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学功能和司马迁的明确见解

史学功能和司马迁的明确见解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在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司马迁更加重视的是当代社会的历史经验。在西汉的认识水平上,司马迁对历史学功用的看法,还是达到了一个可观的水平,并为后来的历史学撰著树立了楷模。不言而喻,司马迁是期望“来者”们能够正确理解他的惨痛遭遇和撰著苦心的。这就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司马迁确立《史记》的创意和宗旨,有期待着“将来人”评断的自觉意识。

史学功能和司马迁的明确见解

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这是在讲到古代分封的立意、古今分封情势之不同,以及汉家受封侯国的变化时,所做出的一个评论。这则评论,虽然是针对具体事情有感而发的,但评论中所反映的思想,无疑在《史记》中具有更开阔的意义。在这个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一些认识。第一,记载古事,企图从中汲取历史经验的借鉴,是需要从当前的现实政治出发的,即这种历史经验的汲取,应该有利于考察现实政治的成败兴坏。《史记索隐》解释说:“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关心当代的存亡,是“志古”而“自镜”的重要出发点,从根本上说,历史记载不是为记载而记载,借鉴也不是盲目的借鉴,这在司马迁的《史记》撰著时,认识上是非常清楚的。第二,从现实出发吸取历史经验,要考虑古今情势的差异,决不能等同视之,生搬硬套。在这里,既不要借当今的现实来否定古代,也不要强迫当今去服从古代。而古今差异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各代帝王在制定他们的政治措施和典章制度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使当时的事业获得成功,而为了成功,各个时代就会确立不同的任务,创设不同的礼制,因此,在吸取历史经验时,要注意区别情况,不可让历史经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在这里,可以看到,司马迁在处理吸取历史经验的态度上,是有一些辩证法因素的。第三,在同类问题的处理上,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当代政治中的经验教训,明确是非得失,以便指导自己的行动,防止走向败亡的道路。就现实生活中的受封侯国而言,忠厚者得尊宠,骄淫者被废辱,就是最好的镜子;然而就整个国家而言,汉家自己分封的这么多侯国,到武帝太初年间,除了五个还存在以外,“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法网是不是也有些太严苛了,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在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司马迁更加重视的是当代社会的历史经验。因此,司马迁认为,在当代的社会政治经验中能够寻求解决的借鉴问题,就不必一定求助于古代历史经验的借鉴,这也正是《史记》之所以重在写当代历史的原因。这在我国史学发展上,是重视历史学自身功用的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

历史学的功用是总结过去,服务现在,指导将来。在西汉的认识水平上,司马迁对历史学功用的看法,还是达到了一个可观的水平,并为后来的历史学撰著树立了楷模。司马迁还提出了“述往事,思来者”的认识。(www.xing528.com)

司马迁的“思来者”,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他希望将来的人们对于他所遭受的冤屈能够有个公正的评价,并了解他由此而产生出发愤图强以著《史记》的精神和愿望。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传文的结尾,申述了一系列的名人撰著事迹,和“《诗》三百篇,太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之后,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在后人读了“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的《史记》以后,自然会对司马迁同样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的事件原委要有个恰当的认识。不言而喻,司马迁是期望“来者”们能够正确理解他的惨痛遭遇和撰著苦心的。第二,他希望将来的人们能够从他所述的往事中,得到历史知识的启发和历史经验的借鉴。如前面所述“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或如《太史公自序》提要中所说“欲循观其大旨”,“略窥其要”,“义者有取焉”,“智者有采焉”,等等就是。第三,他希望人们更深地了解他关于《史记》的创意和宗旨。李善注《昭明文选》,对《报任少卿书》中“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语的解释是:“言故述往前行事,思令将来人知己之志。”就司马迁自己而言,要想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志意,除了前面说的两方面以外,还有就是关于《史记》本身著述的创意和宗旨。《报任少卿书》在此语之下,还说了要像左丘明孙膑一样,“退论书策”,“思垂空文以自见”,接着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就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司马迁确立《史记》的创意和宗旨,有期待着“将来人”评断的自觉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