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眸!惊人考古发掘揭示西汉中山靖王陵

回眸!惊人考古发掘揭示西汉中山靖王陵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算是破天荒的考古工作。原来是中央看到河北省关于满城发现汉墓的汇报后,周恩来总理告知郭沫若院长,并要郭老组织领导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省里已于上月底派两名考古工作者到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为了这次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考古人员的安全,周总理指示,由北京军区负责办理此事。同时准备第二天上陵山,开始发掘工作。

回眸!惊人考古发掘揭示西汉中山靖王陵

满城汉墓发掘于1968年,至今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主要是由于这段考古经历,给予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实在难以忘怀。

1968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那时考古研究所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当时的学部已陷入派性斗争,处于瘫痪状态,考古研究所在学部各所中虽然还是属于情况比较好的单位,但是业务工作也已完全停顿。我当时的年龄才40岁出头,作为一个业务人员,正是专心干工作的大好时光,而已整整两年不务正业,心中实在不是滋味。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要派我去河北满城发掘汉墓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心情十分激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算是破天荒的考古工作。原来是中央看到河北省关于满城发现汉墓的汇报后,周恩来总理告知郭沫若院长,并要郭老组织领导这次考古发掘工作。

根据郭老秘书王廷芳的回忆,1968年6月18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在二楼休息厅休息时周总理向郭老谈了满城发现汉墓的事,要郭老负责办理这件事情,并希望尽快提出处理意见。宴会结束后,郭老和王廷芳商量,决定先由王廷芳去考古所了解情况,如果情况还可以,可找几位同志到郭老家中商量此事〔2〕

第二天(19日)上午9时,王廷芳带着介绍信到考古所,所里业务人员孙秉根等接待他,并详细介绍了考古所的现状。王廷芳听后认为考古所是情况较好的单位,就将河北满城发现汉墓的事告诉孙秉根等,并提出郭老想找几位同志到他家商量此事。所里研究决定,由孙秉根和我去见郭老。当天上午10点半左右,郭老很快就接见了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到郭沫若院长家中,郭老在宽敞的会客厅和我们见面,王廷芳也在座。郭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先向我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情况,同时也问了考古所的情况。郭老建议考古所先派两三位同志尽快去现场实地了解一下古墓的情况,然后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并希望下午5时前,将确定要去的人的姓名和简历送来,以便上报周总理。我们认为郭老的意见很好,就马上回考古所,商量去满城的人选。当天(19日)下午4时左右,我把首先确定的3个人(王仲殊、卢兆荫、张子明)的名单和简历送到郭老家。据王廷芳回忆,郭老接到这份名单后,立即给周总理写了封信,谈了他的初步意见,并将我们3人的简历附上。郭老的这封信,是当天晚上周总理和郭老出席坦桑尼亚驻华大使为尼雷尔总统访华举行的宴会时,王廷芳把信交给总理的司机,请他将信亲自交给总理的秘书钱嘉楝同志转呈总理。6月22日周总理将郭老的这封信批了回来,说同意郭老的意见,并附来一封总理给北京军区郑维山代司令员和陈光瑞副政委的亲笔信,要他们协助办理此事。

在周总理批示下来的前一天(21日)下午,我和张子明参加了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人、王廷芳和河北省来京汇报的张天夫等。会上首先由张天夫介绍发现汉墓的有关情况,大意如下:

汉墓所在的地点是满城县县城西南约三华里处,那里有座名为陵山的小山,形似沙发椅,汉墓就在陵山靠近山顶的地方,坐西朝东。人民解放军某部在陵山上施工,在炸掉的石头下面,发现一个洞,战士们从洞口爬下去,下面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并有很多东西,他们就拿了几件保存下来,工程也就停下来,并立即向省里报告。省里已于上月底派两名考古工作者到现场进行勘察和保护。据初步勘察,此洞穴是一座墓,规模很大,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组成。放炮炸开的是南耳室的南端,南耳室放的是车马,北耳室似为仓库,中室是圆形的,很高、很大,也放了很多东西,多已暴露,看得很清楚,后室可能是主室,没有打开。这座墓肯定未被盗掘过。取回的文物中,在一个铜鼎上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铭文。还有一些鎏金的器物。这座墓是5月22日发现的,27日省里给中央发了电报。我6月6日来北京后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做了汇报,他们向中央写了简报。省里希望北京尽快派专门考古人员到现场去,进行发掘和清理,同时确定此墓有无必要长期保护,因军事工程已全部停工,所以时间很紧迫。

听了介绍后,会上经过讨论,决定组成以考古研究所人员为主的考古发掘队,参加人员除了已经上报周总理的3个人外,增加照相、绘图各一人,另加两位技术人员,共7个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去两人。中国科学院派胡寿永同志带队,河北省的张天夫同志陪同。预定6月25日集中出发。(www.xing528.com)

6月24日下午,王仲殊和我又去郭老家,向郭老汇报考古所准备工作进行的情况,以及对发掘工作的一些设想。郭老对我们的考虑表示赞同,并提醒我们注意后室可能会有壁画,以及简牍一类的随葬品,要有所准备。

为了这次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考古人员的安全,周总理指示,由北京军区负责办理此事。6月25日上午,北京军区派赵参谋陪我们离京去保定。当天中午我们到达保定车站,河北省军区、驻军首长及省革命委员会同志到车站迎接。然后我们乘车去河北省军区。吃完中饭,休息到下午5时,才离省军区乘车去满城县。到达满城后,安排我们住在4749部队司令部,在北京军区和河北省军区的妥善安排下,一切都很顺利。

考古队中,考古所来的人员,除最早定的我们3人外,还有郭义孚、姜言忠、屈如忠、王振江;另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炎贤、戴尔俭。到达满城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开会研究工作。在我们到达之前,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的郑绍宗和孙德海已于5月底先进入墓内,并对南北耳室、甬道和中室进行了初步清理,所以会上主要请他们介绍前一段的工作以及随葬品出土的情况。同时准备第二天上陵山,开始发掘工作。

注释

〔1〕解放军某部六连党支部:《我们参加了西汉古墓的发掘》,《文物》1972年第1期。关于发现墓洞的时间,本文写作“一九六八年六月”,但当时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来京汇报人员介绍为“1968年5月22日”,应以后者为准。

〔2〕王廷芳:《郭沫若与满城汉墓的发掘》,《郭沫若学刊》1990年第3期。此文后来又在《中国文物报》(1994年5月15日起)连载,内容有所补充,以下所引王廷芳回忆皆见此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