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西汉中山靖王陵的下落

寻找西汉中山靖王陵的下落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发掘一号墓的过程中,一直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诸侯王的祠堂可能称为“庙”或“祠庙”。根据夫妇并穴合葬的一般规律,两墓的墓向应该是一致的;因而主峰的东坡自然成为我们寻找王后墓的重点地区。我们顺着一号墓墓口前的古道,从南到北仔细观察主峰东坡的山面。依据这些现象,我们判断那里应有另一座墓葬,可能就是正在寻找的二号墓(王后墓)。

寻找西汉中山靖王陵的下落

考古资料考察,贵族阶层夫妻并穴合葬的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相当流行,到春秋战国时代更为普遍。西汉的诸侯王继承先秦的葬制,王和王后也是并穴合葬,即所谓“同坟异藏”。中山王刘胜是西汉中期的诸侯王,应该也循此葬制,王后的墓一定也在陵山上,可能就在一号墓的附近。寻找二号墓的所在,就自然成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在发掘一号墓的过程中,一直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考察。前已述及,陵山是由3个连在一起的山峰组成,当中是主峰,主峰的东南和东北各有1个象征墓阙的小山峰。这两个小山峰,我们都去勘察过,没有发现古墓等遗迹。只在主峰的南坡及其与东南小山峰的毗连处,发现18个排列有序的小坟堆。坟堆用石块垒成,从四周底边观察,呈上圆下方。陵山应是刘胜家族的坟地,汉代人有子孙亲属附葬旧茔的习俗,这些被当地群众称为“王子坟”的小墓,可能是埋葬刘胜的子孙或妾媵的附葬墓。从这些坟堆的规模和所处的位置判断,不可能是王后墓。

陵山主峰的山顶较为平坦,北部和南部是天然的大岩石。中部的南侧发现许多近代砖瓦,根据《满城县志略》记载和当地群众反映,陵山上过去建有寺庙,是县里庙会的地点之一,这些砖瓦可能是近代寺庙的遗存。中部的北侧,约在一号墓的上方,发现许多西汉时期的砖瓦残块。瓦有板瓦和筒瓦,表面都饰绳纹,里面多数为麻点纹,少数为布纹或方格纹;瓦当为卷云纹;砖为绳纹。从这些现象判断,此地原当有汉代建筑,但早已毁坏,现在除残留汉代砖瓦外,已无其他遗迹可寻。汉因秦制,重视墓祀。皇帝陵都建庙、寝、便殿,定时祭祀。贵族阶层也往往在冢茔附近修建供祭祀用的祠堂(或称“祠室”)。诸侯王的祠堂可能称为“庙”或“祠庙”。陵山顶上的汉代砖瓦,应当就是“祠庙”一类建筑的遗存。板瓦和筒瓦的纹饰较多样,时代有早有晚;由此推测,在刘胜绝祀之前,祠庙曾经多次修葺。(www.xing528.com)

从陵山的地形考察,它的西面是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东面是开阔的河北平原,从南坡顺着山势蜿蜒而上的汉代古道直达主峰东坡一号墓地后,又再继续向北延伸。根据夫妇并穴合葬的一般规律,两墓的墓向应该是一致的;因而主峰的东坡自然成为我们寻找王后墓的重点地区。

陵山是石灰岩的小山,山上的岩石呈现出一层层清晰的岩层。经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一号墓上方的自然岩层,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同时在墓口下方的山坡上还遗留许多人工凿出的石片,显然是修建墓洞时凿出来的。我们顺着一号墓墓口前的古道,从南到北仔细观察主峰东坡的山面。就在一号墓北面100多米处,也就是古道北端接近尽头的地方,发现那里山面的情况与一号墓上方的山面十分相似,自然的石灰岩岩层已被破坏,显然也是人工挖过的;下面的山坡上也有许多人工凿出来的石片。依据这些现象,我们判断那里应有另一座墓葬,可能就是正在寻找的二号墓(王后墓)。郭沫若院长上陵山参观时,我也陪他到那里看过,并告诉他那里可能有另一座墓存在。郭老表示同意我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