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京都人瞧不起东京人?探究日本人的活法

为何京都人瞧不起东京人?探究日本人的活法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都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明治天皇当年到东京“巡幸”,结果一去不复返,是因为遭到了东京人的“绑架”。所以,京都人至今依然认为,天皇是到东京“出张”(出差),京都依然是日本的“都城”。京都人看不起东京人,不只是因为东京人“绑架”了他们的天皇,还在于京都人认为东京人没啥文化和素养,除了工作和喝酒,就是买股票。所以,京都人给东京人取了一个绰号,叫“仕事虫”(工作虫)。

为何京都人瞧不起东京人?探究日本人的活法

日本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只有过三座都城,第一座都城是奈良市,建于中国的唐朝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城市规划模仿长安。第二座都城是京都,建于中国的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城市布局模仿洛阳。第三座都城是东京都,建于中国的晚清时期的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那时的日本天皇是明治天皇,东京的都城建设不再学中国。

京都人死活不承认东京是“都城”,因为明治之前,天皇一直居住于京都,京都作为日本都城的历史长达1075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

京都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明治天皇当年到东京“巡幸”,结果一去不复返,是因为遭到了东京人的“绑架”。所以,京都人至今依然认为,天皇是到东京“出张”(出差),京都依然是日本的“都城”。因此,京都的市中心,还保留着当年的皇宫,宫内厅派驻了许多人,天天擦桌子,抹地板,等待天皇的驾临——虽然天皇一年一般只去住一次。

京都人的这一思维风潮已经从京都影响到全国,以至于天皇移驾东京150多年,东京人至今还不敢自称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只敢说是日本的“政治中心”。

2019年4月,平成时代结束,令和时代开启。父皇要从皇宫搬出来,让位给儿子——德仁天皇。那么,老天皇(上皇)和上皇后住到哪里去呢?

京都市长带领京都人民紧急上书:那就回京都吧!京都才是皇室的家。

结果,日本政府发话:京都不具备接纳上皇长期居住的条件。理由是,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没有东京那么好。

京都人看不起东京人,不只是因为东京人“绑架”了他们的天皇,还在于京都人认为东京人没啥文化和素养,除了工作和喝酒,就是买股票。所以,京都人给东京人取了一个绰号,叫“仕事虫”(工作虫)。

有一次,我去京都,入夜,当地的一位公司社长带我去祗园的“茶屋”喝酒。

祗园是京都最有名的艺伎街,日本人把它叫作“花柳街”。

这样的艺伎街,在大东京已经找不到。在京都人的眼里,银座小姐穿着袒胸露背的西式连衣裙,不是以歌艺舞姿去服务客人,而是以色相勾引男人,属于没品没位的低俗,根本无法与京都的艺伎相媲美。京都的艺伎,代表着日本的传统文化,体现着古都女人的温柔与美丽。

去“茶屋”的路上,社长突然跟我说:“我去买一盒糕点。”说完,拐进了一家很普通很老式的民宅。

我跟了过去,这根本就不像一家店铺,因为没有柜台,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家。(www.xing528.com)

按了门铃,出来一位老大爷,社长递给他1万日元(约650元人民币),不一会儿,大爷拎出来一个纯白的纸袋,里面装了一盒小小的糕点,居然没有找零。社长出门时还朝大爷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很好奇地问社长:“就这么一点,要1万日元?”他嗯了一声,说:“这是京都的老铺,已经800多年了,味道一直都没变。”

白色的纸袋上没有印刷任何花纹和字,只是糕点盒子上印着一个10日元硬币大小的家纹。

这就是京都人的“腔调”——不需要用更多的色彩与广告语张扬自己,一切都在那个很不起眼的家纹中,那代表着这家店铺的历史与荣誉。

到了茶屋,妈妈接过糕点,满怀感激:“谢谢您,总是给我们带礼物。”

“茶屋”是艺伎馆,非亲近的客人,妈妈是不会允许到艺伎馆来喝酒的,因为艺伎馆里一般都只有两三个和室房间,最多接待四五位客人,一般都是艺伎外派服务。

社长是地道的京都人,他跟我说了一句:“东京人太土气,连一座茶屋都没有,只会泡在银座的酒吧里看女人的胸乳,跑歌舞伎町看脱衣舞。”

社长没说我是从东京来的,只跟妈妈介绍说:“徐先生是中国人。”妈妈说:“是吗,京都的中国游客可多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

漂亮的艺伎端上一碗抹茶,看着她刷得白白的香脖,说了一声“谢谢。”她居然说:“这要感谢你们的国家,这茶道是从中国传来我们京都的。”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中国茶道现在怎么样?”

我忙说:“我一直在东京生活,已经好久没有回中国,应该有所发展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