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业开放水平研究:冲击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银行业开放水平研究:冲击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证分析显示,存款、贷款开放水平由高到低的地区均是东欧、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其衡量银行业开放水平采用的是外资银行业资产占比指标,即该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该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之比重。对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114个国家,包括18个发达国家、73个发展中国家和23个转轨经济国家的银行业开放水平进行测度。按银行业对外开放平均水平的高低,他将这114个国家分为4类。

银行业开放水平研究:冲击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银行业开放官方承诺水平的度量

Mattoo(2000)在对105个WTO成员方的金融市场承诺开放水平进行测量时,将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一部分,对这些成员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水平也进行了初步研究。Mattoo从跨境贸易、国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三种提供方式出发对银行业的自由化承诺进行量化。实证分析显示,存款、贷款开放水平由高到低的地区均是东欧、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

Ying Shi和Yanjuan Chen(2009)从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角度对中国和美国银行业开放进行了对比分析。美国的银行业开放远早于中国,美国在开放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比如稳定经济是开放的前提,有效的监管是开放的基础,法律系统的完善是开放的保障。然而,作者对两国银行业开放水平没有进行量化测度。[12]

国内方面,张金清和刘庆富(2007)从官方承诺角度对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衡量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测度体系,该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末级指标层四个层次。以此体系为基础,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判断,得出的结论是:与自身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然而与成熟的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仍有较大差距。[13]

(二)银行业开放现实水平的度量

Nihal Bayraktar和Yang Wang(2006)运用GMM动态面板计量方法来实证银行部门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衡量银行业开放水平采用的是外资银行业资产占比指标,即该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该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之比重。选取完成金融服务自由化进程的阿根廷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4 437家银行1994—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论是28个国家和地区中份额最小的就是中国,仅有0.2%,可见中国的对外开放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4](www.xing528.com)

王伟(2006)对商业银行开放的概念和程度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了商业银行开放程度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不仅涵盖官方承诺指标和现实指标,而且涉及银行业对内开放的指标,然而其并没有将度量商业银行开放的指标体系系统化,也没有将其实践化。[15]

张海冰(2007)在参考经济开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银行业开放水平指标体系,从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方面提出一国应该从银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和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三个方面来测量银行业的开放水平。银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以该国其他金融服务贸易余额占金融服务贸易的比重来衡量;选取东道国境内外资银行资产对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衡量一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指标;选取东道国境内注册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总和占境内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银行业对内开放水平的指标。对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114个国家,包括18个发达国家、73个发展中国家和23个转轨经济国家的银行业开放水平进行测度。按银行业对外开放平均水平的高低,他将这114个国家分为4类。结论是: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开放水平最高,转轨经济国家次之,发达国家最低。[16]

孔艳杰(2009)选取中国境内外资银行总资产及外资控制的中资银行资产与中国境内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比值测算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水平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17]

苑路和刘敏(2016)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了2009—2014年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认为应该采取稳步、可监管的方式逐步开放金融行业。[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