万人。从日均流量人口来看,2010—2012年呈增加的趋势,2012—2015年先下降后继续上升,2015年至2017年呈现逐渐下降趋于平稳的趋势,其中,日均流量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7.28万人。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2.15‰,2014年达到最高值303.80‰,2013年达到最低值-138.20‰,二者相差甚大,可见增长率也较为波动,如图4-2-6。

图4-2-6 柳州市辖区日均流量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10]

从流量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除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外,其余各县流量人口波动幅度较大。柳城县流量人口在2010—2017年减少了122万人,年均减少17.42万人;日均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0.57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0.2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7.7‰,2011年达到最高值308.00‰,2014年达到最低值-531.4‰,二者相差甚大,是各县中人口波动较大的县份。

从日均流量人口整体趋势来看,除融水苗族自治县外,其余各县日均流量人口都有0.01万~0.04万人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鹿寨县2017年的流量人口为118.47万人,较2010年减少了114.5万人,日均减少0.0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92.1‰,2015年达到最高值85.00‰,2014年达到最低值-487.4‰,增长率较为波动;三江侗族自治县2017年年底流量人口为144.98万人,2010—2017年,流量人口共减少了15.77万人,在此期间,年均增长率为-77.7‰,存在明显波动;融安县日均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0.72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0.58万人,每年日均减少0.0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0.0‰,存在较小波动;融水苗族自治县总流量人口从2010年的312.48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11.9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2‰,波动较为稳定。

③“一主三新流”量人口现状

“一主三新”流量人口规模较为波动。主城区交通体系完善,交通方式较为健全,主城区流量人口相对三个新区较多。2017年年末,主城区总流量人口为763.78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35.63万人,年均增加33.66万人。其中,日均流量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2.14万人。2014年达到最高值300.65‰,2013年达到最低值-146.79‰,二者相差甚大,可见增长率也较为波动。

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2010—2017年流量人口增加了163.09万人,2017年年底总流量人口为507.85万人。从日均流量人口来看,2012年与2015年出现两个日均流量高峰,增长率分别为168.36‰和256.33‰。其中,日均流量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1.46万人。

柳东新区2010—2017年流量人口共增加了232.63万人,年均增加33.23万人,2017年年末总流量人口为758.7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53.70‰,2015年达到最高峰300.29‰,为2.15万人,2013年达到最低值-139.46‰。

2010年,北部生态新区流量人口为269.57万人,截至2017年,流量人口为367.39万人,年均增加13.97万人;日均流量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1.10万人。2010—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为45.12‰,2014年达到最高值287.74‰,2013年达到最低值-139.91‰。北部生态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生态立区、产业富区、创新活区,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人员往来密切,对流量人口的吸引有着巨大的潜力。(www.xing528.com)

(2)流量人口预测结果

根据柳州市各区域2011—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分别计算得到柳州市各区域的日均流量人口规模,根据2019—2035年、2036—2050年两个时间阶段的增长率,预测出柳州市各区域流量人口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具体预测结果如表4-2-27所示。其中,在低方案中,平均日流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维持在2010—2017年间的平均水平;中方案2019—2035年增长率为2.28%、2036—2050年增长率为1.04%;高方案2019—2035年增长率为3.93%、2036—2050年增长率为1.97%。

表4-2-27 柳州市各县(区)流量人口推荐方案(中方案)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5.旅游人口[11]现状及预测

(1)旅游人口现状

①市域旅游人口现状

柳州市市域旅游人口规模持续增加。柳州是一座山水景观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2017年年末,旅游人口已达到4039.34万人,较2014年增加了1416.93万人,年均增加472.31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从2014年的7.18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1.07万人,年均增加1.30万人。从日均旅游人口来看,2014—2017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增长率来看,2014—2017年间最低增长率为113.14‰,最高增长率为218.18‰。结合柳州市旅游人口历年增加的趋势来看,随着人们对未来休闲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升,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柳州市旅游人口将有所增加。

图4-2-7 柳州市日均旅游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12]

②市辖区及各县旅游人口现状

柳州市市辖区旅游人口规模波动增加。市辖区内有柳侯公园、工业博物馆、龙潭公园、百里柳江等多个4A级景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2014年旅游总人口为1786.28万人,截至2017年,共增加了252万人;日均旅游人口规模先减后增,最低增长率为-97.68‰,最高值为226.36‰,增长率变化较为起伏。近年来,柳州衍生了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业+旅游”模式,工业旅游发展势头旺盛,其工业的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具有吸引旅游人口的潜力。

图4-2-8 市辖区日均旅游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13]

除融安县日均旅游人口规模存在波动外,其余各县日均旅游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其中,柳城县距柳州市较近,且交通便利,现有3处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处景点,旅游人口从2014年的107.12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00.84万人,年均增加31.24万人,2017年增长率达到504.42‰,柳城县未来作为柳州休闲后花园,将会吸引更多市民到县内进行短期休闲活动。

鹿寨县民俗文化体验游、绿色生态游、乡村休闲度假游场面火爆,旅游人口规模总体上升,截至2017年年末,旅游人口达到305.26万人,年均增加72.60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为0.84万人,增长率最高为1141.31‰,达到峰值之后增长率下降到2016年的253.82‰后缓慢上升至2017年的299.86‰,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鹿寨县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保障。

融安县依托山水资源丰富和区位便利的旅游优势,将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促进旅游结构提质升级,在2014—2016年间发展速度较快,增长率从2015年的-175.38‰上升到2016年的526.35‰,2017年保持在411.30‰。

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人口为1.38万人,2015年增长率达到峰值724.17‰,之后增长率维持在138‰。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在未来有意将融水苗族自治县打造成柳州旅游的亮点,举全县之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有着侗族文化特征的建筑景观,程阳桥、丹洲古镇、和里三王宫和马胖鼓楼等旅游景点,吸引大量的人口到此旅游,截至2017年旅游人口数为789.42万人,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486.42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从2014年的0.83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16万人,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峰值,为666.67‰。

图4-2-9 柳州各县日均旅游人口规模总量[14]

图4-2-10 柳州各县均旅游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15]

③“一主三新”旅游人口现状

“一主三新”旅游人口规模整体呈现增加态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2014—2017年,“一主三新”日均旅游人口有0.04~0.41万人的增加量。

截至2017年,主城区旅游总人口为1243.55万人,日均旅游人口为3.00万人,增加了0.41万人,相比三个新区,其是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增长率最高为240.60‰;最低增长率为-105.57‰,增长率变化较为起伏。未来主城区作为柳州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重要地区,旅游业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017年年末,柳东新区旅游总人口为203.86万人,较2014年增加了18.09万人,日均旅游人口较2017年的0.56万人,增加了0.04万人;2014—2017年,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增加了17.66万人,日均旅游人口增加了0.05万人,最高增长率为384.60‰,最低增长率为-165.88‰;北部生态新区有着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但相对于其他“一主三新”区域旅游人口较少,2014—2017年旅游总人口增加了53.38万人,日均旅游人口增加0.15万人,增长率呈增长趋势,在后期发展中,做足做强“生态”这一主题,完善相应的宜游设施,对旅游人口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图4-2-11 “一主三新”日均旅游人口规模总量[16]

图4-2-12 “一主三新”日均旅游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17]

(2)旅游人口预测结果

柳州市及各县(区)旅游人口三个方案预测结果见附表6。规划选取中方案数值作为推荐数值。

6.迁徙大数据[18]人口现状及预测

(1)迁徙大数据人口现状

①市域及各县(区)迁徙大数据人口现状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柳州市迁徙人口规模特征,2018年柳州市市域日均迁徙人口为5.35万人,市辖区日均迁徙人口为3.13万人,县域中三江侗族自治县日均迁徙量最高,日均迁徙规模为0.61万人,占全市的114.83‰,而县域中日均迁徙量最低的是融安县,日均迁徙规模仅为全市的68.09‰。

图4-2-13 柳州市域及各县(区)日均迁徙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②“一主三新”迁徙大数据人口现状

主城区日均迁徙人口规模较高。主城区日均迁徙人口规模为0.94万人,占全市比值的17.54%;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日均迁徙人口规模为0.63万人,占全市比值的11.70%;柳东新区日均迁徙人口规模为0.94万人,占全市比值的17.54%;北部生态新区日均迁徙人口规模为0.47万人,占全市比值的8.77%。

图4-2-14 “一主三新”日均迁徙人口规模及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2)到访人员来源地

柳州市各区到访人口主要来源于广西及广东。从柳州市各区访客来源地来看,主要来源于广西内部和广东省,其次是高速和铁路交通沿线,如湖南、湖北、河南等焦柳线的主要城市,以及山东、京津冀、川渝贵等地区。相比而言,柳南区访客来源较广,城中区访客来源地则较少。

柳州市各县到访人口主要为两广地区,但来源地范围明显缩减。柳州市各县访客首要来源地仍是两广地区,其次是周边湖南、贵州等地,访客来源地的总体范围明显缩减。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访客人口中,由于受旅游业的影响,来自广东省的访客超过广西内部。

(3)外来迁徙人口来源地分析

市辖区外来迁徙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区域,但主要流入人口来自广西。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对周边区域的人口吸引力极强。由于2016年柳江区撤县改区,作为新成立的区,相较而言,对周边区域的人口吸引力较弱。柳州的市辖区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明显强于其他县域,主要呈由柳州市市辖区逐渐向外递减的趋势。各区流入人口来源地主要为广西内部,对于其他省区而言,主要是来自湖南等地。

柳州市各县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较弱,流入人口以市域内其他县(区)为主。柳州市各县对柳州市以外的区域吸引力不强,仅对相邻几个区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对距离较远且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吸引力较弱。但各县对市域内的其他县(区)的吸引力极大,绝大多数的流入人口来源于柳州市市域内部区域。总体而言,柳州市各县流入人口主要还是以区域内部人口为主,对外引力有限。

(4)流出人口目的地分析

市辖区流出人口较少,主要集中在本市以及南宁等广西内部。柳州市市辖区流出人口比各县少,主要集中于广西内。城中区、鱼峰区、柳北区流出人口主要集中于柳州市及南宁市,柳南区及柳江区除了流入柳州市及南宁市外,流出至桂林市及来宾市的人口也不少。各区均有部分人口流入发展较好的珠三角地区,其中,鱼峰区与柳江区流出的人口较多。总体而言,市辖区流出人口主要在本市以及南宁等广西内部,也有不少进入珠三角。

各县流出人口较多,基本集中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柳州各县相对于各区而言,流出人口较多。在广西范围内,主要的流出地为柳州市其他区域及南宁市,其中,鹿寨县和融安县有部分人口流出至桂林市。在其他省区,柳州市各县流出人口主要流出至珠三角地区,其次为长三角地区,主要原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工资收入水平高,对柳州市各县的人口吸引力较大。

(5)迁徙大数据人口预测结果

由手机信令数据得到2018年柳州市及各县(区)日均旅游人口规模,根据2019—2035年、2036—2050年两个时间阶段的增长率,预测出柳州市及各县(区)外来迁徙人口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其中,在低方案中,日均外来迁徙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维持在2018年的平均水平;中方案2019—2035年增长率为2.41%、2036—2050年增长率为1.21%;高方案2019—2035年增长率为4.16%、2036—2050年增长率为2.08%(详见附表7)。

7.实有人口预测

(1)实有人口现状

实有人口方案一,由户籍人口、流动半年以上人口、流动半年以下人口、流量人口组成;实有人口方案二,由户籍人口、流动半年以上人口、流动半年以下人口、旅游人口组成;实有人口方案三,由户籍人口、流动半年以上人口、流动半年以下人口、迁徙大数据人口组成。根据上文户籍人口、流动半年以上人口、流动半年以下人口、流量人口的现状数据相加,得出柳州市的实有人口现状数据,柳州市2017年实有人口现状数据如下:

表4-2-28 2017年柳州市市辖区及各县实有人口现状 单位:万人

表4-2-29 柳州市“一主三新”2017年实有人口现状 单位:万人

(2)实有人口预测结果

①实有人口方案一预测结果

在现有户籍政策以及“全面二孩”等人口政策的基础下,柳州市户籍人口由2017年的386.60万人增长到2035年的约440万人,年增长率为0.72%左右。日均流动人口与日均流量人口分别为47.56万人、9.42万人,柳州市域的实有人口方案一低方案2017-2035年保持在平均水平,即流动人口与流量人口为47.56万人和9.42万人;中方案流动人口与流量人口2035年比现状平均水平高出1.5倍,高方案高出2倍,则中方案分别为71.33万人、14.13万人,高方案分为78.45万人、15.54万人;则柳州市域实有人口由2017年的445.54万人至2035年的低方案494.97万人、中方案的530.46万人、高方案的564.45万人。柳州市辖区2017年户籍人口为179.68万人,实有人口为257.28万人,户籍人口占实有人口的69.84%,流动人口71.46万人,占实有人口比重为27.78%,流量人口6.14万人,占实有人口比重为2.39%。到2035年柳州市辖区的实有人口方案一低方案为281.62万人,中方案为推荐方案,预测为317.92万人,高方案为353.73万人。

“一主三新”是柳州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其中柳江区(拉堡新兴组团)、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是柳州市未来产业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新科技产业等产业的主要区域,产业集聚能为它们吸纳人口。则主城区和三个新区在2035年的实有人口方案一低方案为138.61万、123.09万人;中方案实有人口方案一为149.76万人和147.00万人,作为推荐方案;高方案为160.63万人、170.26万人。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表4-2-30 柳州市各县(区)实有人口方案一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②实有人口方案二预测结果

如果柳州市域的流动人口和旅游人口保持2010—2017年平均水平,即市域流动人口保持在47.56万人,旅游人口保持在日均8.83万人次的水平,则2035年柳州市域实有人口方案二低方案人口为494.39万人;在中方案中柳州市域的流动人口和旅游人口至2035年在年均水平上增加1倍,年均增速均为3.93%,2035—2050年增速减缓为2035年的0.5倍,则高方案的实有人口方案二为563.28万人;柳州市域的流动人口和旅游人口至2035年在年均水平上增加0.5倍,则定为实有人口方案二的中方案,实有人口为529.58万人。柳州市辖区保持在2010—2017年年均流动人口17.03万人,旅游人口保持日均5.08万人次的水平上,实有人口由2017年的256.22万人到低方案的2035年280.35万人,共增加了24.33万人;中方案和高方案2035年在流动人口和旅游人口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增加0.5倍和1倍后2035年实有人口分别为316.32万人、351.60万人。各县、“一主三新”的预测方法与市域、市辖区预测方法相同,采用中方案作为推荐方案,预测结果如下:

表4-2-31 柳州市各县(区)实有人口方案二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③实有人口方案三预测结果

柳州市户籍人口由2017年的386.60万人增长到2035年的440万人左右,年增长率为0.72%左右。流动人口、迁徙大数据人口保持在2010—2017年平均水平上翻倍计算,即市域流动人口保持在47.56万人,迁徙大数据人口保持在日均5.35万人次的水平,即为实有人口方案三低方案;在高方案中柳州市域的流动人口和迁徙大数据人口至2035年在年均水平上增加1倍;柳州市域的流动人口和迁徙大数据人口至2035年在年均水平上增加0.5倍,则定为实有人口方案三的中方案。则柳州市市域2035年实有人口方案三低方案人口为490.91万人,中方案为524.36万人,高方案为556.31万人。柳州市市辖区2010—2017年年均流动人口64.47万人,迁徙大数据人口保持在日均3.13万人次的水平上,实有人口由2017年的254.27万人增长到2035年低方案到278.60万人,中方案和高方案2035年在流动人口和迁徙大数据人口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增加0.5倍和1倍后2035年实有人口分别为313.40万人、347.71万人。各县、“一主三新”的预测方法与市域、市辖区预测方法相同,采用中方案作为推荐方案,预测结果如下:

表4-2-32 柳州市各县(区)实有人口方案三预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人

续表

④实有人口推荐方案

在对柳州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过程中采用了常住人口测算方法和实有人口测算方法,其中常住人口包括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相对常住人口来说,实有人口除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户籍人口、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外,还进一步考虑了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流量人口、旅游人口。柳州市是一个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地级市,在吸引外来人口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潜力,在此背景下引用实有人口的概念也更能反映柳州市实际服务人口数量,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更为推荐实有人口方案。

由于流量人口指的是在柳州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日均客流量之和,则交通客流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和活力,尤其在柳州市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后,未来流量人口对柳州市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明显,由此所得的实有人口对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布置、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等进行规划时能提供更有依据的参考。所以综合考虑柳州市人口发展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需求、“一主三新”未来吸纳人口能力等条件,本次专题推荐实有人口方案一的中方案作为本次人口专题的推荐方案。在实有人口方案一的中方案中预测2035年柳州市域实有人口为530万,市辖区实有人口为320万,“一主三新”总实有人口为300万(其中三个新区总人口为147万),其他方案预测结果均作为辅助参考。推荐方案如下:

表4-2-33 实有人口推荐方案 单位:万人

【注释】

[1]数据来源:柳州市统计年鉴

[2]数据来源:柳州市统计年鉴

[3]本章节流动人口现状数据均来源于柳州市公安局。

[4]数据来源:柳州市公安局。

[5]数据来源:柳州市公安局

[6]数据来源:柳州市公安局

[7]数据来源:柳州市公安局

[8]流量人口是指在柳州市内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日均客流量之和。本章流量人口现状数据来自柳州市统计年鉴。

[9]数据来源:2011—2018年柳州市统计年鉴

[10]数据来源:2011—2018年柳州市统计年鉴

[11]本节旅游人口现状数据来自柳州市统计年鉴及柳州市各县政府网站

[12]数据来源:2015—2018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13]数据来源:2015—2018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14]数据来源:2015—2018年柳州市统计年鉴、各县人民政府网站

[15]数据来源:2015—2018年柳州市统计年鉴、各县人民政府网站

[16]数据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17]数据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18]本节迁徙大数据现状数据由智慧足迹公司提供,数据获取时间为2018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