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公室交谈礼仪及技巧指南

办公室交谈礼仪及技巧指南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达到交谈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交谈者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交谈礼仪,如表情、态度、措辞、技巧及话题选择等。在与熟人、朋友交谈时,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作为谈资。

办公室交谈礼仪及技巧指南

交谈,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要达到交谈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交谈者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交谈礼仪,如表情、态度、措辞、技巧及话题选择等。

(一)交谈的态度

谈话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语气要和蔼亲切,表达要得体。谈话内容事先要有准备,开门见山地向对方说明来意或交谈的目的,或是寒暄几句后就较快地进入正题。那种东拉西扯的闲聊,既浪费时间,又会使对方厌烦,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自己讲话的时候,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大搞一言堂。对方讲话的时候要耐心倾听,目光要注视对方,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有看手表、打呵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如果对方提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要轻易表态,可以借机转移话题。如果有急事需要离开,要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二)交谈的声音

对于交谈的声音,可从音量、语速和语调三个方面来阐述。

1.音量

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在国际礼仪中,说话声音的高低适度是有修养的表现。所谓适度,就是以能让交谈对象听清而不影响他人为准。声调略低,是职业的需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语速

交谈中陈述意见时语速要尽量采用中速,平实稳重。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改变语速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加强表达的效果,比如用语速变慢引起注意。不论何种语速都要以对方能够听清为主,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3.语调

要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恰当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交谈,如面对上司、长者时,语气要平和、谦恭,给对方以敬重感;面对同事、客人时,语气要和缓、有礼;面对下属时,语气要亲切、随和。

(三)交谈的用语

要想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就必须具备较好的普通话水平,没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能使用正确的词语,不用令人反感的字眼,不用口头禅,尽量避免使用俚俗语。多用礼貌用语。要把礼貌用语的运用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处处去留心,时时去运用。此外,要多用一些良言,少用一些恶语。

交谈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应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老子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得太满,回旋的余地就很小,如果不能兑现,就会失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什么事情都随口答应,大包大揽的人,往往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四)交谈的话题

交谈的话题选择,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在与陌生人或是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应选择比较简单却又基本上适宜的话题,如天气环境、新闻等;也可以选择一些高雅、时尚的话题,如文学、艺术或正在流行的事物等。在与熟人、朋友交谈时,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可以作为谈资。

在交谈中,有一些话题则应尽量避开:

1.涉及对方隐私的话题

比如个人的收入、财产以及衣服和首饰的价格、年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经历、信仰、婚姻等个人的隐私。(www.xing528.com)

2.令人不愉快的经历

在社交谈话中,不要随意张扬个人难处,也不要为自己的某次不公平待遇发牢骚,更不要不着边际地谈论自己难过的经历。对有慢性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切忌随时提及他的痛处,因为那样会使对方反感,增添其忧虑。

3.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

任何可能破坏友谊,容易使双方失去原有的冷静,引起不必要争论的话题,最好不谈,如政治宗教等敏感的问题,最好不要参与。

4.荒诞离奇和低俗的话题

在社交场合,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是不合时宜的,会让人觉得不可信,并且觉得你格调不高;而谈论黄色淫秽、低级趣味的事,会有失自己的身份,让人觉得粗俗。

5.随便议论他人品行

不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某个人的品行作为谈资告知对方;不要用讽刺、挖苦、中伤的语言谈论人或事,以显示自己的智慧。

(五)交谈中的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指人们在谈话时相距的空间。主要有如下几种:

1.亲热界域

一般在15厘米以内,语义为“热烈、亲密”,只适宜于至爱亲朋之间或外交场合的迎宾拥抱、接吻等。而一般公关场合,不适宜此种距离,会因侵犯了他人空间而令人生厌。

2.个人界域

它的距离间隔在15厘米至75 厘米,语义为“亲切、友好”。这个距离为偶然相遇的人提供了隐蔽处,也是一般熟人交往的空间,在社交领域往往适用于简要会晤、促膝谈心或握手等。

3.社交界域

其距离间隔在75厘米至210厘米,语义为“严肃、庄重”。在社交领域中,主要适宜于与用户谈生意、接见来访者、企业之间的谈判等。社交界域体现了一种较为正式的非私人交往关系,双方很少会有情感渗透。

4.大众界域

距离在210厘米以上,这是人们在较大的公共场合内所应保持的距离间隔,比如作报告、发表学术性演讲等。因其空间大,所以在这个界域里并无特殊的心理联系及特定的语义。

由于文化、习俗的影响,同一界域应保持的距离也不尽相同,甚至相距悬殊,但是界域及其相应的距离是客观要求的。因此,在交往接触之前,必须了解双方的界域习惯,恰当地加以运用,从而使交往者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心理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